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郁彪 每经实习记者:郑欣蔚 每经编辑:魏官红
阿里唱罢,京东登场。
9月25日,“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以下简称JDD)上,京东集团SEC副主席、CEO(首席执行官)许冉宣布,京东探索研究院升级,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担任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在全球招募人工智能科学家。
除了京东大模型品牌Joy AI(人工智能)升级外,京东还一口气发布了三款面向用户端的App(应用程序),分别为购物和生活助手“京犀”、万能数字人助手“他她它”和附身智能应用“JoyInside”。
许冉还现场演示使用“他她它”下单了100杯咖啡,花费1694元。
2025年被视为“AI Agent(智能体)元年”。京东AI Agent在JDD现场也组团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美团也宣布首款AI生活Agent“小美”开启公测,“小美”搭载美团自研的LongCat-Flash-Chat大模型。
“一句话购物”“一句话点外卖”,围绕大模型和Agent,大厂新一轮的AI争夺战开始了。
Agent能力在京东核心业务中加速渗透
京东AI Agent“军团”在JDD期间的“Agent开发者论坛”上密集亮相,从业务前端到技术底层,从效率提升到组织变革,京东正在布设一盘AI Agent生态大棋。
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创新零售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张俭恭分享了团队着力打造的Agent——“小七”。张俭恭表示,传统购物体验的痛点,是用户找货难、决策难、售后难。另外,员工跨系统操作较为复杂、效率较低,“小七”意在破解这一困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个以“七天运营”来命名的智能体,被定位为用户的生活管家和员工的工作助手。根据张俭恭的描述,对C端用户,“小七”将贯穿购物前的选品推荐、购物中的体验引导、购物后的问题处理与使用建议。未来,“小七”还可以接入智能家电、手表等设备。此外,在员工侧,“小七”能整合工单、评价、舆情、骑手数据等跨系统信息,通过实时分析将问题精准推送至责任人。
物流场景侧,京东物流大模型团队的“智慧员工”方案聚焦应用Agent完成从“单点提效”到“组织重构”的转变。据记者观察,“智慧员工”除了效率提升外,更多在于其可以将组织架构变得更扁平、更透明。
与此同时,作为京东近年来持续发力的另一核心业务——京东健康,“AI京医”系统也试图用多Agent协同来解决行业痛点。
京东健康探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慧分享称,医疗行业存在的“不可能三角”——高质量、高可及、低成本。国内医疗在实现“高可及、低成本”的同时,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常常面临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困境。针对该问题,京东健康构建了“专家智能分身”:通过挖掘专家问诊记录与临床经验,结合数字人技术还原专家语音与外形。目前已上线的超千名专家智能体能协助医生处理基础问诊,将诊疗效率提升50%。
产业落地深水区:Agent多体协同、系统部署成新焦点
京东CHO体系企业信息化部数据智能技术负责人刘尚堃在阐释京东企业级智能体JoyAgent 3.0的定位时表示,AI Agent的核心,是成为连接企业知识、数据、算法的智能中枢。
刘尚堃同时公布了这款AI中枢在京东内部应用的成绩单:累计服务AI交互超20亿次,孵化2.3万余个智能体,其中千万级用户规模的智能体达10个,百万级超50个,每日实时在线开发者突破5000人,总开发者规模超1万人。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京东云已经正式开源JoyAgent智能体。从京东的实践来看,AI Agent已从“demo(样稿)阶段”进入“产业落地深水区”,但其部署落地依旧面临复杂场景适配、人机协同边界界定等多重挑战。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可以预见,AI Agent有望成为企业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基础设施。
根据第一新声智库研究数据,2023年至2027年,中国企业级AI Agent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0%,至2027年,企业级AI Agent市场规模将达到655亿元。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IDC则在其报告中预测,中国企业级智能体应用市场规模在2028年保守估计将达“270+”亿美元。
从Manus、Coze等通用型智能体平台,到聚焦特定场景的Lovart、Skywork等垂直类智能体,具备任务拆解、规划执行、记忆与协作等综合能力的智能体正成为主流。
随着2024年下半年以来百度、阿里、腾讯、字节、360等互联网厂商密集进场,智能体市场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突破。后续,Agent的多体协同和系统化部署,将成为其发展新阶段的又一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