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线 Insight,作者李信,编辑叶丽丽
威马拖了一年的D轮融资,终于有了新进展。
近期,据财经杂志报道,威马汽车D轮融资的领投机构已经确定,本轮融资规模预计在 50 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美金,融资完成后威马汽车将开始申报科创板,预计明年初登陆科创板。
此前威马已经融资了 230 亿人民币,并于 2019 年就在推进计划总额为 10 亿美元的D轮融资,但一直没有落地。随后突发的疫情,导致融资环境恶化,威马的融资也一再拖延,直到现在才有新消息传出。
形成对比的是,理想和小鹏这几个月的飞速融资和上市。
6 月 24 日,理想汽车获得美团领投的D轮 5.5 亿美元融资,随后在 7 月 30 日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继蔚来后第二个赴美 IPO 的国产新能源车企。
小鹏汽车也已经于 8 月 27 日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在上市前,它在 8 月 3 日完成了C+ 轮 5 亿美元融资,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再次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超 3 亿美元融资。
融资、上市速度方面,威马慢了。销量上,威马也面临挑战。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9 年,国内销量排名前三的国产新能源车企分别是蔚来、威马和小鹏,销量分别为 20565 辆、16876 辆和 16608 辆,威马位列第二。
到了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和哪吒。7 月份,威马汽车掉到第四的位置,共计售出 2036 辆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威马本身,威马销量环比已经实现了五连增。
“我相信威马汽车从 0 到 1 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从 1 到 1000 的阶段还面临各种挑战。”威马创始人沈晖表示。
当前,国产新能源车企已然走过了量产阶段,接下来各家的目标瞄向销量、利润以及规模。
在几家国产新能源车企中,威马的价格较为亲民,而它现在正在深入三四线城市,试图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这是否会给威马带来更多的销量?
可以说,新能源车企真正的比拼才刚刚开始,威马最终能夺得多少市场空间?
吉利起诉影响了融资进程?
相比其他国产新能源车企创始人的互联网出身,沈晖在传统汽车行业浸淫多年,有着深厚的汽车行业资源与经验。
创办威马汽车之前,沈晖是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的左膀右臂,曾经成功帮助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他也由此成为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负责中国区的生产和商业运营。
不过,在 2014 年底,沈晖离开沃尔沃,加盟车联网企业博泰担任集团 CEO 兼智能汽车事业部 CEO,正式涉足智能汽车领域。不过,还没到一年时间,沈晖就从博泰离开,选择自主创业,并于 2015 年成立了威马汽车。
正是因为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的经历,让沈晖看到了燃油车企的局限性。
“传统燃油车已经有一两百万辆在跑的,不可能花全力再搞电动车把自己燃油车的量降下去。只有我们这些新能源车企,没有历史和品牌包袱,也没有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包袱,才能全心全意,集中力量把量真正做上去。”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部分新能源车企品牌,图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正式成立的时候,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已经先后亮相,并靠着创始人的光鲜履历获得了不少融资。
不同于互联网背景的国产新能源车企创始人,在传统主机厂工作多年的沈晖,在创立威马之初,就组建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创始团队,其中首席出行官陆斌曾就职上汽通用、奇瑞、吉利;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曾就职大众、奔驰、沃尔沃;首席技术官闫枫曾就职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
威马创始团队的光鲜履历,在一众新能源车企中,足以排进前列,而拥有这些人才的威马,也获得了资本市场认可。
2016 年 8 月,威马获得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 10 亿美元,成为独角兽企业。次年,威马相继获得多轮融资,其中还吸引了腾讯、百度两大国内互联网巨头持续加注,当时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陆奇,曾亲自为威马站台。
“我们看中威马团队管理层的能力,高度认可威马的产品理念,百度阿波罗计划会开放给威马。”陆奇在威马首款量产车发布会上表示。
拿到融资的威马,也快速进入了发展期。2016 年 11 月,威马温州工厂开工;2018 年 3 月,威马 EX5 首台试装车下线;9 月,威马举行 EX5 上市交付大会,跨越量产交付分水岭;2019 年底,威马 EX6 也成功上市。
然而,一路顺风顺水的威马,遇到了老东家的打击。
2019 年 8 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起诉威马汽车旗下的 4 家子公司,称威马 EX5 车型部分设计抄袭了吉利 GX7、远景 SUV 车型,要求威马支付 21 亿元的赔偿金,追回已被威马方面申请的专利。
与此同时,吉利还状告了沈晖在内的 100 多名自然人,这些威马员工大多数都曾在吉利任职。其中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更是在吉利负责了 GX7 车型生产,并担任远景 SUV 产品组组长,负责远景 SUV 开发。
据汽车媒体愉观车市报道,威马研究院试车时,直接把远景 SUV 的白车身套在威马 EX5 的底盘上试车,同时威马 EX5 的轮距和吉利 GX7 的轮距一模一样,而轮轴之间相差仅有 4.2 厘米。
或许是因为这一纸诉讼,此前融资极为顺畅的威马,其D轮融资迟迟没有敲定。
“基于吉利在行业的地位,诉讼肯定会对威马产生影响,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投资人肯定要排除所有不确定因素,才敢下注。”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连线 Insight 说。
不过,吉利对威马的诉讼,并没有影响威马的销量。虽然去年威马没有达到沈晖定下的年销 10 万目标,但在去年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中,威马卖出了 16876 辆车,这一成绩仅次于销量第一的蔚来。
如今,威马有两款产品,分别是紧凑型 SUV 威马 EX5 和中型 SUV 威马 EX6,其他产品均为这两款车的衍生品。接下来,威马将会推出两款 SUV 和一款轿车产品。
不过,其他新能源车企也在全力前进,蔚来已经推出了第三款车 EC6,小鹏也发布了第二款车小鹏 P7,威马要想从一众新能源车企中突围,并没有那么容易。
销量被赶超
“估值肯定是错的,上一轮都不止。”沈晖近期对媒体表示。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威马汽车最快将于今年在科创板 IPO,估值超 43 亿美元。无论估值是否有误,从融资角度看,威马已然处于落后状态。
目前,已经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市值分别达到 230 亿美元、140 亿美元和 160 亿美元。这意味着三家造车新势力,从二级市场拿到了可观的资金。
此外,今年蔚来中国还与中国建设银行等 6 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共计 104 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
相比之下,威马近期才被曝出刚刚敲定D轮 50 亿人民币融资,上市时间也在明年初。
融资速度慢了,销售方面竞争对手们明显在加速,威马颇具挑战。
根据蔚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 月蔚来共售出了 17702 辆车,要知道去年蔚来销量也才刚过 2 万辆,这意味着蔚来半年就几乎赶上了去年一整年的销量。
而从蔚来交付以来,目前已经累计交付了 49615 辆车,妥妥地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销量霸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理想汽车成为了销量黑马,从去年底理想 ONE 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用了六个月时间销量突破 1 万辆,创下新造车公司销量破万的最快速度。而截止 7 月底,理想汽车总共交付了 12182 辆车,在新造车企业中排名第二。
威马 EX5-Z,图源威马汽车官网
从价格上看,威马 EX5 官方指导价为 13.98-19.88 万,EX6 为 18.99-25.99 万,相比蔚来、理想,威马 30 万元以上的价格走的是差异化的亲民路线。
不过,亲民的价格并没有为威马带来优势。在今年 7 月份新造车企业的销量比拼中,由于小鹏 P7 开始正式交付,威马还跌落到第四的位置。当月,蔚来、理想、小鹏和威马销量分别为 3533 辆、2516 辆、2451 辆和 2036 辆车。
虽然对比威马自身而言,7 月份销量已经同比增长一倍,环比已经实现五连增,但销量被其他新能源车企超越,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背后,或许与其车辆性能有关。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续航里程是其重要的性能展示要点,续航里程够长,能够减缓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
目前,各大新能源车企中,由于理想 ONE 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为此续航里程达到了 800km,这也是国内新能源车企达到的最高续航里程。
理想 ONE 技术架构,图源理想汽车官网
采用纯电技术路线的蔚来汽车,其三款车续航里程在 580-610km 之间;小鹏汽车旗下两款车续航里程分别为 520km 和 706km;威马目前在售的三款车型续航里程则在 475-520km 之间。
相比之下,威马汽车的续航里程最短。另外,威马推出的车型都用同一个技术平台、同样的车身机构、三电动力系统,只是在车身长度、电池容量上有些许差异。
“威马产品表现一般,你看蔚来定位高端市场,理想没有里程焦虑,小鹏有自动泊车等功能,都有自己的特色。”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说。
足以见得,威马只有推出更多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够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下沉求生存
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显然比往年更为严峻。
由于疫情、补贴退坡等持续影响,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实现量产的企业开始迎来新一轮资本盛宴,而未量产的企业加速被淘汰。
拜腾汽车在 7 月 1 日起暂停了中国内地业务运营,只留守小部分员工,维持公司基本职能运转;博郡汽车在变卖光所有厂房和土地之后,开始出售核心技术弥补工资漏洞;赛麟汽车南通如皋工厂、上海分公司则相继被查封。
“新能源车企还会有淘汰,最后只会剩三家左右,甚至更少。”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连线 Insight。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国内新能源车企已然走过了融资、交付阶段,开始走向自我造血阶段。
早在去年下半年,威马就开始主抓销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架构调整。沈晖亲自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同时宣布设立首席零售官,向沈晖直接汇报,还请来了前优信集团首席市场官王鑫,担任首席增长官。
“威马的目标就是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在去年底的广州车展媒体日上,沈晖还向媒体表示。
沈晖并没有只喊口号,今年疫情期间,威马推出了“威马直购”的销售模式,类似融资租赁和保值回购的结合版,这降低了电动车的入门消费门槛。
据威马汽车首席零售官祁立人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威马直购”推出后,威马汽车收获大量订单,威马 EX6 Plus 400 轻享版在两个月内收购了近 3 万名高意向用户。
今年开始,威马也在大力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威马上半年新增了 46 家门店,触点深入三四线城市。仅在 6 月份,就新增 18 个新零售渠道,覆盖国内 15 座城市。”沈晖表示。
据财经网报道,威马今年下半年还会提高渗透率,在千城千店的基础上,增加品牌触点。
随着威马渗透到下沉市场,其亲民价格或将推高销量,加速规模效应,这或许将成为威马实现盈利的关键。
当然,威马的动作不只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其同时也在开发不同车型。
据相关资料显示,威马在 2021 年底前将推出三款车型,一款是 2019 年上海车展上概念型 5G SUV 的量产版,将搭载 5G 技术,另外一款是长续航型的 SUV EX6,最后还有一款是纯电轿车。
威马新车规划,图源网络
“我们现在主流产品的续航里程是 500 公里,明年很快就能达到 600 公里,在 2021 年轿车上市时预计将超过 700 公里。”沈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后,也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特斯拉不断国产化的过程中,虽然在短期内会对国内新能源车企造车直接打击,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充电便利性、续航里程和电池衰减等问题,都将在特斯拉的带领下逐步解决。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品牌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并体验了新能源汽车,这也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我们现在不是处于生存期,我们在‘长身体’,这个时候要给用户多一些更好的产品,覆盖更多人群。”沈晖表示。
作为已经存活下来,并实现量产的新能源车企,威马已经重新赢得了资本青睐,而在获得新一轮注资后,威马也仍然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而这空间有多大,则取决于威马的下一代产品以及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