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颖琪(冯颖琪作曲)

冯(冯作曲)

最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互相捆绑!

——嗨,脑仁

排名第一的TVB名人主持人遇见了他患有自闭症的儿子

没有言语,没有眼神交流,行为刻板,偏执,都是小儿子的行为标签。他2岁时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幸运的是,经过三年多的干预,儿子的自闭症症状有所改善。

TVB著名口腔艺术家区永权在陪伴儿子的同时,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1.小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艾伯特的小儿子天真无邪,爱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快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是一个纯种婴儿。

艾伯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最小的儿子看起来天真活泼,但他已经超过18个月没有说话了。当时朋友劝我多注意。当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男生晚一点说话不正常吗?”但没多久,小儿子除了没话说,就有了异常行为。

“他不怎么看人,不接电话,眼睛眯着,爱笑。简而言之,就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这些,我的性格有点偏执。比如你每天开车去接他,一定要保持同样的路线,不然他会大吵大闹,不开心。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他有时候会突然冲向桌子,我和老婆都怕他受伤。」

看着孩子们的异常,艾伯特和妻子开始打鼓:孩子们怎么了?迷茫中,我带着孩子去了医院。

检查后,医生说“疑似自闭症”,并出具了医学证明。

在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他们夫妻瞬间跌入深渊,各种画面在他们脑海中蹦出来:“我以为是小问题,没想到是自闭症。如果他不能融入社会,被别人欺负怎么办……”

不得不说,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做父母就像下地狱,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其中的辛酸。艾伯特夫妇不太相信这个诊断,于是换了好几家医院,结果都一样。

2.提前介入扭转命运。

医生说干预越早,孩子的恢复效果越好,于是艾伯特开始寻找治疗儿子的方法。

他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看到了各种治疗方案。还要带孩子去试试针灸疗法,看着孩子头上全是针。作为一个父亲,他实在受不了,所以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他果断放弃了。后来,他为儿子选择了一家机构进行敏感性、语言和社交方面的培训。

“我早上去幼儿园,下午去机构培训三个小时,一周五天,三年多没有间断。大人也觉得累,何况是孩子?”累归累,辛苦终于有了回报。经过三年多的干预训练,孩子逐年好转,自闭症的症状也大大减轻。

“自闭症不是不治之症。干预越早,孩子改善的机会越大。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养育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时间和精力。”艾伯特说。

3.儿子的社会问题

自闭症儿童要突破社交障碍简直太难了。幸运的是,艾伯特家里有两个孩子。NT总是和弟弟一起玩,两个人也在争夺玩具。这些互动极大地刺激了他小儿子的社会发展。

目前小儿子在私立幼儿园,艾伯特会定期和老师沟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奇怪行为。但是老师的回复基本上是孩子没事。其实艾伯特知道,如果仔细看的话,他还是有一些小毛病的,比如他喜欢玩自动扶梯,斜眼看别人,完全可以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艾伯特认为自闭症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因为他的小儿子有一些好的能力,例如,他知道很多关于汽车的知识。他只能通过看汽车的前部来辨别车型。他还有很多不同的能力。虽然想象力不如哥哥,但记忆力和节奏感真的很好。现在他仍然喜欢音乐,学习打鼓。

艾伯特说,当了父亲后,他的勇气变小了。以前想挑战蹦极,玩极限运动。但是当我成为父亲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等他们长大了再说吧。

而且,我也会注意很多细微的地方。刚开始做新手爸爸的时候,会注意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比如我家宝宝坐在或者睡在通风口,他会马上给他们换位置或者盖,怕空调吹到儿子身上,让他们生病。所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整个人变得更加细心,增加了家庭责任感,也注重观察平时没有特别注意的事情。

第二名音乐家的自白:八年让我接受了自闭症。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的词。对妈妈来说,从来不是这样。当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冯得知她2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时,她的整个生活突然变得暗淡无光。……

1.各种各样的撞车坑几乎伤害儿童。

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冯去找了很多速成的方法。什么治疗药丸,头针…只要是新方法,她都会带儿子去尝试。

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还会给儿子留下一些后遗症!

比如直到现在,他十多岁了,还抗拒别人摸他的头。因为他曾经吃了很多奇怪的治疗药丸,所以对味道特别敏感。总之,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她跑来跑去给儿子找治疗师。

照顾孩子使她身心疲惫。焦虑导致她的音乐创作几乎完全停止。

2、怕贴标签,不敢说自闭症。

为了把握治疗的黄金期,冯每天都带着儿子做大量的训练和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这让她感到灰心丧气。

“一直以来,我坚信我付出的一定会有回报。但是儿子做不到,却付出很多却收获很少,这让我很沮丧!」

儿子的缓慢进步让冯心急如焚,工作进度也慢了下来。她回忆说:“当时我不敢告诉同事我儿子患有自闭症。我觉得很惭愧,我不想孩子被贴上标签。音乐交晚了,拖慢了进度,开不了口跟同事解释。」

“自闭症”这个词藏在心里,含在嘴里,很难说。

后来一个音乐朋友知道了她,对她说:“不要以为你儿子不会说话,就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认为掩盖就是保护。在你儿子眼里,他可能认为你以他为耻,会觉得不好。」

冯被朋友的话瞬间惊醒!是的,父母应该“无条件接受孩子真实的一面”。那种羞耻感不仅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还暴露了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问题。

于是,冯写了一首歌《星》,14年后,他公开了自己的儿子患有自闭症。

3.改变计划,积极鼓励孩子。

“一开始,当他查出自闭症时,我觉得我的生活没有希望了。但现在想通了,我不能计划他上大学,但我也可以计划别的。比如训练他的自理能力,也许长大后可以坐车出门,买菜,恢复基本的自理能力…总之,还是有希望的。」

冯为儿子调整了未来的计划,对他更有耐心了。她笑着说:“别人学三遍,我儿子学三百遍,但总有一天他会教的。”」

这样,耐心和接纳让他们的母子关系缓和了很多。

“现在,逛街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环住我的手,突然搂住我的脖子。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教过他。虽然自闭症孩子不太会表达爱,但这个动作是我们之间的一种连接,我感觉我们是相爱的。」

4.孩子们教会我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冯的儿子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去兜风。

他喜欢看车外的风景,感受风的流动。他也非常喜欢吃米饭。为了细细品味,他会一颗颗慢慢咀嚼。对他来说,风吹树叶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当然,这些树是如此美丽,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看看它们。

他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在这个重视结果的快节奏社会里,冯因为儿子的慢生活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微风,还是树枝上的鸟,他都可以久久凝视,感受当下,只是活着,而儿子对世界独特的视角也成为了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是他们母子互相帮助,一起长大。

其实说到孩子,家长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进入校园,孩子的一点点变化总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小惊喜。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做父母的也能获得很多启发。

比如艾伯特获得了关怀,冯获得了慢生活的感觉。他们“用心”与孩子交流,也“用心”看世界。他们接受了孩子的特殊性,找到了相处的方式。

最后,想看这篇文章的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完成自我修养,变得更加完美。

评论1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