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卡宴乱搞一通的保时捷,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保时捷 CEO 奥博穆(Oliver Blume)最近对一款他们即将推出的新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是最能让我兴奋的车型,非常有驾驶乐趣。

他所说的,是备受期待的纯电 718。

按照奥博穆的描述,保时捷通过优化电池和电机的布置,很好地控制住了纯电 718 的重量且实现了「完美的重量分布」,整备质量在 1600-1700kg 之间。

▲纯电 718 谍照

这是保时捷拥抱电动化未来,最明确,且最接近落地的一次。但就在同一场采访中,奥博穆话锋一转,确认下一代 718 的高性能版本将继续搭载发动机,采用插混系统。并且,保时捷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燃油 SUV。

好家伙,上个月才说燃油 718 没有后继车型来着。

保时捷在战略上的「别扭」,并不是只体现在 718 这一个车型上,而是完完全全贯穿了他们当前产品布局。

一方面,新款 911 T-Hybrid 车型问世,它的外观和内饰都延续了经典的演进逻辑,几乎所有的变化都围绕着一套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保时捷以此来坚守「机械」和「性能」这两个核心定位。

▲纯电卡宴内饰

另一方面,即将推出的纯电卡宴,它的内饰设计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数字化思路,一块贯穿式的曲面大屏成为了座舱的主角。

好一个左右脑互博。

英雄」守旧,「反叛者」拓新

要看懂保时捷的操作,其实绕不开他们内部的一套念叨多年的设计哲学:英雄、反叛者与创造者

这三种原型象征着保时捷的设计身份。英雄体现了勇气、力量和毅力;「反叛者」体现了品牌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张力;「创造者」则代表着激情、技术精度与前瞻思维。

这套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其实就是用来区分产品线,决定谁该干什么的一个内部指南。

其中,「英雄」自然是 911 这种品牌图腾,它的任务是传承,把保时捷最核心的驾驶体验这件事做好,服务好那群最忠诚的用户;而「反叛者与创造者」这两个角色,则交给了纯电卡宴、纯电 718 这类面向未来的车型,它们负责打破常规,用新技术和新体验,去吸引那些以前可能不买保时捷的新用户。

六十多年来,911 的轮廓几乎没变过,那条从车顶滑到车尾的飞线,早就成为了汽车工业的经典符号。保时捷的设计师也因为一直只在既定的框架内做优化,被网友戏称为「工作最轻松的设计师」。

▲911 T-Hybrid

但有一说一,延续设计不等于懒惰,当你的老板要你「优化」某件事而不告诉你具体要优化哪里的时候,你付出的精力往往比「重来」更多。

话说回来,911 的每一次改动,背后其实都有非常明确的工程目的,保时捷严格遵循着它们的设计原则:功能决定形式。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 2015 年的 991.2。那一代 Carrera 车型第一次全面换装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给新的中冷器提供更好的散热,设计师就把后发动机盖上的格栅,从横向改成了纵向——纯粹是功能需要,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

▲ 911(991.2)

到了今年的 992.2 T-Hybrid,这种逻辑走得更远。新车前脸那几片巨大的、可以主动开闭的垂直导流片,看着有点复杂,但它完全是为那套 T-Hybrid 高性能混动服务的。

新加入的电机、电动涡轮、高压电池,对冷却和空气动力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五片鳍片能根据各种工况独立调节,要么把气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要么在巡航时关闭,减小风阻。为此,设计师还把转向灯集成到了大灯总成里。

▲911 T-Hybrid

这就是 911 作为「英雄」的使命:所有进化都服务于性能。T-Hybrid 技术本身也一样,它源自勒芒赛车,目的不是省油,而是用电力去消除涡轮迟滞,让动力响应更快。

一切都为了更好的驾驶感受。

看完了 911,再来看纯电卡宴,画风就完全变了。这里上演的是「反叛者」与「创造者」的戏码。

它的反叛,首先反的是保时捷悠久的座舱传统,而这条路,其实是从 Taycan 开始的。经典的五个圆形仪表盘、大量手感清晰的物理按键,这些过去几十年的保时捷标志,在 Taycan 上被首次打破。

而即将推出的纯电卡宴,则延续了这一思路。保时捷这次将数字化座舱理念,应用到了品牌销量最大的车型之上。一块巨大的曲面屏从中控台「流淌」出来,延伸到副驾。

▲纯电卡宴内饰

如果说 Tacycan 是一次「试水」,那卡宴就是确定了保时捷未来电动化产品的既定方向。

另一方面,纯电卡宴还「反」了当前的市场共识。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座舱交互已经有了一个标准:一块类似特斯拉的、悬浮式的、功能集中的「大平板」。这套方案逻辑直接,符合用户被智能手机塑造的交互习惯,成本也划算。

但保时捷没有选择那条最容易走的路。他们想做的,是创造一种新的豪华数字美学——这就是保时捷的「创造者」。

▲纯电卡宴

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一种是把屏幕看作内饰设计的一部分,追求技术与美学的融合;另一种把屏幕看作一个独立的智能终端,效率优先。保时捷显然选了前者。

它瞄准的是一群新的用户。他们可能不是传统的 911 车迷,但他们成长于数字时代,对科技体验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作为豪华品牌的消费者,他们也不满足于一块简单的屏幕,而是期待与之匹配的设计感。纯电卡宴的这套内饰,就是为这种需求做的定义。

显然,这是一次主动的、带有明确目标的价值探索,为的是在智能电动这个新战场上,建立起属于保时捷自己的、独特的认知。

保时捷的「豪赌」与「后路」

「创造」一种新的美学是一回事,但让市场为此买单是另一回事。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已经被效率至上的交互逻辑深度塑造的市场。在这里,一个好用的智能座舱,其评判标准往往非常直接:反应够不够快,菜单层级够不够浅,操作是否符合手机养成的肌肉记忆。

保时捷这套强调设计一体化的座舱,在美学上固然讲究,但在实用层面,却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关于学习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的讨论。

▲纯电卡宴内饰

当一个功能需要点进三级菜单才能找到时,用户是否还有耐心去欣赏它的设计之美?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

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转型中,都会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是宝马的 iDrive,它试图将传统的旋钮操作与新的触控交互深度结合,结果却落得个「里外不讨好」的境地:习惯旋钮操作的用户发现很多功能触屏才好用,而习惯了触控的用户又会觉得菜单层级过于繁琐。

▲ BMW i7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其混乱的设置界面。用户常常需要在一个由大量同色系图标构成的应用列表里,费力地寻找一个常用功能,其直观性甚至不如多年前功能单一的老款车型。一些本应一步到位的简单操作,也被置于二级甚至三级菜单之下。

说的就是你!腰托调节。奔驰别笑,你也是。

总之,结果就是,一套本应服务于人的车机系统,反过来要求用户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适应。这种陡峭的学习曲线,对于一个日常驾驶工具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最终,这也促使宝马在后续的系统中,向着更大、更集中的屏幕方向不断靠拢。

那么,保时捷为什么敢于在卡宴这款最重要的销量支柱上,进行如此高成本的试错?

因为它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即将于 2026 年推出的新款燃油版卡宴,并不会换装这套全新的数字化内饰。

▲2026 款保时捷 Cayenne Coupé 内饰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决定。

保时捷做出了一个判断:在当前这个阶段,购买纯电卡宴的用户和购买燃油版卡宴的用户,是两个需求画像完全不同的群体。前者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拥抱变化,渴望前沿体验;后者则可能更看重经典的、已被验证过的豪华感和操作方式。

于是,保时捷为他们提供了两套截然不同的产品。

通过这样的产品隔离,保时捷几乎将新内饰的试错成本和市场反馈,完全控制在了纯电这条新业务线之内,而燃油版卡宴这个巨大的利润基本盘则完全不受影响,继续使用那套成熟稳妥的内饰,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

这套「双线并行」的灵活策略,并不只在卡宴上应用。

从对 CEO 奥博穆的采访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保时捷应对未来的顶层设计。在 718 跑车系列上,他们一边用纯电版去冲击高性能电动标杆,一边又明确为高性能版保留燃油发动机,来安抚「传统用户」。在 SUV 产品线上,除了纯电 Macan 和纯电卡宴,他们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燃油 SUV,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市场。

这种做法,给了保时捷极大的战略定力和更长的周期,去观察、验证和迭代那套全新的数字化座舱。

这或许是保时捷这样的品牌才有的奢侈,也是他们在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时,最昂贵,也最稳妥的一张底牌。

所以,保时捷的「左右脑互搏」实际上是在「英雄、反叛者与创造者」这套哲学的指导下一次,旨在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市场战略。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悬念依然存在。

在当下,保时捷虽然能够通过产品线的区隔,来满足两批用户的需求。但长远来看,这两个群体的边界必将日益模糊。当未来的消费者既追求极致的驾驶乐趣,又习惯了无缝的数字体验时,保时捷还能否用两套截然不同的产品来应对?

将「英雄」的灵魂,与「反叛者」和「创造者」融为一体,这是保时捷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