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润下滑25%,亿纬锂能赴港IPO

文 | 啸 天

当一份“营收增长30%,净利下滑25%”的半年报交出后,动力电池“老二”亿纬锂向市场展示了其在残酷“内卷”中的生存状态。

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表面上被归因于一次性股权激励费用和对单一客户的坏账计提,但深挖之下,亿纬锂能面临着市占率逐年下滑、盈利能力承压的挑战。为了在寡头垄断的夹缝中求生,亿纬锂能选择疯狂扩产与全球化布局。然而,高企的负债率和紧张的现金流,让这场豪赌的风险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亿纬锂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举与其近期在海外面临的多起投资者集体诉讼、国内“发不出车马费”的传闻显得极为扎眼。这到底是一场为全球化扩张储备弹药的战略进攻,还是为缓解资金压力、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

增收不增利背后

从最表层的数据看,亿纬锂能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就不容乐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70亿元,同比增长30.06%;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6.0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4.9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降至11.57亿元,同比减少22.82%。

公司将利润下滑主要归咎于两项非经营性因素:其一,因申报港股上市的合规要求,公司提前计提了约5.7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该费用往年通常在四季度确认;其二,因客户哪吒汽车的破产风险,公司主动对约1.5亿元的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额坏账计提 。若剔除这两项合计约8亿元的影响,公司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实则为22.18亿元,实现了3.78%的微弱正增长。

这种“调整后”的乐观,并不能掩盖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结构性分化。这才是财报中真正的“冰与火之歌”。

火的一面,是动力电池业务的强劲复苏。上半年,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27.48亿元,同比增长41.75%,出货量同比大增58.58%至21.48GWh。最关键的指标——毛利率,同比提升了6.92个百分点,达到17.60%。

在整个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的背景下,这一逆势增长显得尤为可贵。公司管理层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二季度对国际车企的交付量增加,以及产线改造后良率和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亿纬锂能长期押注的大圆柱等差异化技术路线,以及与宝马、奔驰等国际大客户的绑定,正在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

冰的一面,则是储能电池业务的利润承压。尽管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上半年出货28.71GWh,同比增长37.02%,实现收入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47%。但其毛利率却同比下滑了2.32个百分点,仅为12.03% 。这真实地反映了储能市场的惨烈“内卷”。储能电芯价格从2024年初的0.6元/Wh一路跌至年末的0.4元/Wh,行业已进入微利甚至亏损时代。亿纬锂能虽然抢占了市场份额,但代价惨重。

市场对亿纬锂能最大的担忧,始终是其重资产扩张模式下的现金流压力。这份中报,亿纬锂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3.1亿元飙升至23.73亿元,同比暴增660.72%。在行业普遍面临下游回款难的背景下,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逆势”信号。然而,强劲的经营现金流,依然无法完全覆盖其庞大的资本开支。

“宁王”阴影下的“麻烦”

亿纬锂能所有的激进扩张与资本运作,其底层逻辑都源于一个残酷的现实:它活在“宁王”的巨大阴影之下,且生存空间正被不断挤压。

首先是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在动力电池这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了超过六成的份额。亿纬锂能地位则岌岌可危,其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已从2023年的第四位(4.45%)下滑至2025年5月的第五位(2.7%)。全球市场上,其2.3%的份额也仅能排在第九位。在“规模即成本,规模即话语权”的动力电池行业,市占率的下滑是致命的。

为打破困局,亿纬锂能走向了“以融资换产能,以产能换市场”的战略。近五年来,公司通过定增、发债等方式,在资本市场疯狂“抽血”,累计融资超过260亿元。这些资金被悉数投入到国内外生产基地的建设中,规划总产能已超过300GWh。

然而,激进的扩产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下,2024年已降至69.2%,低于行业75%的警戒线。同时还带来了债务高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虽有134亿元货币资金,但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应付债券合计已超过120亿元,资金链异常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赴港IPO成为亿纬锂能唯一的选择,募资意图非常明确:为匈牙利、马来西亚等海外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通过全球化来寻找新的增长点,摆脱国内市场的“极致内卷” 。公司CFO也坦言:“只有拿到港股这张入场券,才能在海外建厂时获得低成本融资支持” 。

在这IPO的紧要关头,亿纬锂能却“麻烦不断”。近一年来,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合计23.1亿元的关联交易,遭到了投资者的集体诉讼,新增了93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其中92起集中在2025年4月爆发。这暴露了公司在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上的重大漏洞,对于一家即将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信誉打击。

国内的负面传闻也层出不穷。从2024年底员工爆料年终奖“打骨折”,到近期业内流传其因资金紧张“发不出车马费” ,这些细节虽小,却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比财报所展示的更为严峻。

亿纬锂能的赴港IPO,与其说是一场意气风发的全球化落子,不如说是一场在内外交困、麻烦缠身下的“突围”。它赌的是,用香港资本市场的钱,去撬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海外市场,从而在与“宁王”的存量绞杀中,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