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桃子
【新智元导读】全球三大高翻院之一,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官宣,2026年7月正式停招研究生。生源不足、财务问题之下,许多人还将矛头指向了AI。如今,机翻精度高、又快又准,突然理解,什么是时代的眼泪了。
一夜之间,AI竟干掉了一所世界名校?
来源:小红书@Zack【重生版】
几天前,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正式官宣,2027年6月停招研究生。
这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网掀起了热议。
作为全球三大顶级翻译学院之一,MIIS的声誉如雷贯耳,被誉为「翻译界的哈佛」。
如今,招生断崖式下跌,财务赤字压得喘不过气。
明德学院校长Ian Baucom在一封全校邮件和视频公告中,正式宣判了MIIS「死刑」——明年6月之前,所有住校研究生项目和部分在线学位课程全部终止。
他甚至无奈地表示,这纯粹是财务决定。
可是再多的「场面话」,也掩盖不了一个现实:MIIS的辉煌,终究敌不过AI的冲击和时代变迁。
毕竟,前段时间,微软一份研究报告曾列出了TOP 40高危职业名单,口译和笔译员排在了第一位。
AI浪潮之下,受冲击的不仅仅是初级岗,就连世界名校都撑不住了。
来源:小红书@Alex(出海版)
顶级翻译学院倒闭
一个时代落幕
根据公告,MIIS的关停计划,具体包括:
终止所有线下研究生学位项目,包括翻译王牌专业
停办两个在线学位:国际教育管理和对外英语教学(TESOL)
保留部分在线项目,如网络安全、本地化项目管理、公共管理硕士
也就是说,202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将成为最后一届「关门弟子」,许多校友也成为了「绝版」。
目前,在读学生依旧可以完成学业,享受校园资源。那些教职工则通过分阶段过渡方案,提前四个月收到职位撤销通知。
有网友表示,「还没开学就把学校读倒闭了」,还有人挥泪告别梦中情校。
来源:小红书@Untitled;@皮卡丘不卡皮
Baucom在视频中动情地表示,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早在今年4月,明德学院就曝出了1410万美元巨额赤字,其中,870万直接来自处境艰难的MIIS。
为了止血,学院开始「自救」,削减教职工福利、扩大招生,结果适得其反。
这些措施,还引发了佛蒙特校区师生的大规模抗议,并纷纷呼吁解散MIIS。
今年五月,教师们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动议,要求在三年内关闭MIIS。
一位教师在会上直言,我们停止在「贪大求全」上烧钱,是时候回归「小而精」了!
翻译界哈佛,倒在了AI脚下?
成立于1955年,MIIS专注于外语、国际政策、翻译、恐怖主义的研究。
这所学院,曾培养了无数口译/笔译大牛,甚至,联合国同传系上几乎都有它的影子。
但自2009年以来,该研究院的全日制入学人数持续下降。
目前,学院仅有440人,不到最初850人目标的一半,每年2500万美元的亏损,成为了一个无底洞。
另一方面,AI翻译的崛起,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
从过去的谷歌翻译、DeepL,再到如今实时同传ChatGPT、Gemini等AI工具,人类翻译的精准度、速度,以及成本优势,不再是护城河。
就在上周,「谷歌翻译」还迎来了重磅升级,不仅可以实时翻译,还能以超70种语言实时双向对话。
自动播放
翻译这个曾经高门槛、高规格的职业,如今被AI按在地上摩擦。
TOP 40高危职业,翻译首当其冲
前段时间,微软还发布了41页论文,全面统计了最容易被AI取代的职业名单。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7.07935
论文中,团队分析了20万个用户与Bing Copilot的匿名真实对话数据,并提出了一个「AI适用性分数」。
这个指标,专门是用来衡量哪些岗位,容易被AI替代。其中考量了,AI在该领域的适用频率,以及应用的成功度。
结果显示,最危险的职业,大都与信息提供、写作、教学、建议咨询有关。
AI可取代的TOP 40岗位中,翻译、历史学家、销售代表、撰稿人、作家、客服代表这类岗位,全部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笔译员和口译员高居榜首。
AI杀死了我的工作
如今,很少有行业能像翻译这样,遭受AI如此沉重的打击。
记者Brian Merchant在发出「AI砸掉我饭碗」故事征集之后,竟收到了大量来自笔译员、口译员,以及视频游戏本地化从业者的来信。
与AI岗程序员抱怨BOSS草率裁员不同,译员们在AI浪潮前已朝不保夕。
一位资深翻译从业者自述,「曾经,谷歌翻译的蹩脚译文让自动翻译的想法显得很可笑。如今,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他回忆道,过去25年,自己一直依靠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作,却从未被认为可以取代人类译员。
不论是从1954年IBM实验机器翻译,到如今ChatGPT,总是被我们嗤之以鼻。
然而,过去一年,客户项目的锐减、同行的抱怨,以及AI翻译在客户网站上留下的痕迹,才让作者真正意识到了——AI正侵蚀我们的工作。
另一位40岁从业15年的老哥,如今都难以维持生计了。
过去,他一直专注于医疗、制药等一些专业高深的领域。
甚至,他还为核电站冷却回路过滤器、飞机装配系统手册,复杂且严苛的材料做翻译。
他表示,「这份工作不仅有趣,还让我在翻译这个普遍低收入的行业里,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然而,今年却成为了一场噩梦,连续数月无项目可接,偶有工作,也几乎全是「译后编辑」(PED)。
所谓PED,AI先翻译,再由人工校对。这种活儿报酬,只有正常翻译的1/4,耗时却等同于从0翻译。
还有人在罗马从事了14年翻译之后,决定去当清洁工了。
这些还仅仅是个例,就足以让我们获得关键一瞥——在AI冲击下,翻译岗饭碗已被砸的稀巴碎。
毫秒级延迟
但并非无所不能
ChatGPT之后,大模型不断进化,可以完全胜任多语种翻译。
2023年12月,Meta AI曾推出的实时翻译模型,已做到2秒内的延迟,让人几乎感受不到停顿。
自动播放
到了2025年,AI翻译不仅打破了语言障碍,还可以用自己声音实时电话翻译。
并且, 在一个手机终端,就能即时完成。
自动播放
甚至,这些AI翻译的能力,还集成到了各种硬件,相当于,人均随身一个翻译官。
但是,AI真的可以在翻译领域所向披靡了吗?未必。
MIIS一位西班牙学生Ismenia Miranda经过一段实习,深刻体会到——
AI虽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无法取代专业语言学家,更像是翻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尤其是,在术语管理方面,AI并非万能。
有时需要人类判断术语之间的关系,哪些是部分性,哪些是属种性,从而才能决定是否应将其归为术语库中的单一词条。
术语的分类和归类,还需要考虑使用场景。
尽管AI术语提取工具减少了清理工作量,Ismenia仍需手动调整和重新分类术语。
还有Reddit网友用AI翻译时,也翻车了。因为工具自动屏蔽内容,好多段落直接消失了。
有些情况,就得需要人工介入——改术语、加校对,甚至直接找专业的人来搞定。
毫秒级AI翻译,的确打开了沟通的新大门,却也在提醒着我们:专业和匠心是永不可替代的。
参考资料:
https://www.middleburycampus.com/article/2025/08/middlebury-to-close-miis-by-june-2027
https://www.middlebury.edu/announcements/announcements/2025/08/middlebury-conclude-graduate-programs-monterey-california
https://www.bloodinthemachine.com/p/ai-killed-my-job-transl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