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刀”销售渠道 外资品牌在华转型步入2.0时代

财联社9月24日讯(记者 刘阳)如果将积极拥抱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以提升自身智能电动化技术短板、增强市场竞争力视为外资品牌在华转型的第一步,那么对产品营销末端的经销商渠道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则标志着外资品牌在华转型已步入2.0时代。

9月24日,针对正在试点销售渠道调整措施为部分区域“单城单店”的消息,丰田中国方面表示,一个城市仅保留一家丰田合资品牌4S店,不仅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公司从效率、环保等角度来考虑的,“目前仅是一种尝试。”

此前一日,市场有消息称,丰田中国正在试点一项销售渠道调整措施——在部分“单城单店”区域(即,一个城市仅保留一家丰田合资品牌4S店),该门店被授权同时销售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数据显示,今年1-8月南北丰田合资公司累计销量约98万辆,经销商约1400家。

就在丰田中国试点销售渠道调整消息传出的同一天,福特中国宣布,将在上海设立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全面负责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按照计划,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将在2025年10月1日正式运营。同时,陈晓波将正式加入福特中国,担任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总裁,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

“成立全资的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是福特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方面做出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吴胜波表示。

尽管尚未披露渠道整合细节,但有接近福特中国的业内人士透露,合并后的销售服务渠道将更加突出“福特纵横”这一概念,并通过社群运营、个性化精品改装等拓展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无论是福特中国的‘合二为一’,还是丰田中国的‘试点’,都是外资品牌在华市场表现的缩影。”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今年以来燃油车市场有所复苏,但智能电动化转型的大势并未改变,“面对各自战略的调整及尚未完成的智能电动化转型,对销服渠道进行变革有利于经销商的降本增效,进而稳定各自的市场基盘。”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8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2%。8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4.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体现在终端市场,以合资品牌传统燃油车为主的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则大幅下降。《2025中国汽车经销商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百强经销商营收总产值同比下降2.5%,为17213亿元;受燃油车销量下降影响,新车销量累计652万辆,同比下降0.2%;百强经销商新车毛利率同比下降22.6%。

“部分传统品牌经销商不重视二手车业务,客户流失率较大,虽然售后还有毛利勉强能够对冲新车毛损,但叠加人员、市场、财务等费用后,导致税前利润只有-6.9%,亏损严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文思婧表示,另有部分传统品牌经销商得益于品牌优势、车型合理,平均新车毛利约1.5%,综合毛利率约2.1%;部分油电品牌兼营经销商新车毛利约4.5%。

面对转型压力,包括保时捷、奔驰等在内的豪华品牌亦已对各自的经销商渠道进行了调整。今年年初,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表示,奔驰将与经销商伙件战略性地主动实施网络优化,未来2年共同推进低效能网点合并。稍早之前,保时捷中国CEO潘励驰透露,将对保时捷中国经销商网络进行动态调整,网点数量从2024年的160家调整至2026年的100家,以适应市场需求,保证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