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按摩手法(全身按摩手法)

文章目录[隐藏]

  • 人体十二经脉的按摩方向有哪些?按摩
  • 专业全身保健按摩的方法和步骤
  • 正确的面部按摩技术图片
  • 瘦腿按摩技术
  • 自我保健按摩的方式有哪些?
  • 最简单的12个保健秘诀是什么?
  • 各穴位功能及按摩手法

  

人体十二经脉的按摩方向有哪些?按摩

  经脉+络脉=经络,有12经脉没有12经络。12经脉有:手太阴肺经是从中府到少商、手厥阴心包经是从天池到中冲、手少阴心经是从及泉到少冲、手阳明大肠经是从商阳到曲池、手太阳小肠经是从小泽到养老、手少阳三焦经是从关冲到丝竹空、足太阴脾经是从隐白到大包、足厥阴肝经是从大敦到期门、足少阴肾经是从涌泉到中柱、足阳明胃经是从承泣到厉兑、足太阳膀胱经是从晴明至阴、足少阳肾经是从瞳子髎到光明。按摩方向不对没有副作用!

  

专业全身保健按摩的方法和步骤

  一、常用人体穴位表

  攒竹:眉头凹陷中。

  睛明:目内眦旁0.1寸。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于眶下孔凹陷中。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安眠: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位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桥弓:胸锁乳突肌表面的条状区域。

  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至4寸。

  气海:脐下1.5寸。

  关元:脐下3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涌泉:于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处,足趾跖屈时凹陷中。(注:本人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

  二、穴位按摩健身法

  今天向朋友介绍的是一种穴位按摩的健身方法。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这里向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即:合谷、内关、足三里。

  第一个穴位是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

  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按摩合谷穴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

  

正确的面部按摩技术图片

  按摩手法(脸部)

  l、双手交叉按摩整个面部。

  2、两食指分开交替按摩后部并点按人中、承浆。

  3、食指按摩鼻尖并点按迎香穴。

  4、双手交替按摩鼻侧并拉抹眼窝点按睛明穴。

  5、双手交替按摩眉心并点接印堂穴。

  6、重拉轻推额头从一侧到另一侧。

  7、双手走“之”字部按摩额头并点按太阳穴。

  8、横向、纵向按摩额头。

  9、四指按摩眼部由上至下并点按太阳穴。

  10、中指、无名指由外眼角按摩至内眼角点按睛明、攒珠、鱼腰、丝竹空。

  11、四指在眼部向下打圈并点按承泣、球后、四白、太阳穴。

  12、在眼部划“8”字。

  13、两手交替拉抹眼角。

  14、在眼部做淋巴引流。

  15、重复“9”动作。

  16、双手掌搓热捂眼。

  17、在面部分三层打圈,并分三层捏提(1、下巴–耳根2、嘴角–听宫3、鼻尖–太阳穴)。

  18、双手弓拳在面部打圈从一侧到另一侧反弹面部。

  19、反弹面部从一侧经下巴到另一侧,双手同时弹面部。

  20、面部排毒(爱诗论思)。

  21、拇指交替按摩下已并点按承浆穴。

  22、拇指同时用侧肌提下巴。

  23、用虎口夹住下巴从中间拉到耳。

  24、从下巴到耳根点接听会穴。

  25、从嘴角至耳门并点按耳门穴。

  26、从鼻尖至听宫并点接听它穴。

  27、食指分开拉抹耳根。

  28、从承浆、迎香、颊车、下关、太阳,经鼻梁重复以上动作。

  29、一手压抚额头,一手划于整个面部交叉重叠后,按压额头,重复另一侧。

  30、双手平压面部(横向、纵向)。

  31、重复“ 1”动作,做安抚动作。

  

瘦腿按摩技术

  瘦大腿按摩手法,你可以买五行经络刷,在网上就有卖的,也就5块,10块的,刷之前先涂上瘦身燃脂的精油,按摩至吸收后,用刷子来回反复的刷,拍打,大概15分钟左右,绑上保鲜膜,这段时间你可以做做家务,20分钟后取下便可,一个星期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自我保健按摩的方式有哪些?

  (1)按摩上肢

  搓手心:两手合掌,用力搓手心10~20次,使掌心的劳宫穴(半握拳时中指尖所点之处)发热发胀。

  搓手背:先用右手搓摩左手背10次,再换左手搓摩右手背10次。

  摩上臂:右手掌紧拉左手腕内侧,用力沿臂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由外侧向下擦到左手腕,如此10次;然后换手,方法同前。

  此段按摩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活动能力,并有助于降低血压。

  (2)擦面浴头

  擦颜面:两手掌心紧捂前额,用力向下擦倒下颔,再翻向头后两耳上部,轻轻擦过头顶,回到前额。如此进行10次。

  挠发根:用双手食指指肚或指尖,均匀地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10~20次。

  摩后颈:双手拇指轻按眼角两侧太阳穴(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向后外量约3.3厘米凹陷处),再沿耳边向头后摩擦,擦到耳后凹时,其余四指用力向下擦颈部。如此进行10次。

  此段按摩有助于消除脱发、白发及面容衰老,减轻头昏、头疼等,能降低血压,促进睡眠,增强记忆力。

  (3)浴眼旋睛

  摩眼睑:两眼微闭,用两手拇指背面,分别摩擦两眼睑10~20次,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揪两眼中间部(即印堂穴)10次。

  揉太阳:两手拇指指肚分按两侧太阳穴,向内旋转揉动10次,再反方向揉动10次。

  转眼球:凝神,松体,平息,正头,腰直,两眼球向左旋转3次后,前视或远视片刻,再向右旋转3次,前视或远视片刻。

  此段按摩可防止眼病,使头脑清醒,消除头疼、头晕。

  (4)鸣天鼓

  弹枕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指尖向后;两手中指同时弹击后头枕骨(小脑后)12次。

  震耳膜:两手掌心紧捂两耳孔,然后骤然抬离,震动耳内鼓膜,接连开闭放响10次。

  转耳孔:两手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三次,然后骤然拨开。如此进行3次。

  此段按摩可使头脑清醒,解除疲劳,预防耳疾,增强听力,治疗耳鸣。

  (5)摩口鼻齿

  擦鼻翼:两拇指微屈,其他四指轻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用力摩擦10~20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

  叩牙齿:心静神凝,口轻闭,上下齿互相叩击16次,然后将唾液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干漱口:闭口咬牙,用两腮和舌作漱口动作36次,然后将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意想流入丹田。

  此段按摩可预防感冒、鼻炎和牙病,并能帮助消化。

  (6)按摩胸腹

  推胸腹:右手按在左肩部,用力推擦到右大腿根,然后左手从右肩推擦到左大腿根,如此交替进行10次。

  揉腹部:左手叉腰,右手掌从心窝左下方揉起,经过脐下小腹向右揉,然后揉回原处揉10~20圈;然后右手叉腰,用左手掌揉,方向相反。

  摩肝脾:从心窝左或右下方沿肋缘摩起,经腹中线上行,从肋骨下摩回到原处,左右手各揉10~20次。

  此段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减少腹壁脂肪沉着,对肝脾疾病后遗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7)按摩腰肾

  搓腰眼:两手对掌搓热后,紧按腰眼处,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分,然后再向上搓回到两臂后屈尽处。如此搓摩10~20次。

  兜肾囊:两手搓热,一手兜肾囊(睾丸),另手按小腹毛际近处,用力上下兜20次,再换手兜20次(这是男性功法,女性只搓大腿内侧)。

  揉丹田:两手搓热后,左手叉腰,右掌心向脐下左下方旋转一周为一次,共做20次,然后换手反方向再做20次。

  此段按摩能防止腰疼、腰酸,对神经衰弱有辅助治疗作用。

  (8)按摩下肢

  擦下肢: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大腿根为一次,共做10次;再换腿同样做10次。

  揉膝盖:两掌心紧按膝盖骨,先向左揉转10次,再向右揉转10次。

  搓脚心:两手搓热,然后用力搓脚心涌泉穴(脚掌心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搓10~20次。

  上述各段功法做完后,闭目稍坐(或卧)片刻。

  

最简单的12个保健秘诀是什么?

  

1。梳头

  

各种梳子或手指都可以,一天梳几十到几百次,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和听力也很有帮助。

  

2。击鼓

  

手掌抱紧耳朵几秒钟,然后迅速分离。这种方法可以振动耳膜,减缓耳套的退化;你可以在业余时间经常按摩耳朵,不管是搓、挑、打,都可以立即改善头痛、晕车等多种不适。体质弱的人经常按摩耳朵,预防感冒。

  

3。揉揉眼睛

  

自发现手的柔软部位,揉眼睛周围,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明目醒脑,护肤。

  

4。捏捏你的鼻子

  

经常用双手食指在鼻子两侧摩擦项英点,或在鼻子上摩擦,可以促进灵敏的嗅觉,减少鼻腔过敏或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5。敲击齿

  

牙对牙轻敲,或空牙咬,可以预防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这种方法还可以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满,防止脸颊下垂。

  

6。咽津

  

闭上嘴漱口几次,然后咽口水。人的唾液在不接触空气的情况下氧化,不会有异味,反而会有甜味。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营养物质,吞咽津常有助于消化。

  

7。转动脖子,耸耸肩

  

肩部和颈部有脊椎和许多重要的血管通向头部,这些血管经常转动颈部和耸肩,以帮助肌肉激活。老年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8。干洗

  

用手掌或干毛巾擦几次脸,手臂等裸露部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擦,有助于皮肤表面循环和皮肤保湿。

  

9。轻拍肩膀

  

左手自然拍打右肩,右手交替拍打左肩,手掌也可以自然交替拍打腿部。

  

10。转腰

  

右手向左脚脚趾弯曲伸展,起身,左手改为向右脚脚趾伸展,旋转几次。

  

11。握紧拳头

  

紧握双手后,放松并重复几次,要么直立,要么坐着。

  

12。踮起脚尖

  

右脚跟踩左脚趾,左脚跟踩右脚趾,交替几次。

  

  

各穴位功能及按摩手法

  1、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 眉棱骨痛 和 头痛如裹 都有效。 5、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 、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 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 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 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经常出现 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 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如果经常出现的 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手法原则上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轻为补,重为泻。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