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瓶酒之王”牛栏山失速:白酒、猪肉双崩盘,三年三换帅难挽400亿市值败局

“光瓶酒之王”顺鑫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双杀”。

8月28日晚,顺鑫农业交出一份两大主业“全面失血”的半年报。上半年顺鑫农业实现营收45.9亿元,同比下滑19%;归母净利润1.7亿元,更是暴跌59%。单看二季度,顺鑫农业直接巨亏1.09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了整整3倍。

作为基本盘的白酒业务——核心就是牛栏山——上半年收入暴跌23%,对比五年前同期,规模已萎缩四成。“现金牛”大单品“白牛二”销量暴跌33%,库存却暴涨超过6倍。另一主业猪肉,毛利率更是跌至可以忽略不计的0.01%,几乎是在“贴钱赚吆喝”。

业绩崩盘背后,是动荡不安的管理层。短短两年多时间,总经理三度换人,频繁的“宫斗”戏码让公司的战略方向迷途。当行业寒冬遇上内部动荡,顺鑫农业比同业公司下滑更深。

“光瓶酒王座”失守

牛栏山的溃败,是一场典型的“被自己人打败”的商战。曾经,它靠着十几块一瓶的“白牛二”,横扫大江南北,硬生生在一众高端名酒中杀出一条血路,跻身“茅五洋泸郎汾古牛”百亿俱乐部,成为无数老百姓餐桌上的“硬通货”。

然而,成也低端,败也低端。当白酒行业进入存量厮杀的“寒冬”,高端酒企们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纷纷放下身段,携品牌和品质优势,“降维打击”牛栏山赖以生存的光瓶酒市场。如此一来,牛栏山为产品升级而推出的“金标陈酿”,瞬间变得黯然失色。品牌力的碾压,让牛栏山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

酒企们都在进击,牛栏山自身却在“自废武功”。2022年实施的白酒新国标,因其配料中含有食用香料,直接将“白牛二”逐出了“白酒”的行列,划归为“配制酒”。这一纸国标,无异于釜底抽薪,严重冲击了其品牌根基,让本就艰难的高端化转型雪上加霜。

财报数据冰冷地印证了这场溃败:2025年上半年,顺鑫农业的白酒业务实现收入36亿元,同比暴跌23.25%。高、中、低档酒全线溃退,营收分别下滑12.32%、21.87%和25.41%。曾经的销量神话“白牛二”(42度500ml牛栏山陈酿酒),上半年销量同比暴跌33%,产量更是被大砍近六成。

产销量暴跌,导致“白牛二”的库存量同比暴涨了惊人的652%。这说明,渠道已经严重堵塞,经销商信心崩溃,不敢再进货。公司的合同负债(主要是经销商预付款)也同比锐减33.5%,侧面印证了渠道的悲观情绪。被寄予厚望的升级产品“金标陈酿”,上半年销量和产量也分别下滑了5%和30%,未能扛起增长大旗。

在名酒的降维打击和新国标的“精准狙击”下,牛栏山不仅大本营北京市场失守(上半年营收下滑12.97%),外埠市场更是溃不成军(营收暴跌21.69%)。曾经的“光瓶酒之王”,被无情地赶下王座。

三年三换帅,管理层动荡

如果说外部竞争是压垮骆驼的重担,那么内部管理的持续动荡,则是让这头骆驼迷失方向的根本原因。

顺鑫农业的高层,近几年上演了一出“铁打的董事长,流水的总经理”的轮换大戏。短短两年多时间,总经理一职三度易主,如走马灯般频繁。2022年6月,任职多年的总经理、董秘安元芝辞职,李秋生接任。2025年5月,李秋生干了不到两年,也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长李颖林短暂代行总经理职责。2025年7月22日,康涛被火速聘任为新一任总经理,同时兼任董秘

如此高频的核心管理层变动,在国内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每一次换帅,都可能伴随着一次战略方向的急转弯。前任的规划尚未落地,新帅便带来一套全新的打法,让本就庞大复杂的组织无所适从,战略连贯性被严重破坏。

新帅康涛上任满打满算刚过一年,面对的却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一方面,“稳低端、冲高端”的“双轮驱动”战略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低端基本盘被蚕食,高端化转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猪肉业务在行业周期下行中几乎零利润运营,不仅没能成为“第二增长极”,反而成了另一个“流血点”。

频繁的人事震荡,不仅让内部员工人心惶惶,更让外部经销商和投资者信心尽失。财报显示,曾经的“消费之王”、知名基金经理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上半年疯狂减持超过2666万股,减持比例高达八成;北上资金也在持续抛售。

从2019年百亿巅峰,到如今营收、利润双双暴跌,股价从高点蒸发超400亿元,顺鑫农业的坠落,固然有行业周期的因素,但管理层的持续动荡与战略摇摆,无疑是加速其衰败的核心原因。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