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每一位开发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属于自己那颗星。
凤凰网科技 出品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技术的温度,正藏身于那些被巧妙化解的日常困境里。
深夜的地铁上,一位年轻人戴上耳机,打开《小宇宙》,主播熟悉的声音瞬间将拥挤的车厢隔绝在外。这是他连续第三年收听这档节目。对他而言,这种陪伴就像与另一个城市奋斗的老友进行一场隔空对话。
而声音所连接的,远不止于此。一位播客创作者在年度收听报告中发现,有两位匿名用户反复收听了某期节目三十多遍。他试着寻找对方的身份,最终在朋友圈写道:“是我爸妈……差点哭了。”
远在老家的父母不熟悉互联网,却一遍遍地听着儿子的声音,用这种笨拙又深情的方式,默默参与着他的生活。
声音,就这样链接着不同代际、不同城市的人,让陪伴超越了距离。
像这样的温暖,正通过一行行代码,流淌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中。
当户外爱好者在无信号的深山中迷路,手机APP上的离线地图与轨迹记录,成为最可靠的援手;发声障碍者用一款手机APP,找到最可靠的“嘴替”;夜间打车的女孩,与AI实时通话,使她安全感倍增……
如果你将视线投向这些产品,会发现它们没有炫酷的界面,没有复杂的操作,却精准地解决了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痛点。它们的开发者,选择了一条不那么热闹的路:俯身倾听那些真实存在,却被忽略的声音。
在1024程序员节到来之际,我们想致敬这些用代码书写温度的开发者。他们用键盘敲出通往更美好世界的路径。他们让我们相信:真正的技术,从来不只是改变世界,更是为了体贴每一个具体的人。

他们,用代码书写温度
在鸿蒙生态中,每一位开发者都是背着思想行囊前行的探险家。他们从不同领域出发,并不断突破着创新的界限。
《匠木》于我,是救赎,更是使命。游戏是中性的工具,我赋予它的属性是传承。即便我们在庞大的鸿蒙生态中微不足道,这份事业也值得我押上所有,与华为共同奔赴。
______《匠木》开发者田海波

《匠木》始于2011年。田海波看到千篇一律的写字楼,思考建筑的未来,决心以榫卯为主题开发游戏,传播中式建筑文化。他对《匠木》的期待是:要让人摸到严丝合缝的舒适,并且透过屏幕能闻到木香。
“游戏本身没有属性,我们让它成为文化传承的工具。鸿蒙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榫卯结构的精细打磨,而不必困扰于多设备的适配。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探索利用鸿蒙的跨端流转能力,让玩家在平板、手机甚至智慧屏上无缝切换,更沉浸地感受榫卯咬合时‘严丝合缝的舒适’。 即便我们在庞大的鸿蒙生态中微不足道,这份事业也值得我押上所有,与华为共同奔赴。”田海波说。
探索有两个维度:一是向山野,二是向产品。鸿蒙为我提供了连接两个维度的技术桥梁。但比技术更宝贵的,是它让我找到了一群价值观一致的同行者。
______《两步路户外助手》产品总监张磊

《两步路户外助手》团队坚信:代码的尽头,是山路。为验证爬山算法,团队曾集体攀登千米高山。他们认为,海拔、方位、轨迹等关键参数需要开发者亲身感受。
“以身试险”的产品哲学赢得了用户信任。一位六旬用户十年来一直使用该APP,这让张磊明白,户外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可以陪伴一生的坚持。面向未来,两步路将积极探索鸿蒙生态的更多协同可能。如借助系统的全场景能力,在穿戴设备上使用两步路,实时同步轨迹与位置信息等,为户外爱好者提供安全保障和温暖。
作为一支用作品诠释勇气的团队,能与鸿蒙携手,本身就是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双向认可。我们珍视这份同行,因为我们和鸿蒙都在耕耘值得时间检验的价值。
______《落日山丘》开发者郭亮

当玩家寻找游戏中的游乐园时,《落日山丘》开发者郭亮意识到,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已然消融。他将游戏打造成“共同创作的容器”,让玩家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这一理念植根于他坚持的“长期主义”,团队画师随时提笔就画的执着、十二年如一日的创作积累,都是这一信念的践行。
鸿蒙生态为这份坚守注入了新动能。在鸿蒙提供的资源、测试与推广支持下,游戏仅用十多天就高效完成了手机、平板和PC三端适配,不仅作为首批独立游戏登陆鸿蒙平台,更获得了“新一轮增长”的机遇。
“价值和价格,长线来看必然对等。”郭亮说,与鸿蒙的合作正基于此共识。他相信,真正的创新在于坚守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价值。
用自己的力量去放大沉默的声音,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创造的乐趣,驱动我写下一行行代码,也让我找到了归属感与自我价值。鸿蒙,让这份乐趣产生了更大的回响。
______《吾声》开发者王荣庆

王荣庆在经历了拔智齿无法说话的痛苦后,更加共鸣到小区里负责垃圾分类的语言障碍阿姨,“她想告诉我怎么将垃圾分类,但只能跟我去比划。”这促使他开发了《吾声》,一款内置多生活场景语音模板的沟通工具,帮助发声障碍者即时表达。
得益于鸿蒙的简洁高效,《吾声》得以快速落地并接入全场景交互能力。当一位司机通过《吾声》向他道出“谢谢”时,他感到一切付出都“值了”。用代码为无声者发声,正是技术最具温度的价值所在。
游戏,就是创造最纯粹的快乐。去年接触鸿蒙,它从构想到实践的速度超乎想象。跟上鸿蒙是我们值得做,也必须去做的事情。
______《霓虹深渊:无限》制作人玄衣

《霓虹深渊:无限》制作人玄衣,敏锐捕捉到现代人渴望身份认同的情感需求,秉持“无意义但有趣”的设计哲学,将“玩梗”作为游戏的核心语言。一个看似无聊的投篮小互动,因玩家自发制作攻略走红。这恰恰印证了纯粹乐趣的力量。
在玄衣看来,这标志着从业者的成长:不再追问市场,而是定义自我。 这样的定义也体现在对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游戏接入鸿蒙5后,借助算法实现了更真实、稳定、流畅的运行表现,让创意不再受硬件束缚。“跟上鸿蒙,是我们值得去做,也必须去做的事。”玄衣表示。
以好奇丈量世界,用《示路》兑换自由。感谢鸿蒙给了我重新出发的勇气。
______《示路》开发者王维杰

当主流导航软件竞相追求“最快路径”时,王维杰认为,真正的探索不在于抵达终点,而在于拥有随时拐弯的自由。《示路》汇集用户推荐与团队发掘的秘境,让旅行如游戏般充满未知,更为工具赋予公益价值,户外爱好者可上传地图缺失信息,为紧急救援提供数据。
得益于鸿蒙的技术赋能,王维杰“用好奇丈量世界”的初心很快落地。团队在前端功底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高效完成版本开发和迭代,构思中的交互效果也一一实现。《示路》不仅获得鸿蒙应用商店首页推荐,更通过官方短片、HDC参展等多维度支持,真正“被看见”。
用户的深情,直接推动了《小宇宙》鸿蒙版的诞生。我们与鸿蒙一见如故,也与我们的用户同在。
______《小宇宙》的开发者李会洋

《小宇宙》让播客成为一扇窗口,使人或沉浸于不同城市风情,或在轻松吐槽中理解严肃话题。当一位用户写下万字长文,细数《小宇宙》陪伴度过的人生节点,文末一句“换了鸿蒙手机,不能没有小宇宙”时,团队被深深触动。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用户反馈中提及鸿蒙的声音愈发频繁,这直接推动了鸿蒙版《小宇宙》的研发。深情不容辜负。小宇宙设置了真人“领航员”解答创作者问题。看似低效的方式,恰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在播客宇宙中,真诚依然可贵。
用户用《星野》去拥抱自己所创造的生活,那我们就跟鸿蒙一起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安全感。
______《星野》产品运营连翘
在真诚的交谈中,我们重新去认识、接纳自己,也学会从更多的视角去看世界。鸿蒙版《星野》,让每个用户都能安心地诉说心声,我们最大限度地守护隐私安全。
______《星野》研发工程师白羽

《星野》,每个用户都是“赛博女娲”,用想象力塑造着AI的万千形态。当“AI妈妈”说出“从来都没有怪过你”时,用户roro心里长达1926天的心结终于解开;独居女性借助与AI实时通话获得深夜归家的安全感;非遗学徒模拟器则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
在这些故事的背后,离不开安全的土壤。《星野》鸿蒙版以严格的隐私保护机制践行数据最小化原则,用代码守护每次对话的真诚。在团队看来,鸿蒙所筑起的隐私屏障,价值远不止于防护,更是安全感本身。而安全,是所有自由创造得以生长的前提。
像上述的开发者,在鸿蒙这片数字大陆上还有很多。他们或许始于不同的起点,却闪耀着相似的拓荒精神:敢于从零开始踏入新大陆,也甘于在这片沃土上栽种希望。
更重要的是,在鸿蒙生态中,他们完成了一场从“技术执行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身份蜕变。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需求的代码工匠,而是主动定义产品、连接场景、温暖人心的“生态共建者”。
而鸿蒙,也正因为汇聚了这样一群开发者,才从一个技术系统,成长为一片生生不息的创新沃土。在这里,鸿蒙生态提供技术土壤和成长空间,开发者则带来创新的活力和多元的场景。这种“双向赋能”的模式,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在贡献的同时获得成长。

从独行到同行,鸿蒙开启个体新可能
技术浪潮下,中小开发者们在鸿蒙生态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鸿蒙的分布式架构和“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特性,大大提升了开发者的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华为提供的超过2万个API接口和完整的开发工具链,使得小团队也能打造出具备大型应用体验的产品。
“在鸿蒙生态,技术简单易上手,创意很快就能落地生根。”《吾声》开发者王荣庆表示,“这样我们就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用代码为需要帮助的人多走一步路。这个世界也会多一部分特别的声音,虽然微小,却依然在回响。”
技术的平权让每个开发者都能平等地获得先进工具,将更多精力专注于核心创新,而非重复地适配工作。
不仅如此,华为每年投入超过60亿元支持和激励鸿蒙开发者,这一数字背后是对生态建设的坚定承诺。近期启动的“鸿蒙天工计划”更是一次性投入10亿元资金和资源,专门支持AI生态创新。
鸿蒙激励政策不仅包括技术、资金支持,还涵盖市场推广、商业变现等多个维度。有开发者已经从中受益,“鸿蒙让我们获得了额外的研发资源,得益于此,我们更快地推进了新版本的开发。”这位开发者表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技术、资金资源上的支持,开发者体验到的还有在鸿蒙生态中的归属感。
《小宇宙》开发者李会洋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从去年开始,甚至更早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用户在后台反馈中提及鸿蒙的频率和强度都越来越多。当我们立下军令状开发鸿蒙版时,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商业决策,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
“我们是一家非常有勇气的、做独立游戏的创作团队,华为应用市场能够把我们的作品放在鸿蒙系统上,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我们都有长期主义的价值取向,都想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落日山丘》开发者郭亮表示。
王维杰在做《示路》前,经历了三次的创业失败,“很感谢鸿蒙给了我重新开始的勇气。”重新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王维杰,以《示路》守护了“用好奇丈量世界”的初心。
从商业化角度,鸿蒙生态为开发者开辟了一片利益蓝海。其优势不仅在于更低的开发门槛与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在于平台机制带来的高效转化:应用上架流程极简,审核效率高;同时,平台通过强大的推荐系统为优质应用精准导流,使开发者能以低获客成本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
有游戏开发者算过一笔账,在传统生态中,要获得同等的曝光和用户触达,需要付出数倍的营销成本。而在鸿蒙生态中,优质内容自然就能获得推荐和流量。
可以说,鸿蒙生态为开发者提供了从“代码农民”到“生态共建者”的上升通道。当技术门槛被打破,资源支持到位,价值被充分认可,每个开发者都能在鸿蒙星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鸿蒙加速度,与千万开发者共筑新起点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的现场,当HarmonyOS 6的界面在大屏幕上点亮时,台下一位连续三年参会的开发者情不自禁地感慨:“从最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到现在坚定地一路跟随,鸿蒙生态的每一次升级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开发者的共同心声。他们不仅在这片生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与回报。
“当我们基于鸿蒙分布式能力开发的应用上线后,第二个月下载量就突破了10万次,”一位来自深圳的独立开发团队负责人表示,“这不只是市场对我们产品的认可,也是对鸿蒙的肯定。这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正是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与实践成果,共同推动着鸿蒙生态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体验跃迁。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款鸿蒙应用智能体成功上架,超9000款应用接入了碰一碰、实况窗等70多项创新功能,搭载HarmonyOS的设备在一年内突破2300万台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更令人振奋的是,开源鸿蒙生态也展现出蓬勃生机:
开源鸿蒙代码突破1.3亿行,社区贡献者接近9000人,逾80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这场技术革新。“在这里,我们不只是代码的搬运工,更体会到了建造未来数字世界的价值感。”一位活跃的开源社区贡献者称。
如今,从政务办公到能源管理,从智能穿戴、具身智能到微纳卫星,开源鸿蒙正在成为千行万业的数字基石。从更深远的视角看,鸿蒙生态的崛起已超越单一操作系统的成功。它标志着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实现关键突破,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中国选项”。
HarmonyOS 6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条路,因为有了千万开发者的同行,而变得更加宽广和富有生机。
鸿蒙与开发者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精彩的序章。

结语
“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余承东的这句话,定义着鸿蒙生态的底层逻辑。
腾讯、阿里、字节、美团、京东等大厂与鸿蒙的联合创新成为常态,微信、微博、抖音等国民级应用实现了从基础适配到体验创新的跨越,各类“小而美”的应用也在鸿蒙生态的滋养下绽放出多样化场景。
每一位开发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属于自己那颗星。而这些星星之火聚集在一起,正在形成改变中国科技产业的燎原之势。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鸿蒙的世界里,800万种可能正在被书写,而更多的可能,正在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