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云鲸发布了最新一代扫拖机器人J6系列。这是一款活水履带洗地机器人,提供普通水箱和超薄基站上下水两个版本,售价3799元起。
消费者对云鲸的名字早已不再陌生。2019年,这家公司发布了业界首款「会自己洗拖布」的扫拖机器人J1,上市不到两个月即拿下2000万销售额,次年创下年销8亿战绩。这也让初出茅庐云鲸在血海般的扫地机市场杀出重围,成功跻身头部阵营。
扫地机市场风云十数年,能够留在牌桌上的厂商已经越来越少,云鲸就是其中的一家,也是被同行研究过无数次的竞争对手,其中J系列尤甚。作为云鲸最成功的产品线之一,J系列五代产品几乎都达成了出手即爆品的成绩,这在硬件消费品行业并不常见。
造出超级消费品背后的秘诀是什么?云鲸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造爆款,不靠运气
云鲸J系列的成长史,也是一部爆款史。
2019年一鸣惊人的J1只是开始。两年后,首款支持「自动上下水」功能的J2,更是在开售1分钟就实现了销售额破亿。此后,云鲸J系列保持着逐年更新的节奏,J3在2023年双11横扫价位段第一,J4在天猫和京东双平台均斩获”扫地机器人类目”销量、销售额双第一。去年发布的J5,也同样在天猫和抖音斩获单品类第一。
J系列的成功,也让云鲸快速占领了扫地机市场。中怡康与奥维云网的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云鲸在国内扫地机的线上市占仅为0.2%,2020年就跃升至10.5%,进入线上TOP品牌第四位。2021年,云鲸反超石头科技,以17.13%的市占率成为线上市场排名第二的品牌。2024年,在中国扫地机线上零售市场,云鲸市占率已增长至18.6%。
云鲸的成绩少不了爆品的积攒。但事实上,消费电子行业从来没有“逢出必爆”的运气。如果放在波云诡谲的扫地机市场,让产品长青更是难上加难。
爆品的打造,对产品能力和战略定力要求极高,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家公司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保持SKU的足够精简,将精力聚焦在一款产品上,它或许并不追求某项参数的单独胜利,而是更注重用户的综合体验。就像是iPhone的像素未必最高,但拍摄体验无疑是智能手机行业的第一档。
这种精品思维,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云鲸创始人兼CEO张峻彬。坚持像苹果那样的少量化SKU的精品路线,将产品体验做到极致,是他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的产品策略。
一个产品怎样才能做成爆款?张峻彬的回答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不会依赖于所谓一到两次大的营销活动就成功。最终在市场上能“爆”,核心逻辑还是NPS(净推荐值)和复购率。“基于这个底层逻辑,很多市面上流行的产品功能,云鲸会选择不上,或者慢一点再上。”
这给了云鲸更多打磨产品的时间,最终的出发点还是用户体验。
云鲸将自身定位为「最重视用户体验的清洁专家」。这句话被云鲸拆解成了三大方法论:一是用户观,长期深耕家庭用户需求;二是创新观,做用户可感知的创新;三是产品观,提倡科学清洁,从清洁原理出发,实现深度创新。
这并不是空话,而是云鲸的亲身实践。在几乎所有品牌的自动集尘都围绕基站集尘来迭代创新时,两年前发布的云鲸J4,却选择了智能轻集尘方案。这是行业首个在扫地机器人内部完成自动集尘的方案,在实现90天免维护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传统基站集尘带来的噪音大和尘袋易发霉发臭的问题,成功让云鲸收获口碑,这就是「用户可感知的创新」。
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云鲸持续制造爆品的底层逻辑。
J6,下一个现象级产品?
如果仔细回顾历代云鲸J系列的产品亮点,会发现这家公司一直在做颠覆。
从J1的「自己洗拖布」、J2的「自动上下水」、J3支持智能脏污识别的 「一键鲸灵托管」,到J4的「零缠绕滚刷和机器人轻集尘」,再到J5的「仿生人手擦地系统」,云鲸J系列每一代都都能精准踩中用户需求演进的节拍。
这也让J6更加值得期待。这一次,云鲸J6带来了「履带热活水循环清洁系统」,在清洁力和智能化水平上都实现了大幅提升。
履带式拖布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结构升级。与前代产品采用的双旋拖布结构相比,J6搭载的大型履带拖布能够显著增大触地面积,显然也就拥有了更高的清洁效率。
市面上并不乏履带式拖布的产品,但却都存在自清洁的难题。J6在机身配备了清污双水箱,支持45℃热活水循环洗地的同时,也能够实时洗净拖布,还为拖布配备了刮条,实时刮洗分离脏污,不仅解决了传统拖布结构“以脏拖脏”的弊端,而且长期重污清洁也无需担心履带拖布发臭。
事实上,活水履带技术在云鲸早前发布的高端旗舰逍遥002中就已有搭载。这其实也是云鲸爆品现象背后的一个独特理念:要在技术研发上领先一代,并且做到快速下放。这种「旗舰先行,快速普及」的模式能够让云鲸持续把握最前沿的行业趋势,也有利于加速先进技术向大众市场的渗透。
J6也考虑到了扫拖机清洁范围的痛点。得益于双重外扩系统的升级,J6对清洁墙角、家具桌腿等卫生死角的覆盖能力变得更强,并且95mm的薄机身可轻松进入家具底部进行清洁。而在避障能力上,J6搭载AI单目智能感知系统,基于云鲸百万级真实家庭场景大数据,可以精准识别地面散落的鞋子、线材等,避行150+种家庭物体类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升级是人机交互。J6配备了NarGPT 2.0 全智能语音助手,强化机器人的深度思考能力。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对话,让机器人自主解决清洁问题。
清洁机器人向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方向演进已经成为某种行业共识,而云鲸也是最早布局AI及具身智能的头部清洁厂商之一。对云鲸来说,具身智能已经是一个必然选项,也在某种程度上定义着云鲸的未来。
从爆款,到长虹
决定一家消费电子公司未来高度的关键因素,不仅是打造爆品的能力。当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的市场份额,更要关注影响行业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变革。
早在2021年,云鲸就开始着手布局具身智能相关技术,例如AI双目视觉、机械臂、人机交互、AI模型等。在张峻彬看来,云鲸本质上就是一家机器人公司,无论是底层架构、技术储备还是未来战略规划,都是围绕具身智能在布局。
不过,当前扫地机器人仅仅是清洁智能化的「iPod阶段」,而具备三维空间认知与自主决策能力的家庭具身智能体,才是行业的「iPhone时刻」。在这个时刻降临之前,云鲸会持续补充「弹药」,为未来的战役做好充分准备。
今年4月,云鲸官宣完成1亿美金新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云鲸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的开发,预期将在2年内发布。据悉,这是一款一键式解决家庭立体空间的清洁和收纳需求的机器人,也是目前的市场空白。张峻彬认为,云鲸在供应链整合和成本管控上的经验,也能够大幅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这是其他刚进入该领域的新兴公司难以企及的优势。
AI具身化只是云鲸未来的一个切面。成立第9年,这家公司正在经历更多的演变:产品矩阵化、品类多样化、品牌全球化,也都是云鲸未来的几大重要发展方向。
与公司成立之初的「慢」不同,2024年,云鲸开始加快扩充品类的节奏,一年之内就发布了超过10款产品。目前云鲸旗下扫地机品类包括逍遥系列、J系列、R系列,K系列,覆盖1k-5k价位段;洗地机品类包括S系列、F系列,覆盖1.5k-3k价位段。今年上半年,云鲸还发布了旗下首款吸尘器V40 Station,进军吸尘器市场。
云鲸变「快」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做精品。张峻彬的回答是,产品节奏的加快是公司研发体系完善、产品平台化的结果。这期间,云鲸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产品经理,当决策机制变得更完善,创新的想法也会更灵活。
产品矩阵的丰富,也在为云鲸出海铺路。2023年,云鲸正式启动出海。第一阶段聚焦北美市场,重点聚焦在营销与销售上,验证出海模式。而到第二阶段,则转向职能制,按营销、销售等不同职能组建团队,成员则按区域(北美、亚洲、欧洲)分工协作。在初现区域化苗头时,总部及区域职能(如GTM、数字营销中台)进一步丰富,形成总部和区域“双轴并重”格局。
而到第三阶段,云鲸出海重心转向区域,演变为“区域为主,职能为辅”,矩阵成型。除纯中台人员外,职能成员实线汇报至区域经理,虚线汇报至职能负责人,形成双线汇报矩阵。此阶段在聚焦区域上与第一阶段呼应,但管理复杂度与协同性已显著升级。
这种的策略也极大地降低了云鲸出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确保每一步扩张都建立在坚实的经验和组织能力之上,从而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最终到“扎下根”的稳健过渡。当组织架构基本稳定后,今年下半年,云鲸海外业务的重点是拉齐海内外的产品矩阵,即快速上品。
据悉,2024年,云鲸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7倍,产品已覆盖北美、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张峻彬透露,2025年,云鲸海外新增布局市场预计将超70个,海外业务预计会有3-4倍的增长空间。
市场更大、挑战更大,云鲸的野心也变得更大了。对现在的云鲸而言,打造一款单一爆品已经不再是终极目标,更重要的是构建「长虹」的系统化能力。J6是一个开始,而更久远的仗,云鲸也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