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3000万辆产销目标后,一汽-大众全新的2030战略目标已明确。“未来五年,一汽-大众将继续坚持油电共进的策略,预计推出近30款全新的产品,其中新能源产品超过20款。”10月30日,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表示。
按照今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确定一汽-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其中,大众汽车品牌自2026年起将推出10款车型,其中包括9款新能源车,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此外,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以强化在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这11款全新车型中,有6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其中,6款纯电动车型将覆盖入门级、中级车市场。
陈彬表示,一汽-大众新一轮电动化产品将基于大众汽车集团为中国市场专属开发的CMP、CSP平台打造。其中,CMP平台承载大众品牌A级产品的研发,可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提高30%以上,适用于纯电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目前基于CMP平台打造首款产品ID.AURA概念车已亮相;CSP架构则负责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B级产品的开发,同样兼顾纯电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段思瑶 摄
“在混动车型上我们会采用中国市场的专属方案,纯电续航超过300km,馈电油耗低于4L/100km;纯电车型的续航能力超过800km,覆盖A0级至B+级细分市场;对燃油车则重点提高车辆智能化水平。”陈彬表示。
在智能化方面,一汽-大众正在快速缩小与国内新能源智驾的差距。今年3月,一汽-大众对外发布了燃油车智驾方案落地三步走的智驾路线图。其中,“智驾1.0阶段”将实现燃油车核心高阶智驾功能的普及,覆盖90%的城市场景和95%的高速场景;“智驾2.0阶段”将实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可覆盖95%的城市场景和100%的高速场景,保证燃油车的智驾平权;“智驾3.0阶段”即在2026年实现覆盖100%的城市场景和100%的高速场景。
从目前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以及集团旗下汽车软件公司CARIAD中国,与一汽-大众协作,在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VCTC和CARIAD中国正在携手本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以实现在大众汽车品牌车型的搭载。
据陈彬透露:“CEA电子电气架构下的产品集成度可提升30%,成本下降40%,研发周期缩短30%,可支持L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接下来,一汽-大众每年将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以全速推动电动化转型。在研发上,陈彬表示:“一汽-大众将全面提速,项目周期缩短50%以上,以响应市场需求。而在研发重点上,将会聚焦在智驾软件等智能电动的核心赛道上。”
在一汽-大众“2030战略”中,捷达品牌是其中重要一环。陈彬表示,未来五年,捷达要实现40万至50万辆年销量规模。今年8月,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在成都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以整合捷达现有资源,并将引入本地投资,进一步发挥区域产业协同优势,提速品牌的市场响应。
捷达品牌新公司的成立,引出了一汽-大众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布局。据记者了解,捷达品牌新公司将凭借其产品及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陈彬表示:“一汽-大众旗下三个品牌会全部启动出海,形式包括整车、SKD(半散件组装)等。未来5年,预计有20款国际车型,年出口规模将达到10万辆。”
在研发和产品上进行大力度的布局背后,陈彬给一汽-大众设定了“剑指200万辆的年产销量规模”。复盘过去10年一汽-大众年销量数据可以发现,其曾多次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但从2021年开始,一汽-大众年销量出现下滑。其中,2024年销量为165.91万辆。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一汽-大众累计销量为112.66万辆。
对于一汽-大众后续的经营目标,陈彬认为:“在保证年销量规模200万辆的同时,要以效益为先,保持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另外,研发和技术要保持在合资阵营中的‘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