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22日讯(记者 李明明)国内智能座舱芯片赛道迎来一笔投资。
8月19日,芯擎科技宣布完成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据悉,公司的B轮整体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领投,多地国资产业基金跟投。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本轮融资,芯擎科技还获得湖北、山东两省AIC首单以及央企险资太平金控的战略投资。
据了解,除汽车芯片外,芯擎科技正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已布局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边缘计算等领域。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展示了搭载“龍鹰一号”芯片的机器人。
正研发新一代座舱芯片
芯擎科技成立于2018年,聚焦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及解决方案。该公司多款产品已在吉利、一汽红旗、东风等车企应用。此外,它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同时覆盖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关键SoC的芯片供应商。
据介绍,2021年,公司自研的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已在国内外数十款主力车型里应用或定点;2024年推出的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填补了国产同等算力智能驾驶芯片的空白。
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汪凯此前透露,新一代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系列正在研发中。
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国内头部企业还包括芯驰科技等,国外企业则包括高通、AMD、瑞萨电子。其中依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高通在国内智能座舱域控 SoC 市场占有率高达 70%,基本上主导市场。
一位芯片领域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座舱芯片正从“单一算力竞赛”走向“工艺-架构-生态”全维度竞争,中端市场放量与国产供应链崛起将决定未来三年座次重排。
此外,国产化加速,芯擎科技等通过7nm工艺、AI大模型等技术突破,逐步缩小与高通差距。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指出,2024 年车企选用本土芯片方案的占比提升至 7.4%,相比 2023 年提高了 3 倍。
湖北、山东首单AIC 基金项目投放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丰富经验,曾担任华芯通半导体CEO、SanDisk全球销售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以及Freescale全球销售和市场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等多职。
加入Freescale之前,汪凯曾任职于Broadcom大中华区、UTStarcom研发工程以及ST意法半导体宽带终端事业部。
关于芯擎科技芯片量产情况,他此前提到,2025年出货量将超百万片,而且在将来两到三年内至少占到25%的份额,并计划希望今年能够申报IPO,明年能够上市。
面向未来,随着汽车赛道愈发内卷,汽车芯片厂商也会经历一个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合并兼容的阶段,最后集中到只有2-3家,汪凯认为,未来不管是座舱芯片,还是智驾芯片,都不会超过三家。
芯擎科技至今已进行了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海尔资本、浦银国际、中芯聚源、嘉御资本等。
除了本次领投的国调基金二期外,芯擎科技还获得湖北、山东两省AIC首单出资。
其中,湖北AIC基金即为湖北长江千帆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金额1 亿元。**
根据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的消息,该投资是 AIC 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首单 AIC 基金项目投放。其凝聚央地及省、市、区三级国资力量,从协议签署到完成工商注册仅 1 天,再到首笔投资交割仅耗时 6 天。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加速芯擎科技智能座舱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的研发设计。
这次投资的山东 AIC 股权项目,最早可朔源至2025 年 4 月,农银投资、融汇集团曾与芯擎科技三方签署基金投资框架协议。其涉及的青岛融汇芯科企航股权投资基金,是青岛市获批 AIC 股权投资试点后,首只完成工商注册的相关基金,其设立意在服务科创企业、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等。所以此次芯擎科技获取的山东 AIC 首单,极有可能就是该基金按协议进行的正式注资动作。
AIC基金是典型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去年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区域由上海扩大至武汉等18个大中型城市。
上述投资人表示,实践来看,以芯擎科技获得湖北首单AIC股权项目为例,湖北长江千帆企航股权投资基金的1亿元注资,既依托AIC试点政策形成了“注册-投资”的高效落地范例,也通过“耐心资本”的注入,为本土硬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业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