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15购买保险上当案例分析

  【案例】

  王大爷2010年4月到某银行办理存款时,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存款业务,可按最高利息给,有分红,还赠一份保险。于是王大爷分别于2010年4月12日存入3万元、2010年4月30日存入5万元。2015年到期后,获得的利息收入比按2010年五年期定期存款3.6%预期年化利率计算要少2400多元。王大爷认为该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行为,将保险产品当做储蓄存款向客户推销,要求按定期存款利息给以补偿。

  【案例启示】

  近年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投诉事项频发。投诉群体以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和金融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金融风险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不足;同时也折射出银行业机构在产品销售时存在不透明、不规范甚至误导、侵犯客户知情权等问题。

  【消费者提示】

  如果对保险产品不满意,根据《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保监发[2014]3号)有关规定,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5个自然日的犹豫期内全额退保(扣除不超过10元的工本费),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拓展阅读

  
保监会紧急提醒消费者谨防保险销售误导
  
315保险理赔技巧之:如何遵循理赔程序
  
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 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315保险聚焦:保险产品购买攻略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