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超预期!阿里AI+云Capex投资高达386亿元
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激增,光纤用量有望快速提升
具身智能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生产
AI浪潮有望推动半导体设备板块业绩超预期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主题详情】
超预期!阿里AI+云Capex投资高达386亿元
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高管表示,将大规模投资,抓住人工智能和日常生活服务消费领域的机遇。过去一个季度,公司在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上的资本支出(Capex)投资达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市场此前预期Q2AI+云Capex应该在300亿左右,实际规模超预期。过去四个季度已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长江证券发布研报称,AI驱动新周期来临,随着阿里Capex投入节奏加快阿里云周期拐点已至。自DeepSeek发布以来,市场逐渐意识到云资源是一切AI应用的根基,阿里云作为国内公有云最头部厂商迎来价值重估。
公司方面,数据港是国内少数同时服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服务商,公司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及对数据中心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优势,长期服务于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的电子支付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与云计算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与游戏运营平台,搜索引擎与地图服务等。中恒电气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数据中心核心供应商,公司HVDC电源系统已在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第三方colo数据中心等场景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此外,公司的预制化Panama电力模组是公司与大客户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数据中心供电方案,有占地面积小、交付速度快、高可用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激增,光纤用量有望快速提升
据报道,若将算力比作AI时代的“电力”,光纤便是支撑其高效流转的“高压线”——从算内协同到算间互联,再到终端入算,强大的光纤网络正是GPU等算力核心高效运转的关键支撑。与此同时,AI、云计算、5G-A、量子通信等技术加速演进,对光纤材料性能提出更高标准,驱动特种光纤需求持续走高。
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激增,多模光纤、空心光纤等低损耗光纤用量有望快速提升。其中,空芯光纤以空气为传输介质,其具备更低时延和更低损耗两种主要特性,是未来AI数据中心互联的主要品种。中泰证券指出,空芯光纤仍处于商业化进展初期,未来6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6.52%。康宁预计随着DCI业务快速扩张,到2030年末将带来10亿美元商机。鉴于空芯光纤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刚起步,未来竞争格局或将仍有头部企业主导,但初创企业结合头部CSP大厂仍有一定机会。
上市公司中,亨通光电在空芯光纤领域,公司已突破关键技术。2025年7月,公司空芯反谐振光纤亮相;在特定波段实现≤0.2dB/km国际先进水平损耗值,自主创新突破了全链条核心制备技术体系,具备批量交付能力,为未来多场景应用奠定坚实产业基础。特发信息表示,公司在空芯光纤成缆具有领先优势,空芯光纤相关产品推进中。2024年6月,公司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助力中国移动开通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广东深圳-东莞)。远东股份多模光纤在数据中心应用于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成本低、带宽高,可满足当前400G/800G的数据传输要求;OM5多模光纤可满足1.6T及3.2T系统的数据传输要求。空心光纤也正从研发走向小批量,其带宽高、延时小、衰减低,是未来数据中心和骨干网络数据传输的最优解决方案。
具身智能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生产
据报道,近日,原力灵机(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合肥蔚来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北省联想长江科技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据其官网,原力灵机打造了完整的具身智能技术栈,从大模型到机器人硬件,实现端到端的智能控制。
步入2025年,多家整机厂商的量产计划密集落地,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生产,具身智能量产元年特征突出,有望带动产业驶入快速发展通道,为后续市场开拓与技术迭代夯实基础。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应用普及是《意见》的重点要求之一,目标到2030年实现普及率超90%。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在《意见》印发后,有望在技术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法规体系等多个层面将得到支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上市公司中,汉威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产品储备,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机器人指尖压力采集模块、触觉感知超薄透气手套、惯性测量单元、MEMS压力应变片、气味嗅觉传感器(电子鼻)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等,目前已构建起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多种感知解决方案。景业智能表示,2025年是公司“AI+具身智能”战略深化年,公司已有机器人和信息化产品应用了DeepSeek等大模型,实现了本地化部署,提升了产品的智能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利亚德表示,在具身智能领域,虚拟动点是同时具备数据、服务以及算法能力的企业,已成功赋能了多家知名品牌,包括助力宇树机器人成功演绎“云冈舞”-北魏力士舞。
AI浪潮有望推动半导体设备板块业绩超预期
在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芯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据统计,在申万行业分类为数字芯片设计、模拟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与集成电路封测的102家A股公司中,上半年共有66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38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家扭亏;另有15家减亏。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芯片产业链企业业绩飘红,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攀升,产业总体呈现需求上扬、预期乐观的积极态势。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在AI浪潮引领下,芯片库存周期、国内晶圆厂扩产周期、海外管制趋严背景下的设备国产化诉求有望实现三重共振,推动半导体设备板块业绩超预期。此外,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在《年中总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中预测,2025年全球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将创下1255亿美元的新纪录,同比增长7.4%。在先进逻辑、存储器及技术迁移的持续推动下,2026年设备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381亿美元,实现连续三年增长。
上市公司中,北方华创加速进军新领域,构建平台化企业。2025年3月,公司正式宣布进军离子注入设备市场,并发布多款12英寸离子注入设备。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对芯源微的并购,强化了公司在前道物理清洗和前道化学清洗领域的布局。芯源微的前道涂胶显影机、后道先进封装涂胶显影机、化合物小尺寸涂胶显影机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布局。中微公司是半导体设备国内领先企业。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据媒体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完成吊装,为我国风电向深远海挺进提供技术支撑。此次吊装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多层居民楼高,其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风电机组,并且实现全国产化设计制造。吊装完成后将对机组进行调试完成机组并网,并网后,单机每年输出1亿度电,可满足5.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国内风机大型化持续推进,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经济性较快提升,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打开,国内海上风电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头部风机企业已经开始获得海外海上风机订单,未来国内海上风电产业链走出去的趋势日趋明朗,具备出海能力的整机、海缆、管桩企业受益。
公司方面,大金重工多年深耕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已经全面进入欧洲海风市场,成功通过绝大多数欧洲头部业主的合格供应商体系认证。金风科技作为风电行业整机龙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连续14年排名第一,全球新增风电装机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公司整机分别占据全球陆上/海上风电市场17%/9%的份额,排名第一/第四。
巴斯夫电池材料旗下公司在新一代电池技术取得重大成果
媒体报道,巴斯夫9月1日宣布,巴斯夫电池材料旗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在新一代电池技术取得重大成果。通过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巴斯夫已经成功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正极材料,向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坚定的一步。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表示,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够满足车端、低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特殊需求。当前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早于全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低空等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固态电池应用早于车端。目前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速,迭代正式开启,正在从0到1加速迈进。随着固态电池性能不断提升以及产业化加速落地,长期看好固态电池发展。
上市公司中,天奈科技已和国内主流研发固态/半固态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并向海外多家固态电池厂商提供相关产品,特别是美国的Q客户,公司为其独家供应商。湖南裕能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三元产品均可用于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同时也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展了积极研发。光华科技硫化锂相关固态电池材料产品目前产能为300吨/年,公司的固态电池材料产品与下游客户仍处于产品送样检测及优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