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近9000亿,2030年还有望翻一番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张雨薇

在政策引领下,核技术应用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2025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中国核能协会发布的《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5)》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达到8900亿元,较2022年增长27%,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6%。

其中,工业应用占比约42.7%,核医学诊疗21.7%,农业应用与核技术应用基础产业分别占到13.9%和10.3%,其余部分包括核分析及核仪器、空间地学资源勘察以及安检环保考古文博等。


2025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图片来源:中国核能协会

核技术应用,也叫民用非动力核技术,是指除核武器与核电外的核技术应用。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环保、资源勘探、材料和公共安全等领域,例如航空、铁路等客、货运安全检查就应用了X射线、γ射线和中子探测技术,辐照技术对医用器械和食品药品等也具有可靠的消毒灭菌能力。

2023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首份《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曾预测,到2025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可达万亿市场规模。按照当前增速,这一目标将在预期内实现。

最新的报告还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整体规模将较目前翻一番,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安全可靠、高效利用、均衡协调的核技术应用基础产业平台。

但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在核技术应用市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例如,在占GDP比重方面,2024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占到GDP的0.66%。与之对比的是,2022年,美国核技术应用产值约占GDP的3%;日本、韩国、瑞典和欧盟主要大国的该项指标为2%-3%。

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副司长王进军在此次大会上表示,以核医疗领域为例,世界范围内医疗检查辐射所致的平均个人年有效剂量约为0.6mSv,相比之下,中国公众由医疗检查辐射所致的剂量约为0.21mSv,这侧面反映中国核医疗水平的应用程度还远远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近几年,国家能源局作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管理部门,正在加强顶层设计。目前,核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已有两个重要文件出台,一是《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二是《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王进军称,第三个文件《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26-2035年)正在拟定阶段,预计很快将会出台。“预计到2035年,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应该是现在的4-5倍。按照国民经济总值算,占比在2%左右。”

多位与会专家均提到,今年9月12日,中国首部《原子能法》通过,核技术应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法律形式得以明确,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法治保障与发展动能。

《原子能法》第三十二条明确,国家支持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等在工业、农业、生物、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当前,国内核技术应用产业方面,仍以央国企为主导。作为两大以核能为主要特色的能源央企,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已布局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

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主任张国良在会上介绍,中核集团在核技术应用方面重点聚焦核医疗、安检、安保与辅料应用三大核心领域。

在核医疗领域中,中核集团构建了从同位素研发、生产为源头到放射源放射性药物医学诊断、影像诊断和粒子治疗设备为产品,再到核特色医疗为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成为中国首个覆盖核医疗全产业链的企业。

中核集团是国内主要的放射性同位素供应商,具备常用医用同位素的供应能力,也是全球头部钴源供应商。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生产了25种放射性药物,保证了中国近60%的核药供应。

中广核技(000881.SZ)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国福则在会上表示,2024年11月,中国广核集团首台质子治疗设备正式出厂,标志着中国实现国际一流性能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

中广核技是中广核集团核技术应用板块的上市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要业务包括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辐照加工服务、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医疗健康业务及测控装备等。

相较两大核能集团,另一具有核电技术的央企国家电投集团入局核技术应用产业较晚,但也在加速布局。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核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刘永德在会上介绍,国电投核力创芯(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对于半导体材料氢离子注入核心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功率半导体高能氢离子注入核心技术和工艺,补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时拓展了核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医学、农学等传统领域到半导体领域。

2024年9月,国家电投完成首批氢离子注入半导体产品客户的交付。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