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赚走185亿,车企却不想再给“宁王”打工了

宁德时代正在「杀死」过去的自己。

10 月 20 日,宁德时代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让人充满矛盾却又引人深思。一方面,宁德时代赚钱的能力简直逆天。在大家觉得市场环境不太好、生意难做的时候,净利润增速超过 40%。

但另一方面,宁德时代三季度营收为 1041.86 亿元,同比增长只有 12.9%,和它以前动不动就翻倍的「火箭般」的速度相比,感觉像踩了刹车。这让很多人开始担心:宁德时代是不是遇到瓶颈,跑不动了?

不过,别急着下结论。在这些数据背后,宁德时代正在「换赛道」。之前,宁德时代在国内赛场打怪升级,目标是快速长大、称霸全国。现在,这个阶段它已经接近「通关了」。

如今,宁德时代正在开启「第二人生」,游戏地图从「全国」切换到了「全球」,从动力电池切入储能;同时,它也正从「产品」走向「生态」,包括推广换电、布局光储充检一体化网络、尝试电池银行与资产运营……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股价已经上涨了 49.33%,最近总市值为 1.76 万亿元。

01

3 个月狂赚 185 亿背后

翻开宁德时代的最新财报的第一页,最先看到的就是收入与利润之间巨大的「剪刀差」。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营收增速缓慢。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2.9%,而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更是放缓至个位数,仅为 9.28%。与以往动辄翻倍的狂飙相比,如今宁德时代似乎进入平稳增长的航道。

这个增速也低于市场平均。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已下滑至 41.7%,创下近五年新低。回顾其在 2020 至 2021 年间超过 50% 的巅峰市占率,这一变化足以说明市场格局的松动。

然而,与营收的「平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利润的「狂飙」。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41.21%,即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增速依然高达 35.47%。放眼整个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增幅也达到了惊人的 36.2%。

在商业世界里,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像宁德时代这样「营收微增,利润大涨」的现象实属罕见,尤其是在当前以「内卷」和价格战闻名的电动车行业里。

那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宁德时代的收入增速放缓,首先是因为收入确认口径差异。第三季度,宁德时代实际发出去的电池(出货量)大约有 180GWh,但财报上确认的收入只对应了约 165GWh,中间差了十几 GWh 的货。因为它们需要运到客户那里进行复杂的安装、调试,等客户验收合格后,宁德时代才能把这笔销售记为「收入」。这个过程最长可能需要半年(180 天)。

其次,是因为定价策略。第三季度,制造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其实是上涨的。按理说,成本高了,要么产品涨价,要么利润下降。但宁德时代的电池平均售价(约 0.56 元/Wh),基本上没有变化。

那为啥利润同比又大幅增长了呢?

宁德时代给出的解释是,源于产品组合的显著升级。简单来说,就是卖的东西更「高级」,利润也更厚了。在储能领域,它不再满足于只卖「电芯」这样的核心零件,而是越来越多地交付整个储能系统,好比从卖发动机升级到了卖整车,单品的价值和利润自然水涨船高。

而在动力电池方面,以神行、麒麟电池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出货占比已攀升至六成。这些产品带来了更高的品牌溢价,给宁德时代带来了高溢价。

然而,真正让三季度利润数字显得格外亮眼的,其实是费用。财报中最惊人的一项是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它不仅不是一笔开支,反而变成了超过 70 亿元的巨额净收益。相比 2024 年同期的 28.94 亿元,同比增长了 142%。

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其庞大的现金储备。截至三季度末,宁德时代账上有高达 3242 亿元的资金,而是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等方式,创造了可观的利息。其次,随着海外版图扩张,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运用金融工具,从汇率波动中也获取了正向收益。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有另一块重要拼图——对外投资。前三季度高达 52.37 亿元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近 7 成,这说明宁德时代早期布局的那些参股公司,正开始贡献利润。

02

储能和商用车成新增长点

其实,在宁德时代增速放缓和市场份额下滑的背后,是一场更为深刻的产业变革。

过去,宁德时代凭借先发优势和对三元锂的押注,为不同车型「量身定制」电池,构筑了强大的壁垒。而今,随着大电芯技术和 CTP(无模组技术)等集成方案的普及,动力电池变得有点像「乐高」——从高度定制化的精密部件,演变为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的商品。

这也使得车企基于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安全,开始扩大二供、三供。所以,蔚来、理想等宁德时代昔日的伙伴,开始把订单分流给其他电池厂商,甚至亲自下场组建电池团队。

宁德时代行业首款量产 587Ah 电芯,能量密度达 434Wh/L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宁德时代行业首款量产 587Ah 电芯,能量密度达 434Wh/L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主营业务的压力,宁德时代正全力押注「第二增长曲线」:储能与商用车电动化,已成为它的新战场。

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已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根据官方数据,其第三季度总出货量约 180GWh,其中储能业务占比已达 20%,与动力电池形成「二八开」的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推出的 587Ah 大电芯产品,凭借在能量密度和安全边界上的显著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高涨的需求也带来了产能瓶颈。宁德时代管理层表示,「目前储能的出货受制于交付,今年产能利用率打得太满了。」为此,宁德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等多地扩产,仅济宁基地 2026 年的新增储能产能预计就将超过 100GWh。

与此同时,商用车电动化市场正迎来关键的「经济性拐点」。这意味着对于运输企业而言,电动卡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开始低于燃油卡车。数据显示,卡车市场的电动化增速高达 100%,物流车也超过 60%。目前,重型卡车的电动化渗透率虽仅为 23% 左右,但预计到 2030 年将跃升至 60% 以上。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为宁德时代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

03

「宁王」的下半场

目前来看,宁德时代那个依靠单一市场、单一业务就能实现野蛮生长的「黄金 10 年」已经过去。它正开启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进入全球化、精细化的时代。

宁德时代在德国阿恩施塔特的工厂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宁德时代在德国阿恩施塔特的工厂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是从单一业务到多元矩阵的进化。过去的黄金十年,宁德时代增长故事几乎完全围绕「动力电池」。而现在,储能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与动力电池并驾齐驱的「第二增长极」。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这是一个不亚于电动汽车的万亿级赛道。

与此同时,商用车电动化市场也迎来「经济性拐点」,这片蓝海为宁德时代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是从本土市场到全球版图的扩张。过去的黄金十年,宁德时代的主战场在中国。而现在,它的征途是全球市场。匈牙利、西班牙等海外超级工厂的建设,意味着它正在将自己在中国验证过的模式,系统性地复制到全球。当国内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博弈时,海外市场才是其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长来源。

更深远的变革,是从产品竞争到生态竞争的升维。过去十年,动力电池的竞争维度主要围绕「产品」本身,但如今正走向「生态」。当电池不再只是车的一个部件,而是能源网络的一个节点,竞争重点将不只是装机量,而是连接数、资产运营效率。换电模式(如 EVOGO)、光储充检一体化网络、电池银行与资产运营……这些都不是单一企业能通吃的战场。

因此,宁德时代的下半场,其真正的对手早已不是比亚迪、LG 等竞争者,而是其自身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洞察力、对全球化复杂性的驾驭能力,以及在多元化业务矩阵中实现精细化运营的执行力。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