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6日讯(编辑 夏军雄)市场担心人工智能(AI)存在泡沫之际,高盛表示,这波AI热潮仍处于“开场阶段”。该行分析师认为,目前的投资规模相比潜在的经济回报仍然偏小。
高盛分析师在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生成式AI所承诺的巨大经济价值,使得当前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合理性。只要企业预期今天的投资能够在长期带来超额回报,目前的AI投资总量仍然是可持续的。”
他们指出了两个主要原因:AI应用在部署的场景中已经带来了生产率提升;而若要实现这些提升,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
高盛估计,AI生产率带来的长期价值远超前期投入。该行预测,AI的广泛应用可能为美国经济带来20万亿美元的增值,其中约8万亿美元将以资本收入流向企业。
分析师写道:“生成式AI仍有望推动任务自动化的进程加速,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提升生产力。我们的基准测算显示,美国经济整体劳动生产率在全面采用AI后可能提升约15%,预计这一效应将在未来十年逐步实现。”
以历史标准衡量,AI投资仍然温和
高盛指出,尽管在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上的支出创下新高,但按以往科技革命的标准,AI投资仍然相对温和。
据分析师估算,美国目前AI相关投资仍不到GDP的1%,而在过去的技术浪潮中(包括铁路扩张、20世纪20年代的电气化浪潮以及90年代末的互联网时代),投资占GDP的比例通常为2%至5%。
高盛分析师表示,他们仍认为AI投资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充分合理性,并“不太担心AI资本支出的绝对金额”。
赢家未必是当前最大投入者
尽管如此,高盛也承认,对于那些投入最多资金的公司最终是否能够获得回报存在“合理担忧”,尤其是考虑到硬件快速折旧的情况。
分析师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获得AI长期经济价值的超额份额,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但历史表明,先行者不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他们写道:“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先行者’可能表现不佳,我们可以参考铁路和电信的例子。在很多情况下,后来进入者通过低价收购资产获得了更好的回报。”
这种情况可能会在AI时代重演。
“当前的AI市场结构很难判断今天的AI领军者是否会成为长期赢家,”分析师称。
他们写道:“当互补资产(如半导体)稀缺且生产垂直整合时,先行优势更明显——这意味着今天的领军者可能表现出色——但在像今天这样技术快速变革的时期,先行优势会减弱。”
分析师表示,早期采用者通过使用多个AI模型而非单一生态系统来分散风险,这可能削弱现有公司的优势。
他们补充称,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继续大规模投入AI的动力何时会减弱,因为得益于早期生产率提升和模型性能的稳步改进,AI领域的投资仍受到鼓舞。
分析师写道:“因此,尽管随着AI投资周期迈出建设阶段、硬件成本下降,投资最终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技术环境仍然支持持续的AI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