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改变了餐饮行业的税收结构?

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题:《预制菜好像改变了餐饮行业税收结构》,头图来自:AI生成

昨天下午看到这个微博,开始我还纳闷,税率能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没啥问题啊,就算是预制菜,按6%算,合理啊。

他这预制菜,毕竟还是有个加工制作过程的啊,哪怕就算是打开,装盘,放微波炉,这应该也算是个加工过程

那就是提供餐饮服务,增值税率6%啊。

要是直接卖包装好的成品,比如那种什么黄米糕、面条礼盒啥的。

这种现场没有加工过程,肯定不算餐饮服务,属于销售货物13%,不考虑农产品免税的事哈,就是经济行为,是卖货还是服务。

你看以前那饭店酒水饭菜,都是分开的,其实就是因为是两个税率,两本账。

很多小店,不具备堂食条件,他也硬摆两个桌椅,就是为了表达他提供的是餐饮服务,税率是6%。

后来,应该是出过文件,把模糊地带说清楚了,基本上有加工制作过程的,都算餐饮服务,比如那纯外卖档口

我没具体查文件怎么写的,但从逻辑讲。

这个东西,不管是不是预制菜,只要是加工了,比如拆开,微波炉打了一下,按6%,其实没什么问题,确实加工了。

除非原封不动往出卖,那确实应该13%。

我看有网友说,税务认定标准要求这个加工过程是从生到熟才行。

这个肯定是说不通的,不可能有这种标准,很多蔬菜、刺身都是生吃的。

怎么算生?怎么算熟?几分熟?

完全是无稽之谈

标准,一定是让一件复杂的事变简单,而不是把一个简单的事搞复杂。

你这从生到熟,让所有人都很复杂。

至少目前税率6%这块没什么问题。

我在群里朋友聊天时候,还说不知道老罗为什么质疑税率哪有问题。

后来我突然想到,可能还真有点问题。

就是这个预制菜的模式,改变了餐饮行业成本结构啊。

以前餐饮行业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靠人做饭,靠人服务,大量人力成本,这些都没有进项税。

而他有进项税的那点儿,也就是房租水电柴米油盐

占比是非常小非常小的。

所以以前的餐饮行业,天然没什么进项税,包括所有服务行业,主要都是人力成本,都是属于没什么进项税,所以叫服务行业,税率6%。

不然没进项税,销项税还13%,税负就太高了。

那现在大量搞预制菜,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的占比,基本大部分复杂工作,都不需要在店里人工完成了。

这个时候,成本结构变了,以前主要成本是没有进项税的人力成本,现在是有进项税的采购预制菜,半成品

这里面,进销项税负变了很多。

你把他想象工厂,把中央厨房理解成生产流水线,把餐饮门店理解成简单的销售门店。

你看这生意,在增值税角度,是不是很大变化?

就门店而言,以前主要成本是人工,现在主要成本是原材料(预制菜),来自各种半成品配货公司

自己搞的,就叫中央厨房,别人搞的就是外部的配货公司供应商

但是逻辑都一样。

就相当于,总公司给各个子公司门店配货,视同销售。

这种模式下,是可以通过内部交易,转移税负,控制税负的。

倒不是说,这种模式就有什么问题,但确确实实,生产方式变了,成本结构变了,税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一个纯粹的服务业,变成了一个,超级食品工厂,但终端销售税率不是13%,还是6%。

对,开头我也说了,目前来讲,只要终端不是直接原封不动售卖,还有个加工过程,按餐饮服务6%没问题。

但其实本质已经慢慢变了,服务的比例越来越小了,未来可能还会更小。

我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你们想一下成本结构,行业变了,就是说这种预制菜模式,或者中央厨房模式,已经使餐饮行业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服务行业了。

从税务角度讲,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预制菜是好东西,中央厨房供应链,干净卫生效率高,都不用说未来,当下就是大势所趋。

但也是这个大势所趋之下,很可能未来,在这块的税务问题,也会与时俱进。

不知道老罗说的预制菜税率问题是不是指这个,如果是的话,那他思考得还挺前沿的,他身边有点明白人啊,确实没看到网上谁聊这个角度。

就预制菜这事发酵到今天,感觉唯一有点问题的可能就是这贾老板了。

之前那个搞体检的老板出来说,其实也是这个逻辑。

就是信息差,大家在各自的圈子里太久了,认知理解偏差太大了,信息获取太闭塞了。

哎,所以说要知己知彼啊。

自己得懂,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