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朱成祥
阔别15年,英伟达CEO黄仁勋再访韩国。一声“伙伴”,一杯啤酒,黄仁勋同韩国财阀在酒桌上相谈甚欢,真实意图恐怕是借“战队”结成的友谊,来缝合英伟达算力帝国两大关键隐忧。
本周,英伟达成为首个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企业,仿佛是扼住了通往AI时代的咽喉。但风光的背后,英伟达在供应和市场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三星和韩国市场,或将成为弥合这两大隐忧的一个关键。
因此,10月的最后一天,当黄仁勋与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这三位科技与制造业巨头,在首尔一家名为“Kkanbu Chicken”的炸鸡店里高举啤酒杯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聚会,更像是一次精心布局的战略宣告。在近千民众的围观和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黄仁勋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高规格的“合纵连横”。
“Kkanbu”,在韩语中意为“挚友、队友”,是纪念童年友谊的符号。黄仁勋此举,向韩国两大财阀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不是简单的供应商与客户,而是休戚与共的“伙伴”。
英伟达AI霸权的核心武器是GPU(图形处理器),而GPU的生产当前高度依赖台积电。此外,GPU也需要HBM(高带宽存储)提供显存支持。
随着全球AI军备竞赛白热化,晶圆生产、HBM的供应已成为英伟达产能扩张的最大瓶颈。三星,则是英伟达晶圆生产、HBM第二供应商的最佳选择。
与三星会长李在镕的会面,本质上是一场“供应链保卫战”。黄仁勋需要确保在未来的产能竞赛中,英伟达能获得最稳定、最顶级的“弹药”供应,将供应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年我使用三星GDDR(显存)的时候,你还是个孩子。”黄仁勋如此调侃李在镕。
这句调侃,与其说是前辈的倨傲,不如说是一句饱含敬意的恭维。其背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存储芯片争霸史。
这场开启计算机编程时代的存储浪潮,起于英特尔,20世纪80年代日系诸厂商名震一时,最终却由三星、SK海力士这两大韩系厂商加冕为王,在此后二三十年里牢牢把持着全球存储市场的王座。
这场炸鸡局,不仅为了供应,更是为了市场。特别是在未来推理需求远大于训练需求的情况下,生态和性价比的重要性强于单纯的芯片性能。因此,构建全栈生态从而抢应用市场,已成为各大巨头逐鹿之焦点。
华为昇腾、寒武纪、昆仑芯、摩尔线程、沐曦等中国芯片企业,正联合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云服务巨头,全力构建一个自主AI算力生态。虽然目前在单点性能上尚有差距,但上述企业凭借庞大的本土市场和日益紧密的产业协同,正在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GPGPU(通用图形处理器)到AI ASIC(人工智能专用集成电路),从PCIe Switch(一种互连芯片)到HBM,这些厂商正从算力、运力、存力等多个维度上形成“集团军”式紧追的态势。
这股力量不仅在中国市场“抱团取暖”,更有机会向全球市场渗透,建立一个独立于英伟达CUDA(GPU通用计算解决方案)生态之外的“第二世界”。这对英伟达的GPGPU销售构成了最根本的长期威胁。
因此,黄仁勋有必要巩固英伟达的“基本盘”。此次,英伟达分别与三星电子、SK集团、现代汽车集团、NAVER Cloud签约。具体来看,韩国政府将获5万块GPU,三星电子、SK集团和现代汽车将各获5万块GPU,NAVER Cloud则将获得6万块GPU。
首尔江南区那家小小的炸鸡店里,飘出的不仅是啤酒与炸鸡的香气,更是一个科技巨头掌舵人深谋远虑的战略气息。黄仁勋用一场看似轻松的“炸鸡外交”,将文化符号和商业利益完美融合。
不过,水满则溢,月盈则缺。黄仁勋的“炸鸡联盟”虽然精妙,但过度依赖单一地区的供应链,本身亦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多的温情与友谊,终究也抵不过冷冰冰的商业利益。
当联盟的裂痕出现,当“群狼”找到新的突破口,今日的杯觥交错,或许就将成为明日帝国斜阳的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