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曾谈高龄恢复中国籍:身体里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曾谈高龄恢复中国籍:身体里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18日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以下内容来自杨老当时的亲自回复。他提到了恢复国籍自己经历的事情,比如朋友和父亲的影响,曾听过的一首诗带来的劝导等。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

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我一直记得我与挚友熊秉明曾经的对话,他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

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今天,我 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1964年春天,我成为美国公民。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9年,1945-1964,覆盖了当时我大多数的成年时光。确实,入籍的决定是不容易的。我想对于大多数国家的很多移民都是这样的,但是对于中国血统的人尤其如此。永远离开中国而移民到另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完全不存在。

事实上,移民曾经被当作彻底的背叛。而且,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是关于一个曾经辉煌的文化所承受的羞辱和剥削的印记。

我的父亲1973年去世前是北京和上海的数学教授。他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我知道,在他心中一个角落,他直到去世也没有原谅我放弃我出生的国家。父亲曾三次来日内瓦,尤其后两次(60年和62年)都带有使命感,觉得他应当劝我回国。这当然是统战部或明或暗的建议,不过一方面也是父亲自己灵魂深处的愿望。

可是他又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有此愿望,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我应该留在美国,力求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

我也知道美国对我一直十分慷慨,我本来是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美国给了我发挥我的潜力的机会。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对待移民如此慷慨,也知道我在美国的根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情形下扎得越来越深。

1961年1月,我在电视里看到肯尼迪的总统就职典礼。肯尼迪请罗伯特·弗罗斯特念一首他的诗,弗罗斯特选了《彻底奉献》。当我听到以下诗句时,我的心被一下子打动了。我立即从一本诗集找到弗罗斯特的这首诗。他写得真美,也很有感染力。

在我决定申请加入美国籍这件事上,它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拥有的,我们仍漠不关心,我们关心的,我们已不再拥有。

我们保留的一些什么使自己贫弱,直到我们发现,原来是我们自己保留着,不肯给自己生息之地,立刻,在献身之中找到了生机。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