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促进AI应用繁荣——二○二五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

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图为观众观看中国铁塔展台上展示的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新生态沙盘。记者 洪星摄

  具备8级抗震、12级抗风能力的中国铁塔新型抗灾超级基站,配备高强度机房、专用油机、大容量蓄电池及“架构光缆+卫星链路”双传输系统,确保极端灾害下通信生命线畅通;跨越千里的5G+4K“深海养殖直播连线”中,观众通过触控屏启动指令后,远在珠海养殖平台上的无人机随即起飞,将海鲜运往附近岛屿……

  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作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展会以“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共筑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全面展示行业最新成果与应用前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在开幕式上表示,要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深化融合应用赋能、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十四五”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成效显著,网络持续领先,技术不断突破,数实加速融合。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54亿户,我国在5G用户普及率、千兆光网覆盖率等关键指标上继续领先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活跃,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快速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应用;5G应用融入86个国民经济大类,正加速向生产核心环节延伸……

  “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服务质量,中国运营商都领先全球。”华为公司ICT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康表示。他坦言,面对业务同质化的挑战,“破局之道,唯在创新”。要深入细分市场,打造差异化、高体验的产品,并通过场景化运营提供高体验感知,实现价值变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上持续用力,培育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中国铁塔副总经理刘国锋表示,公司正聚焦算力网络、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强科研攻关。

  钟志红指出,信息通信业要加大技术创新与攻关力度,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推动高品质网络落地部署,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前瞻布局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

  现场,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共同演绎充满岭南特色的英歌舞。机器人动作精准,与人类配合默契。“这背后,是中国电信的5G超低时延网络、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能力,保障了海量感知数据的传输与AI的实时决策控制。”工作人员介绍。

  另一边的“天翼AI眼镜”则配备五麦阵列与AI语音技术,可基于星辰大模型实现景点介绍、实时翻译等多模态AI识别功能。

  展会上,行业大模型与智能体、5G-A与AI的深度融合场景集中亮相,数智化未来的图景徐徐展开……

  人工智能热潮之下,信息通信业积极布局、谋求新机。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栾晓维介绍,中国电信实现通算、智算、超算及量子计算异构算力全覆盖,加快智算平台升级,推出全模态、全尺寸、全国产的星辰大模型,满足大模型选配、应用、场景创新等多样化需求,推出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30多个智能体应用。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介绍,中国移动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构建全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多模态“九天”通用大模型,布局50余款行业大模型。“过去十年,超过300万款App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未来,终端也会走向以Agent(智能体)为中心。”刘康预测,到2030年Agent数量将超过传统App,每个人都将拥有专属智能助手,这给运营商带来崭新契机。

  他认为,为更好支撑智算时代新场景、新需求,要持续繁荣终端和入口的生态:以AI重构各个行业的传统业务,丰富场景化供给;推进AI和5G-A入端;通过芯片与模组的成本整合降低AI的使用成本,推进AI应用繁荣。

  钟志红表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记者 崔 爽)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