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奶失守,并购后遗症凸显,蒙牛遭遇“中年危机”

惨淡成绩背后,蒙牛高速扩张的“并购大法”正遭遇反噬,营收支柱液态奶则面临需求疲软和市场内卷的双重夹击,被寄予厚望的奶酪业务虽有亮点但体量太小。困局之下,蒙牛乳业主动“减负”。

文 | 万 芙

近日,乳业巨头蒙牛乳业发布了“多项指标亮起红灯”的2025年度中期业绩。营收同比下滑6.9%至415.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16.4%至20.46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与2023年同期的511.2亿元营收相比,短短两年时间,蒙牛乳业的营收规模“蒸发”接近百亿。

惨淡成绩单背后,蒙牛乳业昔日赖以高速扩张的“并购大法”正遭遇反噬。多年来通过资本运作吞下的现代牧业、贝拉米等联营及子公司,如今成为拖累业绩的“黑洞”。2024年贝拉米近40亿元的巨额商誉减值言犹在耳,2025年上半年,现代牧业超9亿元的亏损又接踵而至,让蒙牛乳业的利润表雪上加霜。

蒙牛乳业内部经营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营收绝对支柱的液态奶业务,尤其是常温奶板块,正面临消费需求疲软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夹击。被寄予厚望的奶酪、冰淇淋等业务虽有亮点,但体量尚小,远不足以弥补主业下滑造成的巨大缺口。面对困局,蒙牛乳业已开始主动“降本减负”,削减销售费用、出售非核心资产。

1

“一体”承压:“基本盘”开始松动

根据新帅高飞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一体”即常温、低温、鲜奶、冰品、奶粉、奶酪六大核心业务,是蒙牛乳业的绝对基本盘。然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却暴露了这个“主体”的脆弱性,尤其作为“压舱石”的液态奶业务,已然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最大短板。

财报中最难看的数据,莫过于液态奶业务的下滑。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入321.9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362.62亿元下降11.2%,是所有业务板块中唯一录得负增长的。作为常年贡献超八成营收的核心支柱,液态奶业务的疲软,直接导致了公司整体营收缩水。

深究其因,问题主要出在常温奶。蒙牛乳业乳业在财报及业绩会上坦言,常温奶消费需求疲软,市场增量压力突出。这背后是乳制品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迁:一方面,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对“新鲜”的需求日益增长,低温鲜奶正不断挤占常温奶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理性消费趋势下,“质价比”成为关键决策因素,区域性乳企凭借价格优势,也在蚕食全国性品牌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低温鲜奶业务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连续21年保持第一,但这部分增量,根本无法对冲常温奶的下滑。这也使得蒙牛乳业在液态奶领域的领先优势面临挑战。数据显示,其与老对手伊利在液态奶业务上的营收差距,在今年上半年被重新拉大至近40亿元。

液态奶业务的下滑主要影响营收,而联营公司的亏损则直接拉低了利润。

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对蒙牛乳业利润拖累最严重的是联营公司现代牧业。作为蒙牛乳业的上游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因主动淘汰低产效牛只及原料奶售价下降,致使上半年净亏损达9.14亿元。根据权益法,蒙牛乳业需分占其中5.45亿元的亏损,这直接导致其净利润大幅承压。

这并非孤例。蒙牛乳业过去大肆扩张时的资本运作,正集中进入“风险引爆期”。2019年耗资超70亿元收购的澳洲高端奶粉品牌贝拉米,因业绩持续不达预期,在2024年一次性计提了超39亿元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直接导致蒙牛乳业当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近98%。

频繁“踩雷”,暴露了蒙牛乳业在过往并购扩张中的激进与失察。无论是对贝拉米的高溢价收购,还是对现代牧业的深度绑定,都使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承担了巨大的连带风险。这些曾经被视为战略拼图的“棋子”,如今却成了“包袱”。

2

“两翼”待飞:新引擎能否力挽狂澜?

在“一体”承压背景下,“两翼”——即营养健康平台与海外平台——被赋予了为蒙牛乳业开辟新增长空间的重任。从中期业绩来看,“两翼”虽有亮点,但要真正撑起蒙牛乳业的未来,仍任重道远。

蒙牛乳业的营养健康平台,主要涵盖奶酪、奶粉、冰淇淋等高附加值及创新品类。这些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确实展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冰淇淋业务实现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15%,营收占比提升至9.3%,成为仅次于液态奶的第二大板块。这得益于新品的成功推出和海外品牌艾雪的强劲表现。

奶酪业务通过子公司妙可蓝多发力,实现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12.3%。妙可蓝多在C端奶酪棒市场持续领先的同时,正积极开拓餐饮、烘焙等B端市场,黄油和稀奶油销量显著增长。

奶粉业务作为蒙牛乳业长期以来的“短板”,上半年也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迹象,实现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婴幼儿奶粉品牌瑞哺恩和贝拉米均录得双位数增长,成人奶粉品牌悠瑞则在细分赛道取得突破。

然而,尽管增速喜人,但这些“新引擎”的体量尚小。冰淇淋、奶酪、奶粉三项业务的营收总和约为79.3亿元,尚不足液态奶业务体量的四分之一。其增长贡献,远无法弥补液态奶下滑造成的近40亿元营收缺口。

更重要的是,蒙牛乳业正试图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乳铁蛋白、D90脱盐乳清粉等高附加值原料。总裁高飞在业绩会上表示,这些产品已进入调试和上市阶段。这被视为借鉴欧美成熟市场经验、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一步。但在技术壁垒高、国际巨头垄断的原料领域,蒙牛乳业能否打破格局,仍需时间检验。

国际化是蒙牛乳业突围的另一重要方向。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已占总收入的5.3%,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上半年,海外业务的最大亮点来自冰淇淋品牌艾雪。该品牌在印尼市场稳居第一,在菲律宾、越南也迅速跻身市场前列。在此基础上,蒙牛乳业已完成在非洲和拉美市场的业务架构搭建,全球化扩张步伐明显加快。

奶粉品牌贝拉米也在海外找到了新增长点。尽管在国内表现不佳,但上半年在越南等国实现了超20%的增长,成为蒙牛乳业国际化的重要支点。蒙牛乳业还在积极拓展B端业务的海外市场,与星巴克等国际餐饮巨头达成战略合作。

为了聚焦核心业务、减轻历史包袱,蒙牛乳业近期也开始对海外资产进行“瘦身”。在财报发布前,蒙牛乳业宣布将雅士利新西兰工厂以12亿元出售给a2牛奶公司。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高飞治下,蒙牛乳业正告别过去的大规模并购时代,转向更为务实和精细化的运营。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