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30日讯(记者 高萍)“以前可能是人找金融服务,未来希望是金融服务主动找人。”今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谈及AI+金融的终极理想形态,蚂蚁数科AI业务总裁、蚂蚁集团副总裁余滨在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To C方面希望金融是一个适合用户需求的金融管家或助手。
余滨表示,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并在研发智能体和细分领域合作。“业务增长、安全合规和用户体验是金融机构应用AI的三个主要方向。”
余滨指出,不能按照传统软件开发的老路子做AI。金融AI的升级,远不止局部的智能体开发外包或一次软件的交付,它需要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它经由大规模数据治理、知识工程、模型训练,驱动从内外部协作、迭代研发、用户体验甚至组织关系的变革,这才是真正的“AI原生”。
余滨强调,不同金融机构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各异,应选择适合自身的AI演进路径。
就银行而言,余滨具体称,预算有限的区域性银行,可以选择先从场景应用入手,按效果付费,逐步加大投入;也有很多银行优先将原有的手机APP/小程序升级成AI手机银行,提升用户体验,拉升用户活跃度,并以此为基础,分阶段累加各种场景下的智能体应用;另有银行将AI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工作组。
“他们结合业务需求,打造全行知识库和数据集,依托蚂蚁数科金融推理大模型构建自主的‘金融大脑’,推动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重塑和组织升级,这也是最理想的模式。”余滨举例称。
AI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具体效能如何?余滨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据试点银行反馈,借助理财经理数字分身,人均服务客户数从200人提升至2000人,有效覆盖了原本难以触达的中长尾客户,带动收入增长约20%。
余滨还谈及,城商行正积极拥抱金融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AI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服务核心。在今日举办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上,余滨还透露,当前不少城商行正积极拥抱金融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寻求业绩突围。
“AI已从‘试试看’走向‘必须做’,正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服务、营销与价值创造的核心。”余滨如是说。
余滨指出,伴随净息差收窄、营收增速放缓以及同质化竞争加剧,城商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的区域优势减弱,大型银行持续挤压其生存空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AI视为“弯道超车”的关键路径。
关于AI在区域金融机构的实践路径建议,余滨谈到AI基础设施建设、AI手机银行、业务场景AI化、全行级AI建设四个方面。在AI手机银行方面,余滨建议,逐步升级手机银行APP到AI手机银行,并以其为载体平台,逐步构建AI原生的移动金融服务体系,从系统架构到用户交互界面全面拥抱AI。
业务场景AI化方面,建议从核心业务场景入手,如风控、理财、营销等环节应用大模型提升效率、效果与体验,从而加速收获AI所带来的业务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