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苹果总部,我们上手体验了今年四款全新的 iPhone,直接说感受——
和以往一条大道从标准版通往 Pro Max 不同,今年的 iPhone,的确是近年来最丰富有趣的一代,也是最值得「等等党」出手的一代。
这是 iPhone 的「大年」,也是 iPhone 走向「多样化」的元年,在这个热闹的十字路口,选择变多了,也变难了。
在体验后,爱范儿也总结了这篇指南,帮你拨开迷雾,找到那台最适合你的 iPhone。我们的深度评测将在下周发布。
先说结论,方便对号入座:
iPhone 17(6000 档):有高刷,A19 芯片,等等党的全面胜利。如果你习惯一台手机用好几年、「花小钱办大事儿」,那么 iPhone 17 标准版颇有成为新一代钉子户的潜力,同时也对钱包最为友好;
iPhone Air(7000 档):如果你想要一台极具个性的手机,并且不在意续航和拍照,那么集精致与手感为一身的 iPhone Air 就是你的不二之选。但 eSIM 的相关政策和可用情况,也会为你的使用增加一定负担;
iPhone 17 Pro / Pro Max(9000 档及以上):但凡你有影像需求,那就无脑选择 Pro 与 Pro Max——全 4800 万像素三摄,ProRAW、ProRes RAW 等专业格式,拍照/视频生产力拉满。配合 A19 Pro,这代 17 Pro/Max 是创作者和重度游戏玩家准备的「毕业级」装备,目前 iPhone 队列中集大成的存在。
目前,关于 iPhone Air 的 eSIM 还有诸多问题等待回答。我们也整理了一个 eSIM FAQ,信息截至 9 月 11 日早上,仅供参考:
国行 Air 在境外用当地 eSIM?
✅ 国行 Air 在境外可以激活当地 eSIM(必须开启定位)。
外行 Air 在中国用联通 eSIM?
❌ 外版无法安装配置文件。仅国行 A3518 型号 iPhone Air 能在中国通过 eSIM 激活。
国行 Air 在境外用联通 eSIM?
❓ 不确定,取决于中国运营商 eSIM 的国际漫游业务情况。
外行 Air 在中国用境外 eSIM?
✅ 但需要在境外激活,同时境外运营商提供支持中国的国际漫游 eSIM 业务。
国行 Air 在中国用境外 eSIM?
❓ 不太乐观(监管因素),结合 iPad eSIM 来看,即便允许,条件也非常苛刻,激活时需在境外,同时运营商提供国际漫游 eSIM 业务。
外行 Air 在境外用联通 eSIM?
❌ 根据官网信息,只有国行 A3518 能激活联通 eSIM。
iPhone 17:今年最值得购买的水桶机
这么多年来,iPhone 标准版一直有个意难平:没有高刷。
作为「旦用难回」的功能,高刷可能不如芯片、影像那样显眼,但它对体验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的——习惯了高刷屏的丝滑流畅,再回到 60Hz,眼睛就会立刻抗议。
正所谓,由奢入俭难。
而在之前,苹果的策略一直是把最好的屏幕和长焦镜头、LiDAR 这些专业功能牢牢绑在一起,结果就是许多人为了屏幕,不得不硬拔预算,入手 Pro。
今年,这块最后的短板,终于得到补齐。苹果的「良心」,已经下探到 6000 元价位了。
ProMotion 高刷新率的下放,让 iPhone 17 标准版的屏幕刷新率终于来到了最高 120Hz。
这个数字带来最直观的改变,是 iPhone 17 标准版变得跟手了许多。
根据爱范儿在现场体验区的上手感受,快速划过屏幕时,文字和图片不再有明显的模糊拖尾;在应用切换时,动画过渡也更流畅顺滑,操作过程更自然,让日常的每一次操作看起来更清晰、更轻快。
当然,为了产品线的区隔,iPhone 17 搭载的 A19 处理器,按惯例还是比 Pro 系列的 A19 Pro 稍逊一筹,不过比前代性能和功耗都有所提升,完全足以应对日常使用。
另外,iPhone 17 的屏幕也将与 Pro 系列看齐,从前代 6.1 英寸来到 6.3 英寸,亮度来到了 3000 尼特,同时前置摄像头的尺寸是前代的两倍,换为了方形 CMOS 传感器,并升级到 1800 万像素,上一代独属于 Pro 系列的 48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也来到了 iPhone 17 标准版上。
可以说,今年的 iPhone 17 就是没有长焦的 iPhone 16 Pro。
最后,iPhone 17 标准版的起步存储为 256GB,起步价格为 5999 元。
如果考虑到部分地区的国补,17 标准版 256GB 的价格可能会来到 5499,如果再叠加部分老机型的以旧换新,可能一个 iPhone 12 Pro 用户的换机成本只需要两到三千,却能换到最新的 A19 芯片、8GB 运行内存和新的影像系统。
这样的 iPhone 17,是等等党的强力起钉器,注定也会是未来好几年里的最强「钉子户」。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今年的 iPhone 17 标准版是最值得购买的机型,这是一台不再让人纠结的「水桶机」,努力补齐了最后的短板,也守住了大多数人的钱包。
它最适合的,是那些务实、理性的用户,如果你手握 6000 至 7000 的预算,离不开苹果生态,希望手机能用得久一点、舒服一点,但又觉得 Pro 系列的很多功能(比如长焦、LiDAR)对自己来说是不必要的需求。
那么,今年的 iPhone 17 标准版,就是那个最稳妥、也最聪明的选择。
iPhone 17 Pro / Pro Max:这一次,Pro 得很彻底
如果说标准版的升级是「补齐」,那 Pro 系列的进化,就是一次彻底的「起飞」。
最大的惊喜,毫无疑问来自藏在全新横向 Deco 设计中的那个三摄模组。
过去,即便是 Pro 系列,在广角、超广角和长焦之间切换时,你偶尔也能感觉到画质和色彩上的不统一。而这一次,三颗 4800 万像素主摄级别的传感器,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论你是在录制视频时平滑地从超广角变焦到长焦,还是在拍照时切换不同焦段构图,都能获得几乎同样出色的画质和细节,各焦段镜头切换时的「跳跃感」将不复存在,画质保持高度一致,整个影像体验会变得前所未有地连贯。
更值得一提的是,Pro 和 Pro Max 独占的那颗全新 4800 万像素长焦镜头。它的原生焦段是 4×(约 100mm),加上无损变焦,最高可达 8× (约 200mm)光学级效果,同时 CMOS 尺寸比前代的 5× 长焦增加了 56%,远摄能力直接翻倍,解析力也获得了提升,进一步拓展了 iPhone 焦段的可用范围。
同时,iPhone 17 Pro 与 Pro Max 可以拍摄 ProRes RAW 格式视频,这是一种相当专业的视频格式,拥有极大的后期空间。
另一边,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配合满血 A19 Pro 芯片,无论是日常轻量级操作,还是影像创作或大型游戏这样高功耗场景,都能提供苹果阵营最佳的使用体验。
当然,今年 Pro 型号在售价和起步规格上也有微妙变化——iPhone 17 Pro 的起步内存来到了 256GB,售价为 8999,比前代的 128GB 起售价高了 1000 元,看齐前代的 256GB;
而 iPhone 17 Pro Max 的起步价为 9999。
上 Pro 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也算是一种变相涨价了。
所以问题来了——Pro 和 Pro Max,适合谁?
对于今年的 Pro 和 Pro Max 来讲,芯片、影像系统以及机身材质一模一样,屏幕尺寸和电池容量是唯二的区别。
如果你手握九千元以上的预算,且对影像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经常拍视频,抑或是演唱会常客,对长焦有较大需求,那么就可以跳过标准版,直接上 17 Pro——
Pro 的意义,就是用绝对的性能,抹平现实与创作欲之间的距离,你可以收获 ProRAW、Log 等专业影像格式,拥有更多的后期空间,以及更大的焦段可用性。
而如果你极其看重续航,或者是重度手游或影音用户,追求大屏沉浸和持久续航,那么配备 iPhone 序列最大电池和 6.9 英寸屏幕的 Pro Max,才是你的最终答案。
iPhone Air:Fold 的试验品,市场的新试探
在如今这个信奉「多即是好」的时代,当所有手机都在比谁的摄像头更多、电池更大、机身更重时,iPhone Air 的出现,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像乔布斯从牛皮纸袋里抽出的第一代 MacBook Air 一样,iPhone Air 同样做出了取舍——
唯一的摄像头,意味着你放弃了长焦和超广角的便利性;更薄的机身,也几乎注定了它的续航不会是第一梯队。
5.6 毫米的厚度、超薄的电池以及背部那颗孤零零的摄像头,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这是一台性格鲜明、定位大胆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 iPhone Air 上,苹果选择搭载曾经独属于 Pro 和 Pro Max 的 A19 Pro 芯片,为这个超薄新机型配备了强悍的性能。
之前爱范儿的报道和分析来看,iPhone Air 的出现有两个目的——
近年来,iPhone 的创新趋于平稳迭代,饱受创新缺乏的诟病,但智能机已经进入平稳期,哪怕是苹果也跳不出这个循环,如果在已有机身上玩不出花样,那就另起炉灶,重新定义一个机身,以此来看智能手机市场是否还有可以拓展的空间。
部分调查结果,也为苹果的试探提供了一定的底气——
SellCell 的调查中,有 47.5% 的人表示 iPhone Air 机身变薄电池缩小「可以接受」,但与此同时在愿意升级的原因中,现有手机续航不够用的占比,高达 53.2% 的用户。
这个数据表明,在一群追求「水桶机」的用户之外,还存在着将近一半的另一群人:他们对手机的「感觉」——握在手里的感觉、放在口袋里的感觉的重视,超过了对功能和续航的执念。
而另一个目标,则是实验。
据多方消息称,苹果打算在未来推出折叠 iPhone,对于折叠屏这样形态与直板机型完全不同的手机而言,设计思路也会相应改变,如此多的元器件、电池、影像模组,怎么高度集成在极低厚度的设备中?
此时,iPhone Air 就是一个无比合适的试验田,为折叠 iPhone 的设计与制造积攒宝贵的经验,并加以验证。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机型最后取名 Air,而没有加入 17 家族的序列中的原因。
那么,这台极具个性的 iPhone Air,适合谁呢?
其实,刚刚的分析中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如果你不在意手机的影像能力,平日里只有扫码需求,也没有续航焦虑,同时想尝试一些新鲜东西,或者追求一定的精致与差异化,而且恰好手里有 8000 元以上的预算。
那么 iPhone Air 是个比其他版本都更有个性的选择。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Air 没有实体 SIM 卡槽,而 eSIM 只有中国联通支持,需要用户持身份证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激活。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中国电信回应上海证券报表示,电信的 eSIM 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将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向用户正式开放。
几乎同时,中国移动官方微博也表示,中国移动已支持 eSIM 手机业务,稍后放开服务将另行通知。
▲ 图片来自:中国资本市场法定信息披露平台
在 iPhone 的最后,我们还想提一个暂时没有人注意的升级——随 iPhone 17 系列而来的,还有全新的 AVS (Adjustable Voltage Supply)动态充电技术。
这种技术本来用于大功率设备上,在高电压区间中做细节操作,让性能更稳定,而 iPhone 17 系列支持的是专为手机、平板和轻薄本这样功率不算高的设备专门设计的 SPR AVS。
这个技术,有什么直观的好处呢?
简单来说,SPR AVS 更聪明、也更细致,能在充电过程中精准调节电压,不像传统充电那样死撑硬涨,导致多余能量变成了热量,而是文火慢炖、按需供给,手机需要多少,就精准地提供多少,尽最大努力避免手机发热。
同时,SPR AVS 也能让充电的整个动态过程变得前所未有地稳定,避免重新握手,电压过渡平滑得你几乎感觉不到。
这些优点落到实际体验上,就是你最在意的电池健康度,会比现在更「坚挺」。
值得一提的是,制糖工厂的 AI 小电拼,将会通过 OTA 成为首个支持 SPR AVS 的动态电源,覆盖到所有 AI 小电拼用户,让这项技术直接来到你们的新手机中。
今年,是一个换机的好时候,也是一个思考的好时候
最后,我们还是来看看 iPhone 之外的东西——
在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更新了 AirPods Pro 产品线,重构了内部设计、低音变得更加饱满、续航也有所增加且降噪效果达到上代两倍的 AirPods Pro 3 来到我们面前,尤其值得提一的是,AirPods Pro 3 的售价较前代没有涨价,依旧是 1899 元,可谓是加量不加价了。
如果你对续航、降噪有更进一步的需求,或是旧耳机已经不堪重负,那么 AirPods Pro 3 非常推荐购买。
而另一边,Apple Watch S11 的外观设计并没有大变化,带来了更耐磨的屏幕,同时还上线了血压提醒和睡眠评分的功能(血压提醒功能可能需要等待国行审核通过后上线),售价 2999 元起。
不过,要提醒一句的是,Apple Watch S11 并没有升级芯片,大家关心的快充也没有回归,同时血压提醒功能会逐步下放到 S9 及以后的机型。
换句话说,如果你用的是这以后的机型,那么除非有特殊需求,也没有升级的必要(甚至到现在,我还在用 S4)。
聊了这么多,让我们将目光放回今天的主角 iPhone。
毫无疑问,今年是 iPhone 久违的一个「大年」。
延续多年的设计,在这一代上终于出现了大改,让别人看出你用新 iPhone,终于不用只靠颜色了——全系标配的高刷、加量的起步内存、全新的机身设计,配合液态玻璃设计的更新,整个 iPhone 阵容都焕发出久违的新鲜感。
而另一边,这也是 iPhone 走向多样化的元年——
这意味着苹果终于开始正视用户群体的多样性,你不再需要在几个相似的选项里做排除法,或是为不需要的功能白白付钱,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最核心的需求,直接找到那个「天选之机」。
从我的角度来看,今年的 iPhone,可以算是这几年里升级幅度最大的一代了。
那么,应该立刻就换吗?
如果你手上的 iPhone 是 15 系列以前的机型,或是已经卡顿到影响日常使用,或者你恰好是今年某款新机精准命中的目标用户,那么别犹豫,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同时,在 iPhone 17 标准版面前,我认为 iPhone 15 和 16 两代标准版已经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可以越过,直接考虑 iPhone 17,至于 Pro,大家根据需求判断即可,如果手上宽裕,顶配的 2T 也不是不行。
但如果你手上的设备还用着挺顺手,只是单纯被新鲜感所吸引,那不妨再等一等——从各路消息来看,iPhone 的「大年」才刚刚开始,我们念叨了很久的打孔屏、屏下摄像头、甚至是全玻璃机身,可能都在不远的未来排队等着了。
如果你对苹果生态没有强需求,又或者是想要换换别家的手机,试下花样更丰富的国产阵营,那也可以再等等——即将到来的年底,还有一大批国产旗舰整装待发。
不过话说回来,数码产品终究是服务于人的,在能力范围内,选一台能让你用得开心、拍得尽兴的设备,然后去生活,去创作,去记录,这或许比无尽的等待更有意义。
毕竟,早买,早享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