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在 10 月 11 日下午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条动态,「小米汽车在新疆塔县做高原测试,我们到了喀拉库勒湖,这里海拔3600多米」,之后又补充到「实际测试地在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有20多位工程师在这儿,他们主要测小米YU7的高原续航、充电情况还有防晒性能。」
不仅雷军亲临现场,小米汽车高级顾问胡峥楠、小米集团副总裁张剑慧、小米汽车产品部总经理于锴等多位高管也现身测试现场。
▲ 测试团队合照
网友拍摄到的车队画面显示,除了 YU7 外,还有几辆披着厚重伪装的小米全尺寸 SUV 测试车,最后一辆编号是「041」。
高管集体参与高原测试,意味着这款新车的开发已进入工程样车或预生产阶段。此时车辆的定位、技术路线和性能目标已基本定型,研发工作正转向可靠性、动力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整车标定等关键验证环节。
虽然过去网上曝光过各种各样的「昆仑」测试车的参数和谍照,但是目前能确定的信息并不多,或许完全确定的只有——小米「昆仑」将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车长预计超过 5.2 米,定位全尺寸 SUV。
有观点认为,小米「昆仑」将是一款类似理想 L9 或问界 M9 的家用 SUV,主打稳重、空间与舒适,但这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小米的品牌气质。
毕竟,小米汽车一直在强调「为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你,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车」。而在社交媒体流出的测试车谍照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这种「不甘平庸」的证据——
编号为「066」的测试车顶部有一处明显隆起,从轮廓来看,像极了比亚迪灵鸢无人机系统的停机坪,也可能是可升降顶或露营舱装置。
这或许多少能透露出,小米「昆仑」并不会单单满足于「家用大车」的常规定位,这辆车身上依然在家用基础上兼顾年轻化,并体现性能和探索精神。
小米汽车的发展路径和独特气质,让我不由得想起 60 年前的另一家造车巨头——福特。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经济复苏、文化多元。摇滚、反战与嬉皮士风潮,让年轻人渴望自由、公路与未知的远方。
福特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文化浪潮,于 1964 年推出了初代 Mustang(野马)——一款面向年轻人的个性化跑车。
这辆起售价仅 2368 美元的跑车,提供了令人咋舌的定制自由,拥有 17 种车身颜色、30 种内饰搭配、从 101 马力的 1.7L 直列四缸到 271 马力的 4.7L V8 的 8 种动力选项,以及敞篷、快背、硬顶三种车身形式。
▲1964 年 4 月 17 日发布的初代福特野马
野马在 1965 年销量突破 60 万辆,占福特总销量的20%,两年破百万,成为美国史上最成功的首发车型之一。
紧接着的 1966 年,福特又推出了 Bronco(烈马),以应对人们「离开城市、拥抱自然」的需求。
Bronco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豪华 SUV,方正的外形、短轴距设计、四轮驱动系统,让它在沙漠、泥地与雪原中如鱼得水。在个性化配置上,第一代 Bronco 提供了前排斗士座椅、转速表、牵引杆、辅助油箱、绞盘等一系列套件。而改装套件方面则提供了露营设备以及包括轮胎、底盘等一系列的高性能套件。
▲第一代福特 Bronco
由于定位精准,第一代福特 Bronco 在上市的第一年就收获了 23776 辆的销量,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Bronco 依然是福特品牌里最具文化感染力的车型之一。
野马和烈马的成功,在于它们精准捕捉了时代精神——粗犷、自由、冒险、不被定义。
和小米汽车类比起来,是不是有种「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的味道。
甚至从福特的中大型 SUV Expedition(探险者)身上,我似乎隐约能看到一些小米「昆仑」的未来。
如今的 Expedition 买家是年轻的千禧一代,他们喜欢带着家人上路,由于他们正处于探索生活方式的阶段,他们追求冒险,更有可能拖曳车辆,远离路面。
▲福特 Expedition
小米「昆仑」的目标并非仅是家庭出行,它还是希望在做一辆全尺寸 SUV 的基础上,依然能够带来浪漫的探索精神。
根据定位类似福特探险者、坦克 500 等车型,我们有一些对小米全尺寸「SUV」昆仑配置的猜想,纯主观。
三排 7 座或 8 座布局,第二排可旋转形成对坐空间;
分体式天地尾门,下方尾门可翻折作为桌板或靠背;
前排搭载贯穿式天际屏,后排配备可滑动观影屏;
电动中控台,储物模块可前后移动;
四驱系统与较强的越野能力;
丰富的改装选项,如车顶帐篷、无人机平台等;
增程式动力架构,大电池+小油箱的高续航方案。
▲福特 Expedition
那么,大家更希望小米新车偏个性户外向,还是更偏向于家用呢?
(封面图由微博@拉面师傅 Desigan 使用 AIGC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