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1.7亿,“宁王”为何被市场打脸?

8月1日,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扭转了2024年同期营收同比下降的局面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日均赚约1.7亿元。

这样的业绩表现,放在整个A股市场,都是十分亮眼的。然而,市场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财报发布后,宁德时代股价却接连下跌。

业绩亮丽却被市场“打脸”,“宁王”怎么了?

看似亮眼,实则不及预期

表面上看,宁德时代这份半年报成绩斐然。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毛利率有所提升,综合毛利率达到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然而,资本市场是一个预期的游戏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增长潜力

数据对比来看,宁德时代第二季度营收940亿元,略低于著名投行高盛的预期。高盛估算第二季度宁德时代电池销售量约150吉瓦时,同比增长34%,但较预期低5%,单位毛利为每千瓦时135元,低于预期的150元。

尽管第二季度整体毛利240亿元,较预期少23亿元,但金融收益营运费用好过预期,令盈利表现超预期。

但市场对于宁德时代这样的行业龙头,有着更高的期待,当实际业绩与预期出现偏差时,股价的波动也就难以避免。

增长隐忧逐渐浮现

储能业务增长乏力,海外业务不确定性增加,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引担忧,“宁王”的增长隐忧不断。

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曾被视为其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近年来,储能业务却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产品收入284亿元,同比下降1.5%。尽管公司解释称,储能价格传导机制较慢,对成本变动较为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但这依然无法消除市场的担忧。

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激烈,宁德时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挑战。从出货量增速来看,宁德时代已被一些竞争对手超越。而且,储能电池价格持续下滑,也对宁德时代的营收和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尽管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有着技术规模优势,但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储能业务未来的增长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业务表现亮眼,实现收入612.08亿元,同比增长21.14%,占总收入的34.22% 。境外业务毛利率达29.02%,高于境内业务。宁德时代的全球化产能布局也在加速推进,海外产能占比已提升至35% 。

但与此同时,海外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这可能会对宁德时代未来的投资和业务拓展带来潜在障碍。此外,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造成冲击。

快马财媒注意到,宁德时代在理财方面的收益也引发了市场的争议。财报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达到了77.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了25%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理财收益,而非主营业务的增长。

对于一家科技企业来说,研发投入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宁德时代在理财方面投入过多精力,也让市场担忧其是否对自身所在的赛道缺乏信心。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果宁德时代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

技术路线遭遇挑战

在2025年半年报业绩解读会上,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的表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宁德时代指出,固态电池商业化存在明确时间表,2027年将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20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高管直言“资本热度远超产业实际”,技术成熟度仅40%

今年上半年,固态电池概念在资本市场十分活跃,作为固态电池概念股之一,宁德时代股价也被一次次推高。但宁德时代关于固态电池的观点显然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尽管公司强调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10余年的研发积累,目前已组建了业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加大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对于其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担忧依然存在。如果宁德时代不能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未来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除了传统的竞争对手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等,国内的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企业也在不断追赶。比亚迪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优势,在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中创新航等二线电池企业也通过低价策略,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高盛报告显示,随着竞争对手的追赶,当前国内电池市场正经历激烈的价格竞争,高盛甚至坦承“此前低估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并将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单价毛利触底的预期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

宁德时代虽然目前仍占据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龙头地位,但市场份额已出现了一定的波动。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占率曾达到41%,高于当前水平。市场份额的波动与部分厂商寻求多元化供应策略有关,技术迭代带来的潜在竞争风险不容忽视。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