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甲骨文连签大单,Meta、xAI斥巨资自建,AI基建投资卷疯了

编译 | 许丙南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9月24日消息,AI模型的计算需求正引爆全球基础设施竞赛。路透社报道,英伟达近日宣布拟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亿元),以支持其 AI 数据中心扩张。另一边,OpenAI被曝已与甲骨文签订一项五年、总额约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预计自2027年起开始执行。

短时间内连续落地的巨额交易,叠加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超大单,显示AI基建已迅速进入“GW级数据中心+长期电力锁定”的新阶段。

在8月27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提到,到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3-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9-29.2万亿元),这意味着从芯片、网络到电力、冷却与土建的全栈产业链将持续扩容数年。

一、英伟达、微软甲骨文纷纷出手,AI基建竞赛升温

首先是英伟达。据路透社9月22日报道,英伟达计划对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亿元)。交易结构为OpenAI以现金采购英伟达的整机服务器与GPU网络系统,英伟达则获得其非控股股权。首批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亿元)将被用于设备采购,待协议落地后执行。双方目标在2026年下半年交付首个1GW算力机房,并逐步扩展至至少10GW。

其次是甲骨文。6月30日,甲骨文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中披露,签署了一份自FY2028起执行、年化超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0亿元/年)的云服务合同。9月10日,《华尔街日报》进一步报道,OpenAI与甲骨文达成总额约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万亿元)的5年算力采购协议,该协议2027年起执行。消息公布后,甲骨文股价多次跳涨,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一度登顶全球富豪榜。

最后是微软。早在2019年,微软便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并成为其独家云合作伙伴。几年间,微软累计投入扩至近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8亿元),其中大量以Azure云代金券形式出现。2025年1月,双方调整条款:微软不再是独家云服务商,但获得“优先承接权”,即当Azure满足需求时,OpenAI需优先使用微软;若无法满足,OpenAI可以引入其他合作方。

二、Meta、xAI加码自建算力中心,政府牵头5000亿美元项目

Meta方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提出,到2028年将在美国累计投入至少6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2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2025年的资本开支指导也上调至660亿至7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52亿至5184亿元)。

在落地项目上,Meta在路易斯安那州的“Hyperion”园区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亿元),已获批建设燃气机组和输电工程,并探索与核电的配套供能。其俄亥俄州的“Prometheus”园区则规划200MW燃气电站,预计2026年投用。同时,Meta还与谷歌云签订了一份6年期、总额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亿元)的AI云服务合同。

xAI则选择自建算力中心。在田纳西州孟菲斯,xAI正推进混合式数据中心建设,配套燃气轮机供电,并规划未来引入可再生能源以降低排放。

由于部分机组的排放许可仍在审批中,当地环保机构对其合规性提出质疑,并援引《清洁空气法》发出拟起诉通知。目前,NAACP(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与环保组织已发出拟起诉通知。

此外,美国政府主导的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也备受瞩目。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由OpenAI、软银(SoftBank)与甲骨文牵头投资,总投资规划高达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亿元)。现阶段,德州阿比林正在建设8座数据中心,最后一座预计2026年底完工。

OpenAI与甲骨文确认的4.5GW新增算力已纳入其中。但据彭博社报道,合作方在融资与选址策略上存在分歧,落地进度承压。

结语:巨头创企踊跃入局,AI基建资本竞逐提速

从微软的数十亿美元代金券,到甲骨文的超长期合约,再到英伟达百亿美元GPU直投,美国多家巨头正以超大规模投资快速绑定算力、能源与云服务,把AI基建推入“兆级投资”新阶段。

未来几年,算力红利能否真正释放,关键在于数据中心能否如期建成,以及电力供给能否长期稳定。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