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谈AI:取代人类是误解,AI眼镜还未“准备充分”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结束了几天的杭州行程之后,《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近日又现身上海,出席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分享了他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发展前景的洞察。

凯文·凯利在演讲中表示,AI将成为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力量,例如帮助一些文化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输出到国外,这会成为中国绿色科技和软实力的一部分。此外他预测,在太空竞赛和芯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中国也将实现重大突破,“五年时间内,中国可能会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芯片。”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对于AI发展,这位以《失控》等著作闻名的“硅谷精神之父”在新书《2049》中也给出了一些论断。他提出,未来25年,技术演进的逻辑已经十分清楚:首先是基石层面的AI、数字治理与组织变革;其次是生存层面,以医疗和教育为代表;再次是应用层面,比如机器人、自动驾驶和太空探险;最后是人类探索的终极层面,涵盖生命科学和脑机接口。

具体到组织层面,他认为,未来5到10年,每个人都将拥有专属的AI助理,这将给职场和组织结构带来巨大变革。其中,CEO和高层决策者的角色变化不大,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将因AI辅助而大幅提升,而受影响最深远的将是中层管理者。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凯文·凯利进一步阐述了上述论点,但“澄清”了AI可以取代人类的观点。

和想象中的“焦虑”不同的是,凯文·凯利向界面新闻解释称,AI其实不会直接取代任何一个职业,而是成为人们强大的生产力工具,例如让生产力提高25%、30%甚至50%。他向界面新闻举例称,如今Agent(智能体)可以做平面设计,理论上来说可以替代设计师,但现实情况是,平面设计师正在使用Agent更好地工作。

在国内大模型公司纷纷入局Agent(智能体)的当下,凯文·凯利对这一趋势的发展有自身的见解。他认为,总体来说AI是一种服务,并且将会变成一种商品。“就像电力一样,你可以买,可以卖,而真正的财富就来自于懂AI的那些人。”他建议所有人重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原因是,“在可见的未来,很多任务可以由AI来完成,但是工作本身是属于人的,所以它会对人类进行提升,而不是取代人类。”

作为一位科技预言家,外界也十分关注凯文·凯利对于AI治理的看法。谈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问题时,他向界面新闻表示,实际上,人们对内容真实性的需求因场景而异。比如,在好莱坞大片中,用户并不会太在意内容的真实性;但在新闻报道中,AI的影响则更为重要。总体而言,他认为,如今在不同层面和制度中尝试AI的监管都是有必要的探索。

事实上,这次中国之行,凯文·凯利还特别前往杭州的科技公司,这些行程与新书中提到的智能硬件有关。几日之内,凯文·凯利陆续走访了Rokid、强脑科技、达摩院等公司。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相较于“AI不会取代人类”的乐观,凯文·凯利对于AI硬件的发展保持观望态度。

他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新闻,AI智能眼镜的确是未来的方向,但体验下来,他的结论是,AI眼镜还未“准备充分”。等待其成熟发展仍需一定时间——或许是五年。他指出,当前AI眼镜的技术面临电池、重量和显示效果等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他预测,AI眼镜将首先在专业和工作场景中普及,而非家庭娱乐场景。例如,在医疗、工业维修等种种领域,AI眼镜也许会最先发挥作用。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