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市场新闻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双方在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在磋商结束后对中外媒体记者表示,双方就妥善解决彼此关注的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将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二)行业掘金
1、近期我国商业航天卫星密集发射,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6日11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四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测制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生产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保障。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3次飞行。
点评:近期我国航天领域频繁传来震撼消息,商业航天高密度的发射节奏,显示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在提速。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正持续清晰,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2025年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爆发元年。目前长征系列多型号火箭滚动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组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92亿元暴增至2024年的3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0%,增速是全球的5倍!概念股包括华力创通、天银机电、上海瀚讯等。
2、近期IBM量子副总裁杰伊·甘贝塔向路透社透露,他们成功地在AMD的商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模块上,实时运行了其核心的量子错误纠正算法,运行速度比实时纠错所需速度快约10倍。消息一出,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位因其固有的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导致极高的错误率,IBM的方案直接打破了量子系统对昂贵定制硬件的固有依赖。核心在于IBM采用了高效的量子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LDPC),这种代码相比于主流的表面码,qLDPC能用少10倍的物理量子位来编码和保护一个稳定的逻辑量子位。
点评: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驱动力,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产业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从专用计算向通用计算拓展,推动金融、医药、能源等领域深度变革。量子计算产业正处于“技术驱动向应用牵引”的关键转折期,2025-2030年将是商业化落地的黄金窗口,有望迈进千亿美元市场规模。中国“十四五”规划将量子科技列为核心战略。凭借政策支持与工程化能力,中国有望在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局部突破。概念股包括科大国创、三未信安、国盾量子等。
3、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团队及合作者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首次在原位状态下解析了光刻胶分子在液相环境中的微观三维结构、界面分布与缠结行为,指导开发出可显著减少光刻缺陷的产业化方案。相关论文近日刊发于《自然·通讯》。 “显影”是光刻的核心步骤之一,通过显影液溶解光刻胶的曝光区域,将电路图案精确转移到硅片上。光刻胶如同刻画电路的颜料,它在显影液中的运动,直接决定电路画得准不准、好不好,进而影响良率。
点评:光刻技术是推动集成电路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长期以来,光刻胶在显影液中的微观行为是“黑匣子”,工业界的工艺优化只能靠反复试错,这成为制约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良率提升的关键瓶颈之一。为破解难题,研究团队首次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引入集成电路领域。研究人员最终合成出一张分辨率优于5纳米的微观三维“全景照片”,一举克服了传统技术无法原位、三维、高分辨率观测的三大痛点。概念股包括晶瑞电材、南大光电、强力新材等。
(三)避雷针
奕瑞科技:公司发布公告,股东上海奕原禾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因上层股东方胜康的资金需求,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4.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3%,减持期间为2025年11月17日至2026年2月16日。减持股份来源为IPO前及上市后权益分派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取得的股份。
碧兴物联:公司发布公告,股东丰图汇烝因自身经营需要,计划减持不超过235.56万股的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3%),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78.52万股(占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57.04万股(占2%)。减持期间为2025年11月17日至2026年2月16日,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