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美团的小美给我做了半天助理

作者|江宇

编辑|漠影

智东西9月17日报道,近日,美团正式公测其首个生活类AI Agent“小美”。

作为首个大厂出品的生活类AI Agent,小美究竟能做什么、体验如何,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好奇。无论是小美的微信服务号还是小红书官方账号,评论区几乎都在求码,用户纷纷表示“一码难求”。

整体而言,小美的功能简洁、轻便,用起来也完全改变了过往点外卖的习惯:不需要用户点开App翻菜单、不用筛选商家和商品,也不用设置优惠券或查找历史订单,只要用自然语言说一句需求,它就能精准理解、完成下单流程,附上推荐理由和图片菜单。

智东西也拿到了“暗号”(邀请码),第一时间实测,从点咖啡、安排早餐,到出差订酒店、公园推荐路线,看看这位“AI生活助理”究竟能做多少事,又有哪些地方还不够聪明。

一、不用点进APP,只说一句话就能点好餐

对习惯了手动点外卖的用户来说,小美的操作方式更具“AI感”,没有界面、无需点击,只说一句话,它就能帮你完成整套流程,这种体验跳脱了出原有产品的使用习惯。

过去,在美团或者饿了吗上点外卖,其实更像是在逛一个线上商场:打开App、搜索关键词、浏览商家、点进菜单、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确认配送、完成支付。虽然这些步骤大家都不陌生,但每一步都要动动手、想一想,流程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小决策”。

而小美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先逛再买”的模式。它就像一个AI生活助理,用户只需要说一句“帮我点个低脂晚餐”或者“我要一杯不含咖啡因的饮料”,它就能自动理解需求、筛选商家、推荐合适商品,连支付都在对话里直接完成。相比传统App界面操作,它没有让用户“更主动”,而是让用户“更省心”。

哪种方式更好,或许见仁见智。但就“省事”这个维度而言,小美确实把点外卖这件事,推进到了一个更极致的阶段:不需要搜索、不需要比价,也不需要决策疲劳,只要把需求说出来,它就能把结果送过来。

对于赶时间、没空操作App的场景来说,比如地铁上、会议间隙,这种一句话搞定的方式,无疑方便得多。

智东西这次也试了试较为明确的指令:“我不喝美式,找一家离我最近的瑞幸推荐一杯饮料。”

在体验开始前,用户需要授权小美获取精准定位信息,并完成与美团账号的数据绑定。这是它完成下单任务需要的基础权限。

在这类意图明确的语句下,小美的响应速度较快,能够结合定位自动筛选附近门店,推荐符合条件的饮品,并在对话界面内直接生成可支付的订单。

由于小编当前地址尚未在美团App中保存,就需要手动添加配送地址,不过整个流程无需跳转,在小美界面内即可完成,整体交互较为顺畅。

跟美团App比,小美的订单页多了一点灵活性。用户可以在它推荐的基础上直接加购其他商品,不用像美团那样先放进购物车再一块结算。这点体验上是轻快了不少,尤其适合用户额外“加购”的场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美处理多订单任务中的不足。

不过细看价格那一栏,小美虽然能识别账号里的红包并自动抵扣,但没把红包“膨胀”这一步做进去。毕竟现在外卖平台满减、膨胀、凑单这一套操作早成了用户习惯,小美这边还不太跟得上节奏,多少会错失外卖大战的“羊毛”。

整体操作算是流畅的,推荐完成后,右下角那个“OK”按钮显得非常醒目,点一下就能直接进入支付,支付页也跟美团App几乎没区别。

整个过程看下来,像是一个能听懂、可执行的外卖助手,虽然还有些优惠逻辑没接上,但主流程已经能跑通。

二、不止是点饭,它甚至可以规划你的日常

如果进一步探索小美的能力,会发现它远不只是“能下单”的AI助手,它还可以帮用户安排日程。

比如智东西试着给小美布置一个简单的生活任务:“安排下周工作日每天早上8点送早餐到公司。”从交互来看,小美确实识别出这是一个周期性日程任务,并根据要求给出几套早餐推荐方案。

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它并没有先询问具体的公司地址,而直接开始推荐,导致系统默认的门店不一定能送达。

更重要的是,小美目前还不支持“预定+定时配送”这一完整闭环。即便用户确认了其中一套早餐方案,它也无法帮你锁定并预定下周的配送订单,而是以“待办事项”的形式把这个推荐挂在日程里,到点再提醒用户来手动确认选购。这种做法更像是一个“闹钟+菜单提示”,真正的下单动作,还是需要用户亲自完成。

从这个角度看,小美虽然在“理解需求和组织任务”上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但在“自动执行”这一环节仍然有明显缺口。

在安排日常之外,小美也延续了美团出行场景和即时零售的各项能力。智东西试着给出一句指令:“订个离国贸近的酒店,每晚不超500。”小美能迅速识别其中的价格区间和地理需求,调出几家匹配的酒店,附带价格、位置、简要评论、图片,以及入住退房时间等基本信息。当用户进一步选中其中一家酒店后,小美还会自动补充可选房型,并展示床型、面积、有无早餐等具体信息。

点击订单下方的房型栏,就能进入详情页,对照图片和配置进行确认。这一设计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开盲盒”的风险,用户确认旅客信息后即可完成下单。

智东西又测试了另一种模糊指令:“找个附近适合散步的地方。”小美没有简单地推送热门景点,而是进一步分析“附近+适合散步”背后的隐含需求,综合考虑距离、安全性、配套设施等因素,推荐了几处步行距离可达的公园绿地,并提供导航路径,用户可以直接在小美内部调起美团地图,点击即走。

它还能帮用户完成一些长期规划类任务,比如“订购一周低脂晚餐”或“准备几天健康食材”。在这种较模糊但有方向性的表达下,小美会尝试从用户历史订单、消费习惯中提取偏好,结合食材营养结构给出组合建议,并自动整理成待购清单或下单入口。与传统在美团APP里手动搭配、逐条筛选不同,这种“AI助手+外卖APP”对接的方式,省去了反复比对的麻烦。

当然,自动化的背后也意味着牺牲部分“主动性”。用户无法像在美团中那样自由比价、查看全部用户评价或联系客服。

可以说,小美开始具备了成为“数字生活助理”的雏形。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在学习用户的生活方式,从“点什么”到“怎么安排”,逐渐拓展边界。

三、美团自研大模型,为吃喝玩乐专门定制

之所以小美能理解这么多场景中的模糊指令,关键在于它背后的“大脑”是美团自研的Longcat大模型。作为一款MoE架构模型,Longcat总参数量达5600亿,但每次推理激活约270亿参数,具备较高效率与较低计算成本。重要的是,它并非用泛互联网文本训练,而是扎根本地生活,吃下了美团内部海量订单、商户、用户行为等真实数据。

这意味着,它知道用户所说的“点一杯霸王茶姬中我最爱喝的那一款”不是一句通用指令,而是真实菜单项的个性定制,它能准确调出历史订单、读懂订单记录;小美也还可以在导航、推荐、支付过程中不跳出App,这靠的是美团的系统级接口调用能力。这些底层能力,不只是让小美“会说话”,而是让它真的能“把事办了”。

就模型能力而言,小美也偶有“跑偏”。在小红书邀请码“争抢”热度颇高的时候,也有不少网友在该平台晒出不靠谱的案例。

小美虽然具备理解模糊需求、调度服务能力,但本质仍是基于大模型和系统规则运行。一旦面对语义边界模糊、信息不足或缺乏上下文的指令和未覆盖的功能,反而会放大逻辑上的错误。

结语:生活类Agent,站在了AI生活落地的前线

作为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AI Agent产品,小美无疑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不支持定时预定、红包不能膨胀、偶尔抽卡式错乱、部分复杂指令还会“读不懂”等。但也正因如此,它提供了一个观察AI真实落地表现的前线窗口。

在真正走进用户生活的过程中,生活类Agent不是一步到位的产品形态,而是需要长期调教与持续打磨的演化过程。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