月球上的水究竟来自哪里?这个困扰科学界多年的谜题,如今因为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而找到了新线索。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对嫦娥六号2克月壤样品的精细分析中,取得了新发现:他们成功识别出源自“CI … Continue reading 科学与健康|月球水从何而来?嫦娥六号月壤发现新线索
标签: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他的精神在星河中闪亮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0月20日,《光明日报 … Continue reading 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他的精神在星河中闪亮
遭美国网攻的国家授时中心有多重要 偏差10万亿分之一秒都不行
快科技10月2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国家安全机关近期成功破获一起美国针对我国国家授时中心发起的重大网络攻击案件,全面掌握了美方入侵攻击的确凿证据,有效挫败其通过网络实施窃密与渗透破坏的企图。 案件披露 … Continue reading 遭美国网攻的国家授时中心有多重要 偏差10万亿分之一秒都不行
杨振宁教授千古!中国AI计算机产业因他而不同
巨星陨落! 据新华社消息,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中国理论物理学家。 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 … Continue reading 杨振宁教授千古!中国AI计算机产业因他而不同
填补空白!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启用
快科技10月17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宣布,由该台主导建设的全球首套太阳磁场精确测量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已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该望远镜成功填补了国际在中红外波段太阳磁 … Continue reading 填补空白!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启用
我国科学家攻克固态电池关键难题,100kg电池续航有望突破1000km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 100 公斤电池顶多支持 500 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 … Continue reading 我国科学家攻克固态电池关键难题,100kg电池续航有望突破1000km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根基再夯实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背后是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的人才支撑! “天宫”巡天,“嫦娥”揽月,在云端山间架桥,在风与光中取电……“十四五”以来,一系列重大 … Continue reading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根基再夯实
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第一视角看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今天,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制建设的、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进行了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微重力实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地面开展小鼠微重力科学实验。 为此,央视 … Continue reading 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第一视角看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固态电池再受吹捧,这次不是“狼来了”?
固态电池,又有了新进展。 日前,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了一种新材料,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再进一步。 事实上,固态电池已成为全球资本市 … Continue reading 固态电池再受吹捧,这次不是“狼来了”?
国内首个: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取得突破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安徽大学 9 月 19 日宣布,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安徽大学强光磁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匡光力领衔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研究团队,破解技术难 … Continue reading 国内首个: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