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佬都不捡的巴慕达手机,被「垃圾妹」抢疯了

失败的手机

成功的垃圾

巴慕达,一个日本家电品牌,主营项目面包机电烤盘传统家电。

但这已经是今年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上小红书搜索「巴慕达」三个字,会出现品牌官方账号焦点产品也还是各种家电。但匪夷所思的是,往下一划,一篇篇巴慕达手机「BALMUDA Phone」的帖子琳琅满目,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家电产品的讨论。

在中文社交网络上,巴慕达成了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

BALMUDA Phone 推出于四年前,有着「鹅卵石」一般的弧形后背主打小屏握感无负担。但就像这支手机曾代表的「数字排毒」运动一样,虽然称不上彻底失败,但它从未进入主流。

然而现如今,这台手机已然成为小红书闲鱼最火的「电子垃圾」。价格也从最初的 200 出头随便捡,暴涨到现在 800 都有人愿意买单

大火的「失败」手机

圆润的外观,稍带一点弧度机身单手轻松掌握的尺寸,更宽的屏幕比例,不凸起的后置摄像头——巴慕达手机的设计要素,几乎全部和当下直板窄边大屏的智能手机模版背道而驰。

这其实也是巴慕达做手机初衷——打造一台智能手机中的「异类」。

2003 年成立的巴慕达,一直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风格闻名。做智能手机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原本是完全陌生领域,但他们本着「尝试新事物」的心态,加上对当下雷同的「板砖设计」颇有不满,干脆自己上手做「自己真正想要的手机」,一台小巧方便,外观更可爱个性的手机。

有意思的是,巴慕达社长寺尾玄有个外号是「日本乔布斯」,他和乔布斯一样有野心——不迎合当下的潮流,而用自己的产品理解,重新定义巴慕达主营品类(以及手机)的市场。

或许你对这家公司并不熟悉,但它的友商们你应该都听过:无印良品、戴森博朗等。

▲ 寺尾玄发布巴慕达手机

与众不同的 BALMUDA Phone 于 2021 年底问世:4.9 英寸 60Hz 屏幕,骁龙 765G 处理器基本上是 2019 年的配置,售价 104800 日元,当时差不多 5000 元人民币。

作为对比,当时日本 iPhone 13 mini 渠道价才 4000 元人民币出头。

这样的价格和配置,加上有悖于主流的设计,巴慕达手机的下场可想而知,几个月后就停产,两年后巴慕达也终止了相关业务,巴慕达手机一代而亡。

结果这个「think different」的产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小红书等国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当中,发生了奇妙的共鸣。

5000 元买一台堪堪可用的新手机,大部分人都不会主动当这个冤大头,但 200 元捡一台能刷短视频发微信的二手美丽废物意义完全不同。

很快,巴慕达手机成为了小红书不少数码收藏博主的新宠,在他们的带动下迎来了一次爆发,二手市场价格大涨。很多从来没听过巴慕达的网友,第一次刷到这个品牌反而是这台「失败」的手机。

有意思的是,制作巴慕达手机内容的博主,不是那些坐在一个精致布景面前一本正经介绍数码产品的传统数码 KOL,而是一个有点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的群体

——电子垃圾妹。

「电子垃圾妹」是一群什么人?

一些常年在闲鱼淘二手老手机,主要在酷安交流讨论,以男性为主的数码爱好者,网上一般称他们为「垃圾佬」。「捡垃圾」也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数码收藏文化

而与之相对应,同样喜欢买各种二手手机/相机/各种生活类数码产品,但偏好习惯完全不同,也主要以小红书和女性用户为主的群体,自称「电子垃圾妹」或者「数码宅女」。

图源:小红书@欢迎小狗

如果说「垃圾佬」更喜欢捡一些意义功能更独特的手机,例如 Palm、Lumia、BlackBerry 这些产品,那「垃圾妹」的偏好会更加广泛一点:会有 iPhone 6s Plus 和华为 Mate 10 这些曾经很火的旗舰手机,也会有巴慕达手机以及 LG F200 这些略显奇葩小众机型

可以说,「垃圾妹」们在「数码捡垃圾」这件事里面,发展出了一个亚文化

▲ 图源:小红书@xxxl

巧合的是,不少「垃圾妹」也是日韩文化的爱好者,刚好日韩系手机也属于产品理念不爱走寻常路的类型,因此垃圾妹的收藏里,日韩手机的比例也相对更高。

总的来说,「垃圾妹」会有几个偏好:外观好看、形态特殊、白色面板,还要实用。

除了巴慕达和 iPhone SE 这种小手机,「垃圾妹」也会偏好大屏手机,特别是十年前华为和三星曾经做过的 8 英寸手机,即使这些手机因为系统老旧其实已经不太好用,但这些大尺寸的机身有足够多的空间,让她们能够像「咕卡」(亚文化术语)和手帐一样,贴纸贴满,还要换上一张漂亮的壁纸

▲ 华为 M3 在小红书上也很有流量,图源:小红书@小干每天都在做梦、@齐齐齐星星星 @巧克力麻薯

不少「垃圾妹」在分享中总会提到「白色面板」(边框)这个属性,意思是指手机正面的白色边框设计。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为了强化窄边框的观感,已经基本不再使用白色边框了。结果闲鱼上的白色巴慕达手机,反而要比黑色版本贵上 150-200 元。

有趣的是,你会观察到,现在还在坚持做白色面板的魅族手机,也在挑选「垃圾妹」KOL 进行投放。

和很多「垃圾佬」淘完手机回来盘一盘拍个照就吃灰不同,「垃圾妹」会相对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LCD 屏幕买回来看小说,大屏幕买回来刷剧,iPhone Xs 买来拍照,Android 版本也不能太落后,能安装现在的常用 App。

综合这些偏好考量,我们也可以看出「垃圾妹」们究竟想要一台什么样的手机——一台外观和我们现在的手机有一定差距,但又能基本正常使用的设备,并且还要是价格够低的「电子垃圾」。

而巴慕达手机,几乎完美符合这些条件,并且这个温润柔软的外观,比起斩男更斩女。

虽然大部分「垃圾佬」都对巴慕达手机兴趣寥寥,但也有少部分同样对这款手机特殊的外观心动,但也更为其背后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倾心,两个平行的「捡垃圾」流派就这样在巴慕达上取得一个交点。

▲ 酷安对于巴慕达手机的讨论氛围相当不同

如果说「捡垃圾」的文化早在十几年前的贴吧时代已经盛行,那「垃圾妹」文化则是小红书兴起后形成的一种更新的潮流。

对比起传统的数码产品文化,「垃圾妹」群体会更小众,但 2 亿用户的小红书,能够将这部分零散的爱好聚集在一起,即使她们只占用户数量的 1%,也足足有 200 万人了。

这个电子产品爱好者的「亚文化」群体,话语权正在崛起。ta 们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往数码文化由参数、功能、性能完全垄断的主流解读,让美感情绪价值成为一种理解科技产品的全新方式。

比起十几年前想玩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机需要海淘等麻烦的手段,闲鱼和其二手商贩生态的逐渐完善,也让淘机门槛降得极低。同为日韩文化爱好者的「垃圾妹」,本身就经常在闲鱼上买卖周边,淘二手手机对她们来说不算太难。

巴慕达手机一路走高,本身也很可能是因为近期有大批「洋垃圾」机器到岸,闲鱼二手商贩在背后推广和炒作。

但最终让人们愿意掏钱买下这些美丽废物的,还是取悦自己的情绪价值需要。

一台 iPhone 17 Pro Max 已经能很好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的全部需求,但偶尔,我们也会想念手机还不是千篇一律「无边泳池」的时代,那些在技术限制中想要做出一点新意和美感的追求,时至今日还能在这些数码爱好者手中发出微光

理性上绝对属于「难用」的巴慕达手机,成为了很好的情绪载体,反叛的外观和设计,在当下显得稀有而诚实,打动那些有自己独特审美和步调生活的用户。

同时我相信不少「垃圾妹」当年都对一台玫瑰金的 iPhone 6s Plus 心向往之,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只能错过,而现在也是一种缺憾的弥补,即使它连打开小红书都要等一会才能加载完成。

就像买一台理光相机,我们是为了画质、对焦、视频这些冷冰冰的参数吗?当然是为了它的风格、便携、乐趣,这些立马为我们带来愉悦的情绪价值。

▲ 理光 GR4,同样也因为小红书成为顶流

这些被「咕」得美美的旧手机,以及围绕它们精心制作的图文视频,成为身份表达和审美符号的载体,一种社交货币,或者说一种另类的「社交工具」——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