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范文清 每经编辑:裴健如
当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加速进入欧洲市场时,中国的新能源客车也正在欧罗巴“攻城略地”。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客车行业顶级盛会——第28届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以下简称比利时客车展)上,以宇通、金龙、中通客车等为代表的超80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不仅参展数量首次超越德国企业跃居第二,更以优质的电动化、智能化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本届展会最受瞩目的焦点。
“这可能是比利时客车展有史以来,中国车企参展数量最多的一次。”一位长期参与比利时客车展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感叹,中国客车产品在新能源技术的加持下,真正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品牌电动客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三分之一,而新能源客车在欧洲的市场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中国客车企业高管向记者推测,当前欧洲新能源客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40%,正进入市场爆发期,这为中国新能源客车加速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机遇。
中国新能源客车“闪耀”布鲁塞尔
作为“全球客车行业的风向标”,在本届比利时客车展上,中国主流客车企业纷纷携旗下最新的电动车型及技术平台参展,面向欧洲这一全球高端客车市场,展示了其覆盖公交、旅游、城际、观光等多场景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比如宇通客车以“Think Eco,Move Green”为主题,展出了高端纯电旅游客车T14E、高端城市公交U15等多款车型。其发布的“车电同寿”技术,以15年或150万公里长寿命电池为核心,搭配智能热管理及安全防护,显著降低了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在欧洲,能提出“15年或150万公里”新能源客车质保的客车企业,宇通还是第一家。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文清 摄
“中国客车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前景是比较好的。”Busworld评审团主席Mark van Houten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性价比已不是中国客车的唯一优势”:“早期,中国客车靠价格吸引市场,但现在我们看到以宇通为代表的中国客车在设计、性能、生态、环保、备件供应等方面全面提升。尤其对运营商而言,一辆‘停驶即亏损’的客车,运营率与TCO(全生命周期成本)才是核心。不少中国品牌的新能源客车已经能适应欧洲市场的15年运营要求,彻底打消了用户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比利时客车展上,宇通U15、T14E等车型斩获了“年度最佳客车”“年度最佳巴士”等七项大奖。其中“年度最佳客车”“年度最佳巴士”这两个份量最重的奖项,是中国客车企业首次在比利时客车展中获得。这也使得以宇通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客车在本届比利时客车展中备受行业关注,不少国外客车技术人员都在中国新能源客车旁驻足观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文清 摄
除宇通客车外,其他中国主流客车企业也带来了重磅的新能源客车产品。比如苏州金龙在本届比利时客车展上面向欧洲首发了三款纯电新V系客车及Azure12纯电公交,安凯客车面向全球首发了两款纯电动“双子星”产品——升级版第四代纯电动敞篷观光巴士E125与微循环巴士E60,金龙客车则全球首发了专为城市主干线设计的MU12E纯电公交及高端纯电动客车MC13E。
苏州金龙副总经理郑春辉在此次比利时客车展论坛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提前完成新能源公交占比目标。随着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量密度更大、重量更轻,中国新能源客车完全能满足城际大巴需求。中国产品已经准备好助推欧洲公共交通市场绿色升级。
从点状试探到体系化作战
事实上,中国客车进入欧洲市场并非一帆风顺。据宇通客车北欧大区总经理李克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在2018年之前,中国品牌客车在欧洲市场主要以销售为导向,做了一些产品开发的准备,对市场需求和法规也有一些了解,但仅为点状试探,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机会在2019年出现。随着欧洲对车辆环保与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动汽车成为新的宠儿。荷兰Qbuzz的运营总监向记者透露,目前该公司有1400辆公交客车,其中一半的车辆是零排放的纯电动客车,到2030年他们将把所有的公交客车都换成纯电动客车。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文清 摄
有数据统计,2022年欧洲的新能源客车销量为4000多辆,2023年这一数字达到6000多辆,2024年为8000多辆。“今年如果不出意外,欧洲的新能源客车销量会在9000多辆,有可能突破1万辆。”李克杰说。
新能源客车在欧洲的迅猛发展,让中国客车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它们凭借可靠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迅速占领了欧洲电动客车市场的一席之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品牌电动客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三分之一。以宇通客车为例,目前其已累计进入超过25个国家,数千辆宇通客车已在欧洲稳定运营。
不同于燃油客车时期的点状经营,得益于在新能源产业链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客车企业当前在欧洲市场正开展体系化“作战方式”,力求保持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客车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提升,客户对中国客车品牌的接受度明显提升,服务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对中国客车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宇通客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宇通客车正将在中国市场开展的“直服”业务,全面转向欧洲市场,力求在100至150公里范围内,7×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
据了解,目前,宇通客车已在法国亚眠设立了备件中心库,库存金额约6000万元人民币,配件数量8万余件,包含15000多种不同的品类,常发订单覆盖欧洲16个国家,超过20个常用经销商客户。以大包服务为例,配件48小时内即可到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文清 摄
此外,在技术层面,宇通客车在本届世界客车展上发布了“车电同寿”技术,即以长寿命电池为核心,搭配设计寿命更长的直驱扁线电机、七合一控制器以及宇通热管理系统、电池安全防护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可实现整车使用寿命最高达15年或150万公里,让整车与电池的生命周期同步。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再被电池衰减、中期更换等问题困扰,车辆在全生命周期内均可保持高效、稳定、经济的运营状态,可使车辆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降低4%至5%。
“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单一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至少能保证我们领先竞品两到三年,所以我们要利用好时间差,在保持纯电动动力链优势的同时,加快弥补我们与欧洲主流竞品在传统领域的差距,同时在服务、人员、组织搭建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才能巩固‘阵地’,构筑中国客车品牌的护城河。”李克杰向记者表示。
抓住黄金窗口期
面对中国电动客车的强劲攻势,欧洲车企也不甘示弱,它们纷纷加大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来夺回市场份额。
在本届比利时客车展上,德国戴姆勒巴士带来8辆展车,其城际纯电车型为全球首次公开亮相。德国曼恩集团则发布了首款由欧洲大型客车制造商研发的14米纯电公路车。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文清 摄
“大电量、长续航,已经成为欧洲客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宇通海外首席工程师王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下一代客车技术将主要体现在电动化、高端化和智能化上,而集成化、轻量化和高效化将是零部件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面对欧洲车企的奋力追赶,加之海外贸易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中国新能源客车的技术优势窗口期正在逐渐缩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海外的最佳窗口期可能仅剩两到三年”,这一观点也得到部分客车行业人士的认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客车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中国客车企业快速进入欧洲市场的窗口期也就这几年,所以这几年对我们来说很关键,必须抓住,快速完成海外渠道、服务和品牌认知的深度布局,才能避免‘技术被追平、市场被挤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