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当爱普生在深圳设立首个生产基地时,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快速起步阶段。四十年后,这家以手表零部件制造起家的日本企业,已在中国建立起涵盖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完整本地化体系。
就在不久前,爱普生推出首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LA-A系列机器人。这款产品的诞生,是爱普生在中国迈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全价值链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是其将‘省、小、精’技术DNA与中国市场需求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桥响介
恰逢爱普生品牌50周年和深圳工厂建厂40年节点,爱普生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企业科技和本地化的加速演进,也折射出跨国公司在中国从制造走向创造,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的深层转型。
人才与文化筑基,构建可持续的本地化能力
爱普生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始于1985年。彼时,公司在深圳设立生产基地,将精密制造技术引入改革开放前沿。此后,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变化,爱普生逐步拓展业务范围,从打印设备到投影机、工业机器人,形成多元产品布局。
面对中国市场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多年间爱普生始终与中国消费者需求同频:
2009年,将工业机器人核心业务引入中国,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自动化行业升级;2010年后,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墨仓式®打印机,并开发支持微信打印等功能,回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以一个个“中国方案”给出时代发展答卷。
但今天,爱普生的“科技+本地化”实践已远超传统的生产制造层面,演变为一套完整的价值创造模式。这一模式的关键基础便是人才本土化。
"无论是今天大家看到的爱普生深圳工厂,还是作为销售公司的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目前本土化比例都非常高,员工主要是本土员工,海外员工的比例不到1%。"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石桥响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的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导师制到OJT在职培训,爱普生建立了多层次的技能传承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
"针对年轻员工我们专门推出了导师制。具体而言,将针对年轻员工,选择有经验的老员工或者公司的管理职位亲自担任他们的导师,手把手地教授他们。一方面告诉他们如何工作;另一方面,不断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归属感,最终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石桥响介介绍了本地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
更深层次的变革体现企业文化层面的融合。石桥响介坦言,中国企业有着非常出色的创意能力和非常敏捷快速的决策行动,作为日本企业需要学习提速。
面对中国市场快速迭代的节奏,石桥响介提出“do first”理念,鼓励员工先行动、再优化,提升响应速度。希望中国区全体员工在面对中国市场快节奏的变化时,能够迅速应对并进行优化。
“省、小、精”的本土化演进与绿色创新实践
人才的本土化,最终指向技术 DNA 的本地化表达。爱普生的 “省、小、精” 技术理念,在中国市场经历了持续的适应性演进。
“省”不仅是节能,更体现在对资源效率的整体优化。“小”不仅是体积紧凑,更是对空间利用和部署灵活性的考量。LA-A系列机器人延续了爱普生SCARA机器人一贯的紧凑设计,便于在有限空间内集成部署。“精”不仅是高精度,还包括稳定性、耐用性和易维护性。此次参观深圳工厂的机器人生产线可以看到,爱普生在产线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保证组件能达到设计强度和精度要求;完成装配后,每台机器人在出厂前都会接受多项测试,确保机器人的品质。同时,为了快速相应客户需求,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制造。
爱普生深圳工厂生产线实景
爱普生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也应用于自己的投影机生产线。投影机的核心部件3LCD组装就是由爱普生的设备自动完成的。同时,对于出场设备的测试非常严格,在工厂内可以看到对所有产品进行画像调整补正,具体的方法是从投影画面中取825个点进行测量,而后根据测量的结果调整相对位置的LCD的内部电压,确保整个画面色彩,饱和度等均匀,并且对于画质检查是对所有出场设备100%全检的;进行全自动光学数据检测,检测数据人工无法修改,以保障出场产品的数据标识都为实测结果。
除爱普生生产的整机设备外,如此严苛的技术标准和开放性进一步强化了本地融合。自2019年起,爱普生向中国合作伙伴开放PrecisionCore打印头技术,支持纺织印染、标签印刷等行业的设备开发。其中,I3200打印头已占据国内纺织数码印花市场约95%的份额。此次新上市的工业机器人LA-A系列,也源于爱普生对各行业需求的深耕与精进研发,积极与本土优秀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多样化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爱普生在LA-A系列机器人新品中展现出的极致性价比,正是其深刻理解中国市场需求的体现,聚焦于客户真正需要的、不能离开的核心功能,以非常高精度的方式提供,同时取舍使用频率低且价值不大的功能,使全新的机器人产品具有极高性价比。“我们既是生产者,也是实际使用者。”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小林亮平表示,这种双重身份让爱普生更能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爱普生的本土化不仅限于产品和技术层面。在环保方面,爱普生早已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运输与回收,爱普生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3年,爱普生全球所有工厂实现了100%可再生电力转型,大幅减少碳排放。同时,爱普生还研发出了多项环保技术,Heat-free冷印技术无需加热即可完成喷墨打印;投影机“睡眠模式”避免长时间运行,都能够降低损耗、节能省电;大容量的墨仓式®打印机使用寿命更长,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除此之外,在产品回收与再生环节,爱普生官方翻新机(OBF)是在爱普生工厂将二手机器按标准化流程进行翻新,降低了环境负荷。
深圳工厂屋顶太阳光伏系统
这种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爱普生在每一项技术突破的同时,都能在平衡性能与环保之间找到了最佳契合点。对于爱普生来说,绿色不是成本,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价值创造。
从扎根到生根,从服务客户到共创生态
即便是这样一家拥有50年品牌历史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也依然保持着创业心态。石桥响介在采访中多次提到"创新和挑战"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融入了整个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回顾四十年发展,爱普生的角色已从技术提供者转变为产业伙伴。
首款为中国市场定制开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发布仪式
石桥响介观察到,2020年后,中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引领创新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爱普生正探索与中国企业共同出海的新路径。在电动汽车、光伏等优势产业全球扩张的过程中,爱普生希望以机器人、视觉系统、精密控制等技术,支持本土客户提升制造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我们不仅要服务中国市场,更要与中国企业一起走向全球”,石桥响介表示。
从1985年的扎根到今天的生根,爱普生的四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与产业升级的缩影。其“科技+本地化”路径表明:真正的本地化,不是技术的简单复制,而是让全球技术DNA在本地土壤中生长,形成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契合区域需求的解决方案。
50年品牌积淀,40年本地化深耕,爱普生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样本,唯有深度融入本地生态,持续响应真实需求,跨国企业才能实现长期发展。而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创模式,或许正是科技本地化的时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