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制菜”低讨论度说,网友反感的是西贝贾国龙行事风格

文丨师天浩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西贝发出了正式道歉信,罗永浩宣布了“放弃进一步追究”有意终止话题,多个部门也对“预制菜”概念进行了相关发声。

回首这起突然发生的舆论风波,表面看围绕西贝是不是“预制菜”的大讨论,究其本质是网友对“爹味”企业家又一次的反击。一个习惯了“爹味”处世的企业家,用过激的言行,一步步让一起本不该爆炸的舆论话题持续发酵。

从社会情感上来讲,餐饮业一直是标准的服务业,客户具备天然的优越感。从社会文化上来讲,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都是赞扬以弱胜强。在西贝贾国龙罗永浩的这起话题战中,前者的强势态度,会很容易触发同为“消费者”的网友反感情绪。而罗永浩本人弱于贾国龙的现状,也让身为弱势者的罗,收割了更多“民意”的支持。

加之罗永浩作为资深意见领袖,本就能说会道。而贾国龙作为成熟企业家,过去并未卷入到类似舆论风波中,处理舆情的能力明显不足,整个事件的戏剧性拉满。

01

有人关心“预制菜”吗?

西贝贾国龙和罗永浩之所以隔空交战,其争议核心就是“预制菜”。9月10日,罗永浩在西贝用餐后,在个人认证微博上评价“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等观点,此举引起贾国龙的关注。

随后贾国龙对此表示“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称“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加之后续向媒体开放后厨,源源不断的各种报道出现在网络上。

作为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同样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大量的菜品原料要冷冻,做菜时需要先解冻然后制作。加之大多数商场禁止明火,西贝电磁炉炒菜也被媒体“爆料”出来,很快舆情向批评西贝、贾国龙的观点倾斜。

起于预制菜的这场风波,大众关心的真是预制菜吗?从现在的热度走向来看,这只是网友关心的一个话题点,真正让外界持续关注是因为西贝过激的反应态度,及罗永浩较为厉害的话题输出能力。

微信指数

从微信指数上查询“西贝”“预制菜”“罗永浩”“贾国龙”四个关键词,发现受这场舆论话题影响,四方的网友关注热度都有所上升。然而从四个热词的走势来看,大众对预制菜的关注热度,并没有远超其他三个关键词,足以证明这起事件网友关注的焦点,还是在于各方偏激的应对方式上。

考虑到各部门对预制菜发表相关看法,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报纸也在同一时间关注预制菜概念。可以说,若不是贾国龙比较强硬的应对言行,整个事件未必能够引起如此大范围的讨论。

02

贾国龙行事风格“错”在哪?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利益被重视,越来越多过去习以为常的“爹味”,现在被网友花式调侃。

所谓的“爹味”,是指一些人惯常以居高临下语气和他人,及公众交流。

“爹味”在网络语境中多作为贬义词使用,常用于批判单向权威输出、不尊重沟通对象的行为模式。

对于预制菜,除了极少部分人,大多数都有印象,甚至很多人在电商平台上也有过类似消费。由于一些品质低廉预制菜带来坏口碑,加之很多人认为饭菜只有现炒现做才新鲜、好吃、健康,导致大众观点里对预制菜是批判态度。

作为知名餐饮连锁西贝的创始人、董事长,一步步把西贝从小做到大,贾国龙对企业的情感必然远胜于大多数人。或正因为这种情感,导致他获悉网络知名人士罗永浩的微博内容后,断然采取了较为激烈的应对方式。从现在的局势观察来看,贾国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错误:

1、责任感较低;贾国龙在罗永浩发布微博之后,曾有“生意不做了也要刚到底”的言论。这证明对于现在的舆论困境,贾国龙本人并非没有准备。作为一个企业家,因为企业创办比较成功,财务自由使其可以用更为“任性”的态度处世。不过,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只要一天“在岗”,就要随时以企业利益为最大考虑因素。

从一个老餐饮人的视角来看,当被人指责几乎都是预制菜后,愤慨情绪是难免的,想要反击也是人之常情。但从一个企业家角色考虑,因为情绪而不顾企业品牌危机、名誉损失,断然的发动争议,这种行事方式不是合格企业家该有的职业素养。

2、行事过于莽撞;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9月12日,贾国龙就宣布开放西贝后厨。这种决策背后,展现了贾国龙对西贝的自信。然而,如此仓促的决策,也展现了贾国龙的莽撞性格。在前期西贝和媒体互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匆忙的开放后厨,直接把西贝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在舆论中负面信息天然比正面信息更容易获得传播,加之大多数媒体会在情感上倾向于罗永浩,更加重了西贝因为这次匆忙开放出现新“黑料”的可能性。

3、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企业做到一定体量,就具备了社会属性。同理,企业家因为个人名下企业的扩张,也会从单纯的企业管理者身份,逐步过渡到公众人物这一角色定位。对于一个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自然人,理应具备符合大众期待的人文关怀的素养。

从性质上来说,罗永浩虽然是公众人物,但微博上对西贝的批评,主要身份是一个普通消费者。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他没有义务全方位了解一家企业,也可以凭借个人主观感受,发表倾向性的评价。

如果是一个有着基本人文关怀的企业家,会忽视罗永浩的网络名人身份,“发现”罗普通消费者的事实,这样就不会“如临大敌”,因为过激的言行,把自己和西贝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就算是遭受了社会知名人士恶意的攻击,考虑到自身服务企业色彩,贾国龙也应该采用更低调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说,通过私下协商,让罗永浩改变态度消除影响。比如说,强调自身观点,但并不用起诉、反击等形式处理该事件。

总结的说,这件看起来是预制菜大讨论。背后是一个爹味企业家,因为激进言行,惹怒社交媒体诸多人群,最终导致了现在较为被动的局面。从性质上来说,罗永浩毕竟只是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发布了一些主观性很强的言论,虽说对西贝不太公平,大体上是大众可以理解和接纳的范畴。

一直感受到“委屈”的贾国龙,应该认知到自身企业家职业身份,和公众人物这一事实属性,成就让你获得衣食无忧的物质条件,在舆论场上却是“减分”的影响。贾国龙如何调整个人定位认知,已经是西贝解决这次舆论危机关键所在。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