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重资产经营模式该如何看待

  平安好医生最近刚获得5亿美元A轮融资。而作为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服务平台 ,平安好医生却并未走上轻资产模式谋求高成长的路,反而另辟蹊径,选择了重资产模式,那么对于平安好医生的重资产经营模式,平安健康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涛是怎么看的了?

  王涛并不否认,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模式如何盈利,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所幸的是,平安好医生处于初创期,随着国家医疗政策的变化,不排除业务模式会做出调整。

  在互联网医疗机构纷纷通过轻资产模式谋求高成长时,平安集团旗下O2O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平安好医生偏偏选择重资产的模式。

  平安好医生于2015年4月上线,其通过自建医生团队、搭建万家诊所等措施整合各个线下医疗资源,布局预防保健、导医初诊、预约挂号、复诊随访、康复指导、慢病管理及用药提醒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这种重资产经营模式,当然不能缺少资本的参与。

  近期,平安好医生宣布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记者多方了解到,此次参与领投的机构是IDG资本、中建投资本旗下美元基金,中移动,香港顶尖富豪设立的私人股本投资机构等。其中,中建投投资额为1亿美元。公司投后估值达到30亿美元,成为继陆金所后,又一个独角兽(估值超10亿美元)的平安互联网板块公司。

  记者向平安好医生人士求证融资金额,对方以商业机密为由不予置评。

  “随着A轮融资到位,未来平安好医生将深耕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生态圈的建设,加快整合线下医疗资源的步伐。”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目前平安好医生正在积极筹备生态圈孵化基金,一期计划由平安好医生联合外部投资人共同募资,战略性投资各个垂直医疗细分领域服务供应商,包括健康大数据分析,线下医院、私人诊所、药厂、医疗器械等企业。

  王涛坦言,一个完善的、可持续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生态圈,必须满足患者、医生、医疗机构、药厂、医疗器械公司、保险机构的共赢格局。为此,平安好医生需要实现三个“管住”,一是管住“给钱方”,即通过完善医疗服务实现控费,让保险公司与患者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二是管住“入口”,即找到优秀医生与医疗机构,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客户粘性并改变现有的就医问诊习惯;三是管住信息流,即将患者医疗信息贯穿医疗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患矛盾。

  在王涛看来,三个管住,决定了平安好医生的重资产经营模式。

  事实上,这种经营模式也开始被不少互联网医疗机构借鉴。此前,春雨医生进驻中英人寿健康平台,探索医疗商业险与互联网医疗的合作契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健康与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太保安联健康保险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生态圈。

  在业内人士看来,同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安好医生的资产“最重”,因为平安好医生可以凭借平安集团的资金优势,采取自建医生团队、筹建万家诊所等措施整合线下医疗资源,相比而言,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更多依赖资源共享与合作形式,打通线上预约、线下问诊治疗、送药上门、保险支付等消费闭环。

  “目前,很难判断哪种模式更有持续性与发展空间。”不少业内人士坦言。但越重的资产模式,对经营方的挑战就越高——摆在平安好医生面前的,是如何将所有线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成一个高效运转的O2O医疗健康管理生态圈。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