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中国可能会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芯片。”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带着他的新作《2049》来了。
10月16日,《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谈到了三个科技前沿话题:情绪智能、空间智能与AI智能体。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凯文·凯利在演讲中表示,情绪感知是AI(人工智能)下一个发展方向,AI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等方式看到物理世界、读懂人类情绪。目前,AI领域缺乏空间智能与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发展同时能促进AI的发展,人们最后都会戴上AI眼镜。未来AI智能体可以自主地进行交易,真正的财富来自于能够懂AI的那些人。
那么,智能眼镜的消费普及将在何时爆发?还有哪些技术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变革?以下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与凯文·凯利的对话实录:
NBD:你在新书《2049》中提到未来的技术革命是镜像世界的崛起,智能眼镜将取代手机,在考察过中国的AI眼镜公司后,你认为智能眼镜的消费普及将在何时爆发?
凯文·凯利:我在几天前去杭州考察了Rokid乐奇的总部,现在我也有了他们的新眼镜。我认为智能眼镜行业还没有准备好,至少需要5年或7年才能达到可穿戴的标准,你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技术问题,智能眼镜需要非常轻、非常智能、还要更强的续航。也许当更多消费者穿戴它时,已经是10年或15年之后的事情了。
NBD:那么在智能眼镜普及之前,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
凯文·凯利:首先智能眼镜的技术瓶颈之一是狭窄的屏幕视野,如果用户想要获得更宽广、更沉浸的视觉体验,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如果要给用户带来一整天的续航体验,需将电池装入纤细的眼镜框架中,还要解决眼镜重量的问题,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NBD:你还提到了一个“异人智能”的概念,当眼镜有了智能之后,你认为人们会更愿意因为怎样的功能而开始使用它?
凯文·凯利:我认为,智能眼镜最初的使用场景不是在家而是在工作中。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在特定的行业中开始使用AI眼镜,因为他们不需要更大的屏幕就能满足需求。比如在医疗、维修、教育领域,AI眼镜可以得到指示,向他们展示如何修复或放置物品。所以任何不需要办公桌的手工劳动场景是智能眼镜适合的使用场景,它能够支持人们对物理世界的学习。
NBD:当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与AI融合后,新技术将如何增强眼镜的功能?
凯文·凯利:VR、XR的技术可以让AI理解并感知现实世界,比如,相机可以拍照但不知道面前的物体是什么,但AI可以猜测或者通过你四处行走合成物体并识别出来。当用户在环境中移动时,AI会持续接受训练,眼镜会扫描并识别环境。用户的动作和行为作为输入来训练AI,类似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使用汽车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训练一样,通过积累大量的数据,AI眼镜的功能会随之增强。
NBD:正如你在《2049》中描绘的诸多场景,未来的技术风险又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凯文·凯利:网络战争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难以追踪的网络攻击构成了国际关系中的重大威胁,它不像在普通战争中肉眼可见的坦克或其他什么,当网络空间遭遇战争时,是非常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