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琳华
编|王一粟
19世纪20年代之前,汽车还是一项需要700多个小时才能生产的高级技术产品。
短短几年之后,福特用流水装配线技术颠覆了整个汽车工业。在福特创下的“10秒下线一台T型车”的速度下,汽车一夜之间从高端的奢侈消费,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随后,福特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霸主”时代。
新的技术突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但福特的成功,证明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到消费者手上,从PPT到千家万户,才能真正改变一个时代。
在2025年,智能汽车也在经历着“智驾平权”的时刻。原本高高在上的智驾技术,如何在几年内就走向了千家万户?这离不开产业链上,背后智驾技术解决方案商们的努力。
就在近期,2025上半年城区领航辅助供应商销量排名出炉,华为乾崑智驾拿下了两个第一:华为乾崑智驾装车量25.5万辆,排名第一;上半年豪车搭载城区辅助智驾,以53.2%的份额远超同行。
在车型上,华为乾崑智驾覆盖了轿车、SUV、MPV等大众常见车型,并且还在突破更多细分车型种类:比如他们和猛士科技联合打造的智能越野新品类猛士M817;今年,奥迪也和华为乾崑智驾达成合作,成为首个打破“燃油车不支持高级辅助驾驶”壁垒的品牌。
更惊人的是,市场对华为乾崑智驾的认可速度。
截至2025年8月,华为乾崑智驾总搭载量已突破百万大关。回顾去年10月仅30万的装机规模,华为乾崑智驾在短短十个月内实现了超230%的增长。与此同时,其累计辅助驾驶总里程更创下40亿公里的里程碑,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行驶近10万圈。
就在昨天(8月25日),在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他们又一口气搬出了新款智界R7、智界新S7、问界M8纯电版产品,并官宣全新问界M7将于9月23日发布。可以预见的是,下半年,华为乾崑智驾的搭载量还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悄悄修炼的华为乾崑智驾,成了当前汽车智驾市场影响力最大的幕后玩家之一。
一份汽车智驾成绩单
2025年,从高端车型的标配到中低端车型的普及,没有人会再质疑智驾的重要性。
“2025成为智驾元年。高阶智驾将成为一项(类似)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说,今年以来比亚迪、吉利等传统汽车厂商开始全面认可智驾,并“不惜一切代价”将智驾落地在大众消费的车型上。
从年初开始,比亚迪、吉利、长安汽车等纷纷宣布,将在自家全系品牌车上普及智驾,从20万甚至几万的大众车型就是关键对象。今年,比亚迪在2月宣布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并覆盖全系车型;长安汽车则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
普及率上来的同时,智驾的价格也降了下来,智能汽车主打一个“加量不加价”。比如,比亚迪一口气拿出21款、价格直探7万的高阶智驾车型;吉利、长安汽车也将智驾上车的门槛降低到了10万元。
车企纷纷卷智驾的成果,直接投射在今年智驾装车量上。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将达62%,超过一半的车型都将搭载高阶智驾功能。
其中,为驾驶员提供安全护航、解决最复杂的城市NOA功能,更是成为了豪华汽车的标配。
统计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豪华车城市NOA搭载量达24.50万辆。细分到月度变化看,豪华车搭载城市NOA呈现猛增趋势。1-6月从3.73万辆增至7.90万辆,除2月受季节因素影响外,各月环比显著增长,3-5月增速17.3%-24.8%,6月问界M8发布会后,增速达74.9%。
无高阶智驾,不豪车,显然已经成了所有汽车厂商的共识。
在智驾装车量提升的情况下,有没有搭载智驾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考虑选车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2025智享未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在看车、试驾时会侧重询问和体验车辆的智驾功能。《麦肯锡中国2024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也指出,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最看重的功能。
在智驾元年过半之际,各家厂商纷纷交出答卷。从整体数据来看,华为乾崑智驾成为了不可忽略的焦点。
以高阶智驾的走量比拼来说,华为乾崑智驾是城区领航辅助装车量最高的供应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乾崑智驾的总装车量超过25万辆,在前十大供应商总量份额里占据28.3%。
聚焦在具体车型上,在豪华车中,华为乾崑智驾更是占据了豪华车城区领航辅助驾驶53.2%份额,高于2到7名总和。
无疑,华为乾崑智驾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
技术迭代,永远在一流水平
往前翻几年,就会发现,华为乾崑智驾在智驾赛道的前期布局已经显山露水。
在智能汽车刚刚开始卷城市NOA的时期,华为乾崑智驾就是当时少数先实现大规模在国内落地城市NOA功能,并且在落地效果上表现突出的厂商之一。
此前,光锥智能在实际测评中提及,问界M5智驾版在2023年面对变道、无保护左转、货车横穿等问题处理上就做得不错。除少数道路以外,基本能够实现“设置路径点,车自动开”。
两年之后,华为乾崑智驾又经历了几个关键的更新。
从智驾系统ADS2.0到今年4月正式发布的ADS4.0,每一次系统迭代,华为乾崑智驾都采用了当下节点的领先技术。
在ADS2.0的技术架构中,华为乾崑智驾引入了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在原理上,GOD网络和特斯拉Occupancy Network(占据网络)有些类似,都是通过将环境划分为一个个三维立方体(体素网格),再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每个立方体的占用情况,从而“拼”出来障碍物的轮廓。
用这个办法的好处是,对比此前的“白名单”障碍方式,它能更好地识别出那些不在白名单中登记过的物品轮廓,并标注为异形障碍物。和特斯拉的区别是,华为乾崑智驾通过加入激光雷达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从而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再到今年华为乾崑智驾捧出的ADS4.0,华为又把目前智驾追逐的关键技术——世界模型纳入其中。
世界模型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智驾的训练问题,用AI生成的大量高质量场景数据训练智驾,效果将直接体现在智驾系统的泛化能力上。
在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打了个比方,来形容世界模型之于智驾的重要性,“训练 AlphaGo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AI和AI对战,帮助自己成长,华为的世界引擎同样如此。”
除此之外,以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身份,华为乾崑智驾思考并推出了一些非常符合直觉且实用的功能:
比如,新增的自定义泊车辅助功能,不仅允许用户自定义泊车位姿(靠左或靠右停放),还支持非常规车位(如断头位或斜位)泊入;泊车代驾VPD 2.0则让车辆在停车场自己找位置停放,实现“下车即走”。
在几年间,华为也一直保持高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从2012车联网实验室的投入算起,已经超过十年,去年车BU的研发投入超过200亿。
技术领先+功能优势的结果,直接反馈在用户的使用次数上。
华为乾崑智驾2025年7月出行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辅助驾驶总里程达40.5亿公里,辅助泊车累计使用2.6亿次。更关键的是,其人均辅助驾驶里程达到699公里,是业内平均水平的2-4倍。这意味着,用户不仅仅购买了这些车型,还在日常出行中高度依赖智驾功能——从城市通勤到长途旅行。
举例来说,问界M8作为搭载乾崑智驾的代表车型,上半年销量回归月均5万辆级别,其用户反馈显示,城区领航辅助的使用率高达80%以上,远超竞品。这正是“好车”的证明:不只是卖得好,更是用得好。
这也是智驾系统诞生的初衷:把足够好、用得上的技术叠加在一起,让听起来遥不可及的智驾一步步走向更广泛的使用场景。
智驾普及时代
华为的思考
如今,当智驾终于从奢侈品变成智能汽车的标配件,当体验无法拉开绝对差距,工程能力就成为评价智驾供应商能力最靠谱的指标。
华为乾崑智驾服务的车型,那可就太多了。单从合作数量来看,当前,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城区领航辅助)供应商市场,形成了以华为乾崑智驾为首的“一超多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Momenta、千里浩瀚以外,其它榜上有名的都是只为自己品牌服务的智驾技术。
而华为乾崑智驾服务的车型则更为广泛,涵盖了从SUV(问界、阿维塔、一汽奥迪Q6L)到轿车(尊界、一汽奥迪A5L、享界、深蓝L07),再到细分市场(岚图梦想家MPV)的全面覆盖。华为乾崑智驾甚至将触角伸向了越野车型,接连拿下比亚迪方程豹和猛士M817。
再从市场来看,华为乾崑智驾实现了从中高端各种大众车型到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比如深蓝L07,就做到了15万元级车型也能享受到高端智驾体验。在智驾平权的基础上,华为乾崑智驾还做到了“油电同智”,即燃油车和电动车都能享受到同样的高端智驾体验。
可以预见的是,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新车阵营还在大批量增加。8月25日发布的新款智界R7、智界新S7、问界M8纯电版官宣上市。三款新车全部宣布搭载最新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实现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对标历史车型的销量来看,其中问界M9累计交付22.6万辆,17个月稳居50万元以上的销量冠军。当下半年新合作车型接连上市,华为乾崑智驾搭载量也会水涨船高。
不过,要做到全车型覆盖,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事情。
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AI的泛化训练。由于SUV、轿车、MPV这些车辆外观差异较大,人类驾驶不同种类车型的时候,都要重新适应空间感。对于AI来说,则是要解决智驾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有“视角”差异。要保证同一套智驾系统发挥能力,需要尽量保证车型一致。
例如,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就曾说过,“理想(智驾)的一个优势,就是L系列车型长得比较像。”
另一个问题是,智驾的动力控制系统化需要重新适配不同的汽车动力架构。
对于纯电和增程车来说,智驾可以直接通过其原有的电子电气架构输出控制信号。因为动力输出可以简单理解为控制电机功率。但对于燃油车来说,电子信号控制功率输出,就要量化发动机的输出曲线,在机械结构的基础上再做一次电子化改造。换句话说,在燃油车上搭载智驾,无异于要从底层改变汽车的整个架构。
奥迪曾细致披露过改造细节。参考奥迪最新的豪华燃油车平台PPC 架构(Premium Platform Combustion),就是重新做了整车的域控制器。通过将汽车5个域协同运作的方式,从而才实现了燃油车能接入华为乾崑智驾的效果,成为“南北奥迪”A5L拉齐“油电同智”的转折点。
毫无疑问,华为乾崑智驾的通用性,不限车型、不限动力形式的落地,相当于给全球汽车行业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一个标准选项。
而这种优势才刚刚开始,由于数据是AI迭代的飞轮,百万搭载量让华为乾崑智驾收获了40.5亿公里里程和2.6亿次泊车使用。这些数据,为华为乾崑智驾能持续领先加满了底气。
未来,随着ADS向L3进阶和合作生态扩容,华为乾崑将进一步巩固领导地位。“科技-信赖”正循环将放大,推动其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国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华为正领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