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廖,丹
9月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贺荣表示。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政府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司法部在提升政府的立法质效、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还有涉外领域立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表示,司法部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科学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并抓好督促落实,推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聚焦立法薄弱点、空白点,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
李明征还提到,在立法起草、审查过程中,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建好用好司法部立法联系点,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立法过程中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立法涉及的重大事项,深入调研论证,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各方面形成共识,确保法律法规制度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丰富立法形式,立改废释并举。李明征提到,统筹推进“大块头”和“小快灵”立法,在加快推进民用航空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等相关领域“大块头”立法修法的同时,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事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修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通过“一揽子”打包修改废止法规、授权暂时调整实施法规相关规定等多种形式,及时推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制度性问题,为重大改革、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行政执法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方式,同时明确司法行政机关是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
司法部在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作用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着力解决纠正过罚不当、趋利性执法方面的问题。那么,在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等方面,司法部开展了哪些工作?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提到了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这项行动是2023年经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开展的。去年10月,我们组织了中期评估和专项监督,督促各地各部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胡卫列表示,同时,指导监督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科学编制执法事项清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的部署应用和大数据分析预警,实现对行政执法的全程在线监督。
在推动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方面,胡卫列表示,目前,各地各部门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一共有4138个。不少地方强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在执法办案系统中的统一应用,对解决执法标准不统一、类案不同罚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规范罚款的设定与实施方面,胡卫列表示,司法部报请国务院印发了规范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意见,指导监督各地各部门抓好落实,不得随意给予顶格和高额罚款,强化对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惩戒。组织有关部门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的罚款事项进行清理,先后报请国务院取消和调整86个罚款事项。
此外,胡卫列还提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印发问题解答和文书格式文本,加强政策解读和精准指导。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公布检查的主体、事项、标准,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检查等创新做法,靶向整治解决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