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他举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而在基础研究领域,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脑机接口领域,已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

这些年来,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很多前沿技术转化为了新产品新产业,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阴和俊表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十四五”期间,科技部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国加快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16.07米超大直径盾构机,不仅突破了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更实现了对地面建筑的无扰动,目前已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

在先进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总量达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矿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方面,我国持续深化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在信息领域,我国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技术和用户数保持全球领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为全球减碳目标作出中国贡献。

在筑牢未来产业成长根基方面,我国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促进了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已实现全面商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临床已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成为人口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阴和俊表示。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

科技部副部长龙腾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科技工作者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四五”期间,科技部门以天更蓝、食更优、行更快、更健康等目标进行了系统性布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在天更蓝方面,围绕实现绿水青山的目标,部署了环境污染防治、长江黄河绿色流域构建等重点任务。

比如,通过科研攻关,搞清了京津冀及周边重污染形成机制,中长期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显著提升,精准防治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了18%。

在食更优方面,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等目标,部署了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等重点任务。

例如,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小麦、玉米、水稻等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实现了抗病、抗干旱、品质及丰产性的协同提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创新梯田水稻、丘陵玉米、山地果蔬等生产智能装备及系统,研制大马力动力换档拖拉机等,填补了我国大型农业高端动力装备的空白。

在行更快方面,围绕交通绿色化、智能化,部署了交通载运装备、川藏铁路关键技术等重点任务。关键设备研发取得突破,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不断刷新“中国速度”;C919实现从“首飞”到“首航”,再到“常态化商业运营”,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过1000架。交通基础设施建造取得新进展,川藏铁路开创了在极端复杂环境下一整套领先世界的建造技术、标准和装备体系。

在更健康方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部署了高端与应急医疗装备、新药创制等重点任务。

比如,研发了全球首款5.0T全身扫查磁共振医疗装备,大幅降低了检查成本;研发了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实体瘤双抗药物,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疗选择,减轻了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科技创新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持续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产出更多可用好用的创新成果,让科技更有温度,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龙腾强调。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