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苹果,原生鸿蒙也走出这一步

图源:发布会视频截图

鸿蒙6也在苹果生态上架起一座桥。

10月22日,华为举办了一场特别活动,正式发布鸿蒙6(HarmonyOS 6)操作系统,并同步面向首批90多款机型开放公测升级。

我手上的华为Mate 70 Pro+ 已收到推送,在系统流畅度、智能化、隐私安全以及跨设备协同等方面的体验,更加成熟和丝滑。

手机厂商兼容苹果的“算盘”

鸿蒙5是华为在操作系统转向自研的第一步,在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世界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其中,终端设备突破2300万台,头部应用全面覆盖,并从移动端铺到PC端。

但相较于iOS、Android两大操作系统十余年的沉淀,原生鸿蒙,也就是纯血鸿蒙,毕竟根基尚浅,整个系统生态只能说是“能用”。

本次发布的鸿蒙6重点强调了多场景互联能力、智能化体验以及隐私保护等特性,也是一次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提到,此次鸿蒙6重点在生态和体验方面进行了提升。他还表示,从鸿蒙4换到鸿蒙6,流畅度提升40%,这感觉就像换了一部新手机。

这次升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看点是,鸿蒙6跨生态互联将支持与苹果设备的无缝数据传输。

这是华为鸿蒙与苹果生态首次在系统级层面深度打通。

根据官方信息,新系统能够与苹果iOS设备进行数据互传,且无需依赖任何网络流量。这一功能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实现,用户可以快速、便捷地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对比,余承东总结称,鸿蒙6致力于打破设备边界,实现更自由的数据流动。

图源:发布会视频截图

就行业而言,“苹果互传”,或者是不少网友认为的“强行兼容苹果”,是这两年国产安卓品牌手机着重提升的一大卖点。

小米、OPPO、vivo等厂商的角度看,将兼容苹果作为产品的功能创新点的动机,无非就是两点:拉新,以及留客。

即希望用软件换硬件,用兼容换生态。其最终目标还是希望把iPhone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体系内。

拉新,主要瞄准的是高价值(消费力强、品牌忠诚度高)的iPhone用户。比如vivo,在魔改安卓系统的体验上,把iCloud 同步、实况照片互传做成卖点,降低用户从 iPhone 迁移的心理成本。

这是安卓品牌冲击高端的一条捷径,也是在存量手机市场难得的高净值增量。即便不能完全促使iPhone用户更换为安卓手机,也可以凭借安卓手机的硬件优势,比如快充、大电池长续航、折叠屏等,将苹果用户变成双持或者多持的跨生态用户。

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曾在2024年公开表示,“苹果用户的大盘非常大,存量用户很多,对每一个安卓品牌来讲都是很大的机会。我们就是想转化苹果用户,说得直白一点,让苹果用户有另外一种选择。”

小米集团CEO卢伟冰在最新的媒体采访中强调,小米17不是抄iPhone 。他还介绍,目前小米在国内高端市场主要争夺苹果用户,小米17 Pro系列来自iPhone用户的数量较上一代提升近两倍。

留客也是着眼于安卓手机品牌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以小米为例,其在“兼容苹果”路线上走得最为决绝,在小米高端化战略上提出全面对标苹果,堪称安卓的“苹果平替”。

具体落地上,小米把“兼容苹果生态”写进汽车战略,让 iPhone 用户开小米 SU7 也能用 CarPlay 甚至更完整的数字钥匙体验。

雷军在今年年度演讲后更是直白的对小米用户喊话,“你们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在我那里许愿。”“iPhone不做的,我们来做好吗?”

雷军还称,欢迎苹果的用户选购小米手机,“你们用了这么多代iPhone,可以试一下小米手机,你们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魅力。”

原生鸿蒙的“阳谋”

安卓手机品牌兼容苹果的两点考量,对于也走出这一步的原生鸿蒙来说,既是殊途同归的“阳谋”,更是有着现实生存压力的选择。

一方面,原生互联是纯血鸿蒙的核心特性之一,从推出就支持多设备跨生态无缝协同,目标是万物互联。这种底层架构的重构,使得鸿蒙具备了超越传统操作系统的能力。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向下兼容”。

得益于此,相比小米、OPPO、vivo等安卓厂商与苹果互传,依赖协议适配,华为则真正意义上打通了鸿蒙OS与iOS、MacOS、PadOS间的系统壁垒,使得其能与最封闭的苹果生态实现原生级的系统级互通,双持党无需再折腾第三方软件。

这不仅是用户体验上的提升,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互联互通标准。

另外一方面,原生鸿蒙一度被认为是华为要打造一个类似苹果的全封闭生态系统。过去一段时间,鸿蒙生态的边界也被限定在华为及其合作伙伴的智能设备上。

鸿蒙6支持与苹果设备原生互联,便将这个边界模糊并向外延展:鸿蒙系统不再只是“华为设备互联”的中枢,也在万物互联的路上再进一步,成为兼具iOS和Android各自优点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图源:发布会视频截图

最直观的体现是,鸿蒙6打通硬件互联之后,在软件和服务上进一步强化。其引入基于盘古和DeepSeek的智能体框架,小艺助手升级为可视频通话、提供穿搭建议的“智能伙伴”,并接入医疗、旅行、金融等80多个领域的应用智能体。

这对于多次跳票的苹果AI,是一次精准命中。兼容苹果,正是为了让这些AI能力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加速鸿蒙从“连接系统”向“智能操作系统”的进化。

但需要正视这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即华为鸿蒙生态的生存环境。

后发有跨代优势,也有根基不深的不利。比如,从业界传出的数据看,定位影像旗舰的Pura80系列,自2025年6月11日发布以来,截至10月5日,其激活量不到200万台,远低于华为该系列往年同期目标。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多被归咎为,原生鸿蒙不再支持安卓生态,许多潜在用户,尤其是苹果用户,对更换设备心存顾虑,担心长尾应用不足,数据迁移困难、应用不兼容,影响购买决策。

如今,鸿蒙主动兼容苹果,正是在降低这种心理门槛。它向用户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你不必立刻抛弃iPhone,也可以享受鸿蒙的智慧互联体验。鸿蒙不是替代选项,也可以是主力协同伙伴,从而吸引更多用户逐步向鸿蒙生态靠拢。

一个共识是,原生鸿蒙过三关,最难的就是生态关。鸿蒙6正试图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将鸿蒙OS的长板更长,短板更短,形成对追求高效多智能设备体验的高价值用户的吸引力和忠诚度。

这个过程必定充满更大的挑战。比如,苹果侧的配套应用体验能否过关?跨生态的数据安全与隐私能否经得起考验?苹果系统的丝滑体验能否打平甚至部分超越?

但不可否认,鸿蒙迈出的这一步,其象征意义与实际价值同样重大。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