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死敌小米、要干家电第三,3000亿先生瞄准中国首富

干赢苹果,小米拿下欧洲第二

火爆的小米汽车,并不是雷军的全部资本。

在传统手机xAIoT板块,小米同样能打。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4240万台,同比增长0.6%。不知不觉间,这已是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8个季度的同比正增长。

在手机存量红海澎湃逆行,小米的潮涌意味着某些品牌的滑铁卢。

2025年8月6日,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微博晒出“二季度小米手机超越苹果,成为欧洲市场第二”的消息。

具体,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欧洲销量同比增长11%,市占率飙升3.4个百分点至23.4%。相对,三星、苹果手机欧洲销量则分别下滑了10%、4%。

借此,小米一举超越长期稳居欧洲第二的苹果。三星依旧霸榜,但端看二季度走势,小米坐二冲一也不是妄谈。

按照卢伟冰的话术,高端化战略是小米在欧洲市场的核心战略。

财报也在印证。二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整体智能机销量的27.6%,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国内,小米4k–5k段位手机销量市占率升至24.7%,排名第一。

小米国内手机市场或许与汽车引发的超级连锁效应有关,但拿下欧洲第二说明小米的确有些东西。

实际上,此前小米14 Ultra同步发售,便实现了欧洲销量(较前代)翻倍。近期小米新一代旗舰产品15 Ultra,起售价更是比苹果iPhone 16 还要高。

卢伟冰那句“推动我们在高端市场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重点并不是高端化本身,而是对高端市场(欧洲)施以高端化产品。

反攻传音,决战非洲之王

这份因地制宜策略,同样被用到了非洲市场。

过去两年,小米手机非洲市占额分别取得了9%、11%。2025年第一季度升至13%,二季度再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14.4%。

非洲手机市场一超多强,机王传音高居榜首。但在小米的猛攻蚕食下,这种格局出现了松动。

小米非洲策略类似“远交近攻”:先打相对弱的三星,待局势稳定后,再向王者传音发起总攻。

2024年,小米手机非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38%,三星却下降了22%。对应,前者市场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三星则下滑7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非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32%,市场份额升至13%;榜首传音同比下跌5%,份额降至47%。

事实上,小米非洲市场也遇过巨大坎坷。

天眼查显示,2015年小米尝试杀入非洲,但未达预期。2019年小米成立非洲地区部、准备大干一场,但又因负责人汪凌鸣被辞,影响了业务进度。

此后几年,不稳定非洲团队、不足的本地化探索,延缓了小米的非洲之行。

转机出现在2023年后,尤其是2024年。

这一年,小米重点推出了低于100美元的Redmi 14C/A系列。在低价基础上,该手机兑现了高配承诺:凭借深肤色低光AI相机算法、长续航等高配设计,实现在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关键市场的突破。

低价有时是笔糊涂账,很难说谁抄袭了谁。传音自是以低价功能机撬开了非洲市场,但极致性价比一直也是小米所凭借的。

低价高配之外,小米也愈发注重非洲本土化策略、向下沉市场渗透。

比如,减少铺设国际品牌连锁店、高档商场,转而向本地小型零售商、夫妻店倾斜。以最笨的办法,小米提高了销售网点密度,渗透到非洲广大的小镇人群。

接着,小米通过埃及建厂等本土化策略,也提升了当地认同感。此外,借助埃及“小米优惠狂欢节”、尼日利亚“小米粉丝见面会”,小米开始捕获了用户心智。

小米有意通过培养“非洲米粉”,复制中国市场的成功。

进入2025年,小米进击节奏进一步加快。

8月中旬,小米宣布几项重大人事任命,原区域业务负责人刘社全晋升为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同时兼任西非战区负责人,统筹非洲业务全局,向国际销售部总经理林恩汇报。

此外,原东南亚市场骨干邹承宗调任东非战区负责人。市场评价,此人极有实战经验,擅长市场开拓。而具有零售渠道专长的黄进华出任肯尼亚国家经理,重点突破东非枢纽市场;售后服务专家刘业齐,则构建覆盖全非洲的服务网络体系。

更有甚者,原小米集团市场部高级经理吴春晖也被调任非洲,负责整合品牌传播与本地化营销。

前敌统帅、攻坚精兵、后勤保障、集团协同,小米对非洲施以重兵,对决传音。

当然,小米押宝非洲也有不得已苦衷。

早在2017年前后,小米手机已是货真价实的印度一哥。但无奈印度政府,幺蛾子频出。

2022 年 1 月,印度财政部以小米偷税漏税为由,对小米罚款 5.6 亿元。几个月后,印度执法局又以莫须有罪名直接冻结了小米 48 亿元的现金……

被狠狠地摆了一道的小米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印度市场,不得不打起非洲市场的主意。

冲白电第三,家电业务最赚钱

拳打苹果、脚踢传音,看似辉煌无限的小米,手机业务营收却下滑了。

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营收同比下降2.1%至455亿元。

小米给出的原因是平均销售单价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平均售价1073元,同比下滑2.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米“4月发布REDMI A5 导致境外平均销价下滑……”

这一方面佐证了小米手机非洲市场的规模化策略,也折射出日益残酷的红海手机市场。

但与手机截然相反,小米IoT分部营收大幅增长44.7%至387亿元。估算,IoT营收体量已达到小米手机的85%。以空调为代表的大家电业务,正成为IoT乃至小米的核心支柱之一。

横向对比,国内白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二季度营收依次约1200、700以及500多亿。抛开美的海尔,小米家电业务与格力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考虑到高性价比背后的规模优势,小米正快速冲击白电老三之位。

尽管财报中并未公布IoT下具体业务明细收入,但小米第一个提到的便是智能大家电:“空调出货量激增,小米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激增了66.2%”。此外,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加了70.9%,平板收入则同比增加了41.4%。

IoT一时风光无二,离不开小米持久的家电生态补短板。

2014年,雷军与方洪波主导了一场震惊行业的资本联姻:小米12.66亿元参与美的定增,美的则斥资12.73亿元入股小米。

雷军的盘算不难猜。彼时,刚刚起步的小米家电,要借助美的家电供应链补齐IoT生态短板。同理,美的是要借力小米互联网优势,推动家电产业升级。

世人眼中的“制造业+互联网”强强联合,终究还是夹杂了太多私心。比如,小米更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代工厂”,美的则是想发挥对方的互联网渠道之利。

2000年,羽翼渐丰的小米家电业务营收超过400亿元。2024年,小米终止了与美的IoT系统对接,全面转向自研。

用雷军的话说:小米要做产业链的主导者,而非依附者。雷军态度决绝自研家电,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手机毛利远低于大家电。

尽管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依旧是小米当之无愧的第一业务,但IoT与消费产品已是小米最大的毛利来源。22.5%的毛利率,几乎是手机产品的两倍。

以大家电为主的IoT业务,成了小米最大的现金奶牛。但2024年第二季度还不是,彼时IoT的毛利不仅低于互联网服务,还低于智能手机。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

这一年,小米的技术自研、智能制造以及全球市场拓展举措,推动了家电业务的膨胀。

比如,小米自研的米家空调Pro系列,凭借搭载人感智能技术、节能算法及创新送风设计,引来市场不错反馈。自研后是加速建厂,预计小米武汉空调工厂2026年产能接近300万台。

在销售端,2025年成了小米大家电的“出海元年”。

当然,小米大家电引爆最关键的助力,还是“人车家”整体战略推进。

包含大家电在内的IoT业务与智能手机、小米汽车,形成了强大的生态协同。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小米线下门店可以展示销售大家电产品,更体现在米粉源源不断释放的长尾效应。

说到底,小米强大的互联网营销施加到传统家电市场,遂成差异化优势,最终对老牌家电厂商形成了降维打击。

来势汹汹的小米,不可避免的与传统家电巨头形成了激烈对冲。

2025年7月,围绕线上空调销量排名,小米与格力展开多轮“口水战”。小米援引数据称其线上销量超越格力,但格力则出示了另一组数据自证领先。

日趋激烈的数据对标,折射出大厂间不同商业模式的竞争。

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曾表示,小米进入空调行业是希望通过标准化和平台化的方式,提升效率,为用户提供“极简选择”。

但诸如格力等传统家电巨头则强调“核心技术”与“长期可靠性”。格力市场总监朱磊曾邀请小米加入“十年免费包修”行列,以此自证品质以及售后的长期可靠性。

面对小米的低价冲击,美的开始重启主打性价比的华凌品牌,格力则通过下调供货价以应对同行竞争。

取胜,极致务实的价格主义

对于低价,市场不乏“恶意内卷”“劣币驱良币”的指摘。

但很难说谁对谁错,毕竟首富们都有各自的逻辑自洽。

2016年,黄峥曾表达过对格力的“不满”,只因他看到“东西贵了反而好卖”的事实。

用黄峥的话说,“空调这种产品需要有人安装,也需要有人推荐。把价格打到最低的小米,往往不如格力给安装者、渠道以足够利润,更容易赢得市场。”

相比黄峥,钟睒睒却是另一番截然相反的言论。

2024年11月,在江西赣州考察脐橙产业期间,钟睒睒炮轰拼多多"百亿补贴"等低价战术是"摧毁中国制造业的钝刀子",其长期压价会导致工厂利润萎缩、产品质量下降,最终损害中国品牌价值。

借性价比起家的小米,并没有太多卷入“低价/高端”之争。

用“高配低价”手机抢夺非洲市场,用高端化心智拿下欧洲市场份额,再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家电厂商进行降维打击…….

聪明的雷军只专注商业本身,不为“低价/高端”任何一方站台。凭借这种“极致务实的价格主义”,小米在多个赛道大杀四方:手机、大家电以及小米新能源汽车…..

突飞猛进的业务战线推动了小米市值激增,也让掌门人雷军财富水涨船高。

根据2025年4月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雷军身价约 435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3150亿元)。彼时,雷军排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 32 位,位列中国企业家第4(排在张一鸣、钟睒睒、马化腾之后,黄峥之前) 。

以净值计算,雷军是今年财富增长最多的人。相比2024雷军身家109亿美元(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2025半年时间雷军身家翻了两番。按照小米的进阶速度,雷军未来是中国首富最强有力的争夺者。

不止财富,凭借小米汽车的成功,雷军俨然成了中国的商界领袖。

当然,这还不是小米的终极形态,毕竟小米汽车才刚刚起跑。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