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发布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点评:这不仅反映出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也凸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日趋完善,为能源转型与减排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华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二氧化碳捕集-燃烧后CO₂捕集吸收溶液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ISO 27927:2025)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碳捕集领域国际标准。
点评: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碳中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国际话语权突破。该标准为全球燃烧后CO₂捕集吸收溶液提供了统一的性能评估框架,将加速碳捕集技术规范化、规模化应用,助力全球减排进程。
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并网容量超2000万千瓦城市诞生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近日透露,随着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第二批次机组并网,江苏盐城新能源并网规模达到2034万千瓦,成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并网容量超2000万千瓦的城市。
点评:该成果凸显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国信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持续推进,不仅强化江苏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也为长三角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ESG观点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要保证ESG理念贯彻,必须加强立法
9月19日,以“理念与实践并行 发展同质量共生”为主题的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在会上表示,我国目前立法数量虽然较多,但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的专门法律仍相对不足。为推动ESG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完善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化的ESG法治框架。
点评:以上观点表明ESG发展正从理念倡导迈向制度规范阶段,法治建设将成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AI已逐步演进为贯穿ESG治理全链条的智能支撑体系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在推动企业实现既符合ESG目标又具备数字化转型过程中,AI(人工智能)技术不再仅仅扮演数据处理的辅助角色,而是逐步演进为贯穿ESG治理全链条的智能支撑体系;从治理结构搭建、战略规划制定,到风险识别与管理,再到指标追踪与目标落实,AI都深度嵌入其中,提供持续可迭代的智慧能力。
点评:这表明AI正成为企业可持续与数字化双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凸显技术赋能ESG的战略价值。
ESG行动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落地福建省首笔融资租赁ESG挂钩贷款
9月15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与厦门象屿金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落地福建省首笔支持融资租赁的ESG挂钩贷款。
点评:此举将环境、社会与治理绩效与融资成本挂钩,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行业示范意义和可持续发展价值。
ESG国际
印度拟斥资5.7亿美元助力钢铁行业脱碳
近日,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计划推出500亿卢比(约合5.7亿美元)的资助计划,以激励钢铁生产企业减排。印度钢铁部秘书表示,该计划将特别针对小型钢铁企业——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受基础设施项目浪潮和新房需求增长推动,印度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点评:此举既回应了快速增长的印度国内钢铁需求,也显示出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间寻求平衡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推动行业绿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