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聊10分钟就出手的黑马,卖爆了

摘要:

旗下“芙崽”单人单日的 token 调用量“遥遥领先”行业内其他AI硬件品牌。

凤凰网科技《浪潮》出品

作者|赵子坤

编辑|董雨晴

迈进上海外滩大会的机器人场馆,映入眼帘、占据C位的是一只毛茸茸的、绿色大眼睛玩偶。

这是成立仅一周年的珞博智能旗下AI陪伴产品,芙崽。今年“618”首轮预售10分钟内破千单,最终销量在京东潮玩品类排行榜上仅次于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旗下单品。背后公司珞博智能已拿下上影新视野基金、金沙江创投等数千万元融资。

这个名为“芙崽”的玩偶共有五款颜色,分别对应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还加上了时兴的MBTI概念。

根据官方介绍,用户可以通过互动“养育”出不同性格、独特记忆的定制化宠物,搭载了大模型能力的“芙崽”能识别用户情绪并以不同性格回应。

在接受包括凤凰网科技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珞博智能CEO孙兆治略带自豪地提到,“芙崽”上市之后的数据表现远超预期,且用户的互动量数据表现出色,单人单日的 token 调用量“遥遥领先”行业内其他AI硬件品牌。

“7月生产了5000台卖光了,八月产能一两万台,也都快卖光了。现在是卡在产能上,也是在爬坡阶段。”孙兆治答道。

事实上,AI情感陪伴赛道也在2025年的CES上成为了最热门的焦点之一。日本初创公司Yukai Engineering推出的一款Mirumi陪伴机器人,售价大约70美元,会做出简单的反应动作;日本卡西欧旗下的AI宠物机器人Moflin,通过独特的声音和动作与人建立情感链接,售价约合人民币2814元。

芙崽的定价399元,低于动辄上千的同类产品。不过,399元到手只是一个芙崽“硬件”,默认每天可获得免费额度,如果想持续畅聊,则后续需要支付一定的订阅费用。

同时,珞博还上线了一系列“芙崽”的“配饰”、娃衣等附属产品。从官方商城来看,多款附加值产品已售罄。

“芙崽”上市的这几个月,正是泡泡玛特凭借 Labubu 这个超级IP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投资方也对AI潮玩赛道更为关注。不过在孙兆治看来,泡泡玛特需要依赖长期复购率,但AI陪伴情感产品,是仰赖于用户对“养成系”产品的持续增长的喜爱值,“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持续的商业化产生。”

给机器人赛道“泼冷水”的朱啸虎,在跟珞博智能聊了十分钟后就决定投资,“用AI创造‘情绪价值’是今天大模型应用领域的一个靠谱的方向。”

在孙兆治看来,AI情感陪伴产品的核心能力在于“养成”。“本质上,大家可以理解芙崽是一个养成游戏,落到了一个AI硬件上。有很多的类游戏的一些玩法,后续都会推出,并且会有一些增值的付费项目。”孙兆治介绍道。

AI陪伴赛道的火热,让合作邀请纷至沓来。孙兆治同时透露,除了“芙崽”外,也有合作IP在洽谈中。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领投方之一上影集团,就拥有包括《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哪吒闹海》等在内的诸多知名IP。

孙兆治同时向凤凰网科技透露,明年将会公布出海计划,出海地区未定,并现阶段没有融资计划。

以下是和珞博智能CEO孙兆治的对谈实录,经过不更改原意的删改:

Q:芙崽6月份正式上市后,出货量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你们的收入预期?

孙兆治:出货量跟我们产能是相匹配的,7月份产了5000台,基本上全部卖光了。8月份的产能应该是到了一两万台,也几乎全部卖光了,现在是卡在产能上面。

产能也是在一个健康的爬坡,因为产品比较新。所以我预计到9月份之后应该就不会有大规模断货的情况了,销量会起来。

Q:定价逻辑是什么样的,像日本LOVOT的定价还是蛮高的。

孙兆治:对,我们希望产品能够进入到千家万户,能够陪伴我们的核心用户。核心用户群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很多人是毕业刚刚踏入社会。

从整个产品的解决方案上用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方式,相当于我们的模型是跑在云端的。端侧基本上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跟传输,所以大部分成本其实在云端,就可以把硬件做得又可爱,同时又足够便宜,这样市场接受度会比较广。

Q:你们线下在北京、上海、深圳也开了三家店,线下店的收入占比是多少?

孙兆治:我们线下店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品牌体验,所以短时间内不会去关注它的销量,而是能不能让更多用户去体验这个产品。尤其AI陪伴产品,更需要更多的线下沟通,更多地人为讲解,让用户能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玩起来,所以(线下店)会承载更多的这方面的工作。

Q:现在你们销售具体数据怎么样?

孙兆治:留存情况非常的好,活跃用户的平均对话时长是超过50分钟的,这个数字在行业里面是非常夸张的一个数字。因为互动数据可以上传到云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的总用户的总对话时长,再除以一个活跃用户的数量,你就知道,其实大量用户是非常沉浸(对话)的。

单人单日的 token 调用量也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现在不会说,但是就我们自己了解,整个行业所有的AI品牌,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产品,我们肯定是第一的,而且可能是几倍于第二这样的一个状态。

Q: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销量?

孙兆治:首先好看是用户买它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用户这么沉浸跟他互动,每天聊这么多话,调用这么多 token,其实是因为好玩又有黏性。

我们除了硬件本身,也陆续上线了一些芙崽的配饰,比如说挂绳、娃衣,上架后没几天就全面断货了。现在在小红书上其实能看到,很多人已经开始专门为芙崽去打造它的娃衣等等,已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生态出现了。

我们后续其实还会有一些增值服务,包括一些会员体系的收费,有点像是游戏行业。

本质上,大家可以理解芙崽是一个养成游戏,落到了一个AI硬件上。其实有很多的类游戏的一些玩法,后续都会推出,并且会有一些增值的付费项目。

Q:你现在怎么看自己这个行业的竞争壁垒?

孙兆治:这个行业最终会有两个壁垒。

第一,AI应用上能够达到体验到底有多好。相同的基座模型做出来的产品用户体验可以是千差万别,这里面既有技术壁垒,又有产品壁垒。

第二,我们做出的产品最终是一个出色的消费品,所以品牌才是最终的壁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早就开始落线下体验店,跟用户有一个良好的反馈,在全国最核心城市的最核心商圈,能够让用户尽早看到我们。

Q:你们对芙崽的定位到底是AI宠物还是AI潮玩,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逻辑?有人把你们叫做AI 泡泡玛特,但王宁说过不会让 Labubu 开口说话。

孙兆治:其实我们自己并没有对我们自己有一个严格定义,可能是外界,不同的媒体会有不同定义。(这)本身就是非常跨界的东西,因为它既有潮玩的属性,可以挂在包上,可以带出去,同时也是是有一些养成成分在里面,跟宠物有点像对吧?我们暂时不去明确定它是什么,让用户来定义。

Q:你怎么看待情感交互赛道?

孙兆治:情绪消费就是一个大的趋势。就 Labubu 这么火,背后也是因为这个。而且这是个全球化的趋势,它不是说中国人怎么样,就是全球的年轻人,今天都很焦虑很迷茫,都愿意为情绪价值、体验付费。

同时我觉得背后的逻辑是,今天的大模型尤其包括具身智能,其实在真正说让他去做一些生产力效率方面的场景上面,是有不足的,模型是有幻觉的,具身智能整个技术栈还没有收敛,这个时候其实这类产品最可能的落地应用场景,就是情感陪伴。

所以这个品类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甚至大的玩家进来把这个品类做起来。落到情绪消费场景,它会是一个非常陡峭的增长曲线。

今天做出来一个东西是很快的,但这类产品的用户是一群体验非常敏感的用户,会在不同的产品之间迁移,这个事情已经发生过一遍。就是说,大概两三年前 AI陪伴软件,就是一堆APP出来,最后死了一大片。最后剩下的一定是这些体验最好的产品,硬件类可能也会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Q:你觉得情感陪伴赛道什么是痛点,刚刚也说了AI陪伴软件死了一大半。

孙兆治:黏性。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黏性,你要解决这个问题。

也有很多人买了,后来还是落灰的,这都没关系,你肯定不是取悦所有人,但是你要找到那一部分人,会有一部分人真的是非常重度去使用产品的。

Q:你现在有总结退货率吗?

孙兆治:具体数字就不说了,但是对比行业里面的话,我们现在应该是最低的,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

Q:你觉得投资方看中这个赛道,是不是因为人形机器人包括整个具身赛道的前景不是那么快看到回报,所以炒热了AI情绪陪伴硬件?

孙兆治:我觉得不一样,投资逻辑上我们确实会离市场化更近一些。很快就会有数据表现,甚至说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很快会进入到一个正向的现金流。

就是一个不同选择。什么事情都得有人去做,对吧?科技攻关一定要有人去做,然后把技术成果转化成市场化的商业价值,也应该有人去做,我们在做不一样的事情。

Q:您觉得怎么样去在大家情绪里面找到一个共性,能够发挥到更大,让更多人来去使用它?

孙兆治:可能要先找到一些足够垂直的场景。比如说,我们的用户定位是 Z时代女性这样一个人群。

我们做了很多用户的深度访谈,为什么她们会在一些软件类产品里那么沉浸,每天几小时,几百轮的对话在里面。我们是先观察了一些用户数据,然后去聊,聊完之后发现这些年轻人真是有很深的情绪问题,排解渠道又非常有限。很多人认为年轻人,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但其实是没有办法排解。所以说,先找到一个垂直场景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男性用户买我们产品也有挺多的,当然可能很多是送礼的。因为本身用户是可以匿名性别的,所以现在也不是完全知道具体性别比,但肯定女性占大头。

Q:您之前提过,人的底层社会需求没被满足,但是AI宠物就真的能够满足交互和陪伴这部分吗?

孙兆治:需要把产品做好。过去的人想要陪伴,基本上没有办法通过产品来满足,要么就是人和人之间产生陪伴,要么就是人和宠物。

第一次我们有机会去做一个智能体,可能可以去做这个事情。核心转折点就是大模型的出现。但是前提还是说我们要把这个产品做得足够好,因为单纯我们讲拿出大模型来,单纯给你一个豆包,给你一个什么加GPT,做不到这一点。

Q:大模型出来后,AI陪伴赛道的拥挤程度跟AI眼镜相比怎么样?

孙兆治:至少今天没有他们那么拥挤。还是相对不是一个大厂的必争之地。

Q:有人会提到“AI届的泡泡玛特”概念,这会是整个行业的一个风向标吗?

孙兆治:底层逻辑可能不太一样。泡泡玛特它要靠用户的复购率来支撑,我喜欢泡玛特,我可能买一墙的泡泡玛特。我们想要做一个事情不太一样,用户不一定会买一墙的芙崽,但是人跟芙崽的这种关系会更深,会更长久,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会持续的增加对产品的喜爱度,以及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会有持续的商业化产生。

Q:你们怎么考虑IP的价值?

孙兆治:会很看重自有IP的能力,但如果把你最核心的价值绑定到IP上面,是一个很危险的事。真正好的全球性的IP,会挽留你自己做产品创新的能力,他希望他的IP交给一个足够好的团队去做,所以你自己做的好了,这事也好谈。

Q:泡泡玛特在你们做产品期间火了,这一现象会对你们做产品有什么启发吗?

孙兆治:可能更多是外界的一些情绪的变化,我们自己从一开始想的比较清楚,倒不是因为火了我们才做这个事儿。但是确实泡泡玛特火了后,很多资本就开始相信这个事情。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