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挥泪斩“太子”

9月8日深夜,一封来自小米集团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内部邮件,引发了科技圈巨震。邮件内容言简意赅,直指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被公司正式辞退。

没有“停职调查”的缓冲,也没有“移交司法机关”的后续,这场高管风波的处理显得异常迅速和决绝。

事件发酵的背后,是小米正处于“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汽车业务尚在爬坡,任何内部的疏忽和信息的泄露,都可能对整个集团的战略节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雷军此次“挥泪斩马谡”,不仅终结了一名明星高管的职业生涯,更是对小米内部万名员工的一次纪律重申。

“大帝之姿”的崛起与陨落

王腾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小米内部培养年轻干部的成功范本。

他的职业生涯起点并非小米。2004年,王腾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曾在OPPO担任产品战略经理。彼时,他甚至一度以“米黑”自居,在社交媒体上对初创期的小米和雷军有过调侃和质疑。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29岁的王腾决定北上加入小米。据他本人后来回忆,雷军亲自参与了面试,并花了一个小时说服他加入。面试结束时,雷军手写电话号码并递上名片这一细节,最终打动了王腾,让他“一下就被收买了”。

进入小米后,王腾的晋升之路堪称“爽文”剧情。他从手机部产品总监起步,2020年3月调任REDMI产品总监,其主导开发的Redmi K40系列凭借精准的定位和极致的性价比,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爆款,为小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固了基本盘。

此后,为了丰富其履历,王腾被派往河南分公司轮岗,负责区域市场的销售工作。在河南的两年时间里,他主导开设了51家小米之家,推动河南成为全国首个小米之家门店数量破千的省份,完成了从产品经理到市场操盘手的关键转型。

2023年,王腾结束轮岗回归北京总部,职位也一路攀升,先后出任REDMI品牌发言人、市场部总经理,并于2024年2月正式升任REDMI品牌总经理。同年12月,他再次晋升,担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同时兼任REDMI品牌总经理,职级达到21级,距离小米最高管理层(22级对应副总裁及以上)仅一步之遥。

业务能力之外,王腾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在微博上积累了超过178万的粉丝,个人IP十分鲜明。他与雷军、卢伟冰等高层的频繁互动,以及雷军在公开场合称其为“腾总”、“年轻干部里的六项全能”,都让他获得了极高的内部地位和外界关注度。网友甚至用网络小说中的梗,戏称他有“大帝之姿”,一度被外界视为卢伟冰之后,小米最有潜力的接班人之一。

然而,聚光灯之下,“泄密”的阴影始终与王腾如影随形。他高调、口无遮拦的行事风格,使其多次游走在产品营销预热和违规泄密的灰色地带。2022年4月,王腾就因提前泄露Redmi K50标准版的发布时间,被公司内部判定为“二级泄密”,处以取消年度晋升、扣除5000元绩效奖金的处罚。

事后,无论是雷军本人,还是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都曾在直播或社交媒体上,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多次提醒王腾注意保密纪律。2024年10月,小米15系列发布前,手机产品经理甚至向王腾赠送了一件印有“谨言慎行”字样的T恤以作警示。2025年9月5日,王化在微博回复网友时称“为了避免王腾爆料,让他休假了”,当时外界多以为是玩笑,未曾想一语成谶。

从过往的“罚酒三杯”到如今直接辞退,很明显此次事件的性质已远超以往。小米的内部通报指出了“泄露公司机密”和“存在利益冲突”两大问题。前者对于王腾来说已有“前科”,而后者则更为严重。

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关于王腾被辞退的具体原因出现了多个版本,内容涉及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供应链成本等核心数据。对此,王腾于9月9日通过微博进行了否认,称“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没有收人钱财。有失职行为,在深刻反省中,但没有做违法行为!”

从小米官方的处理方式来看,整个过程仅用时22小时,从启动调查到发布通报一气呵成,但并未提及“移交公安机关”或“追究法律责任”,这或许表明小米掌握的证据足以支持其内部处理决定,但事件本身可能尚未触及刑事犯罪的红线,公司也倾向于“家法”处置,避免事态扩大化。

9月8日深夜,王腾在微博发文,表示“过去犯了一些错误,接受该有的代价”,为其在小米的九年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巨头们打响“保密战”

王腾事件并非孤例,它折射出的是在当前技术快速迭代、市场竞争“贴身肉搏”的背景下,科技巨头们对信息安全和商业保密的极度焦虑。

在消费电子行业,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硬件参数的领先窗口期可能只有短短数月甚至数周。因此,新品发布节奏、定价策略、营销方案以及供应链信息,都成为企业最核心的商业机密。任何一个环节的提前泄露,都可能打乱公司的整体市场布局,让数亿元的研发和营销投入付诸东流,甚至直接将市场先机拱手让出。

正因如此,头部科技公司无一不将商业保密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并建立起严密的制度“防火墙”。

以小米为例,公司内部早已建立起“董事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安全监察部”三级商业道德治理架构。随着业务扩张,小米在2024年还在原有职业道德工作的基础上,新增了集团商业秘密管理的职责。

在制度层面,小米不仅要求所有员工签署保密协议,还制定了《小米集团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和《小米集团诚信廉洁守则》。此外,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全员进行利益冲突专项报备,内容覆盖收受礼品、接受招待、持有外部公司股权、关联交易、外部雇佣关系乃至亲属在小米任职等多种情况。

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小米一直坚持“零容忍”。2023年12月,三名员工因未经许可擅自参加外部券商组织的“小米汽车研讨会”,并传播不实信息,被公司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被追究法律责任。小米汽车正式发布前,也曾因媒体和供应商提前泄露产品外观图片,而对涉事方采取了包括公开道歉、处以百万元经济赔偿在内的严厉措施。

放眼整个行业,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密之战早已全面打响。苹果公司对新品信息的严防死守及其对泄密者的法律追诉,在业内人尽皆知。国内字节跳动内部反腐和信息安全管控的力度同样惊人。2025年第二季度,字节跳动企业纪律与职业道德委员会通报处理了100名违规员工,其中就有10人因违规参与外部付费访谈而受到处罚,更有8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

王腾事件中,小米通报中的“利益冲突”一项,或许才是此次处理如此严厉的关键。相较于因“大嘴巴”而导致的无心泄密,“利益冲突”则指向了更深层次的职业操守问题,可能涉及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第三方谋利、与公司业务产生不正当关联等。

雷军此次对王腾的“重拳出击”,正是向所有员工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在小米,能力和贡献不能成为逾越规则的“豁免金牌”,制度的刚性约束适用于每一个人。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