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即有平台启动双十一购物节,国庆档直接嵌入大促周期。相比往年,今年双十一开启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各平台不约而同简化促销玩法,即时零售也成为今年双十一的新看点。
双十一风向的变化,预示着电商行业正从价格与流量的角逐,开始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
平台持续改善消费者体验
今年,双十一迎来第十七年。从最初的单日购物狂欢,到如今持续一个多月,双十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购物季”。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购物周期加长,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的购物焦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商家和平台合理安排促销节奏,更从容安排发货、促销定价与活动策划,从而提升整体购物体验。
平台主打直降,满减无需凑单,红包即点即用……今年,各平台在简化促销规则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有网友感慨,“以前的双十一套路太多,现在直接满减很香,很实在。”此外,今年双十一也涌现出红包口令、现货直供等一些新的促销玩法。用户不用再做促销规则“数学题”,双十一正回归大促的初衷。
从消费者心智看,双十一作为电商最重要的年度大促的认知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专家李鸣涛看来,平台所要做的就是在当前的消费大环境下,更好发挥双十一在拉动消费方面的最大价值,“在单纯价格促销的边际收益不明显的情况下,需要平台各显其能,围绕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组织好商家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促消活动。”
曹磊认为,过去大促玩法过于复杂,增加了商家学习与执行成本,也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门槛。平台积极优化规则、简化流程,反映出一种共识:越是简单、普适的机制,越有利于提升效率。
即时零售业务有望成新的增长点
即时零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特别是今年以来,外卖市场竞争热度持续提升,双十一期间,即时零售业务有望成为各平台新的增长点。
某平台预计,今年双十一将有数千家品牌入驻,对具有线下门店的品牌可实现“3小时”送达。另有平台宣布,在双十一期间,将加密即时零售网络,扩容半小时配送业务版图。
“即时零售的爆发,说明平台在存量市场中,希望通过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潜力,匹配新的消费需求场景,进而打造出面向消费者的一站式全场景需求满足能力。”李鸣涛分析说。
“即时零售有望重塑今年双十一的消费体验与商业逻辑。”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表示,即时零售将传统大促从“囤货式”集中下单,转变为“即买即得”的即时消费,缩短了决策与收货的时空距离。消费者享受小时级甚至分钟级配送,推动平台在本地仓配、前置仓网络和骑手调度上持续加码。
即时零售带来的是人、货、场的重构。洪勇建议平台,将大促流量精准导流至本地门店,实现线上优惠券与线下即时履约联动;通过数据协同优化库存分布,让促销商品就近备货;同时整合快递与即时配送资源,实现“远场”与“近场”物流互补,使双十一从年度狂欢演变为常态化即时消费的爆发点。
大促与“国补”精准对接、联动发力
国庆中秋假期前,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正式下达。双十一、“国补”叠加,有望为消费市场带来双重激励作用。
眼下正值家电销售旺季,以旧换新补贴和购物节的叠加效应,给家电品类带来了一年当中最大的优惠。“不是原价买不起,而是国补更有性价比。”——这句刷屏社交媒体的调侃,彰显出双十一期间消费者下单的底气。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咸建表示,今年双十一将开启“国补+地补+企补”多重补贴发力,真金白银优惠消费者的“国补加力”新阶段,对双节后市场保持家电消费热度,将起到“添薪加材”的重要作用。
奥维云网结合往年数据预测,随着第四批“国补”资金落地,将为双十一、双十二购物旺季提供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振消费的作用。
从平台看,早已不再单纯追求拉高双十一销售额。通过与“国补”政策精准对接,加之即时零售的体验升级以及促销节奏的常态化,双十一大促正向着一场更持久、更精细、更注重满足真实消费需求的长周期运营转变。
有分析认为,今年双十一,不再只是一个限定时间的促销节点,而成为一场融合政策红利、模式创新与节奏重构的系统性消费工程。
我国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据了解,今年,商务部在牵头做好电商扩消费的同时,提出大力培育品质电商,将从供需两侧发力,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扩量。(记者 凌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