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和直播所带来的刺激感很容易让人有成瘾性,莫言曾说过:“其实我也刷短视频,但每次刷完了都会批评自己。”有意思是,莫言、余华、刘震云等以文字出名的作家,也因为短视频的推动而变得更火。
自从抖音爆红后,国内整个互联网领域都全面短视频化,不仅微信、微博、QQ等社交产品,包括新闻客户端、手机浏览器、知识类产品、网购类产品、外卖APP等,全都在力推短视频产品。无论用户本身是否喜欢短视频,短视频和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介质在互联网上生根发芽暴涨,就算用户平时不刷短视频,但是只要用户是使用手机上网,就必然会受到短视频的影响。
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亿人,网民使用率达95.1%,仅次于网络社交、即时通信和网络视频。
与文字内容相比,短视频更刺激、更简单且门槛更低,它能以更丰富的形态展现出更直接的信息量,再加上短视频本身的剪辑能力,用户很容易就被这几秒钟甚至几十秒的内容所吸引。
实际上随着各大平台对短视频的重视,短视频内容也不全然都是一些不好的内容,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西瓜视频等平台不仅从流量上对短视频有所倾斜,而且还是真金白银地对短视频进行支持,在如此大幅度以及时间的堆积下,必然也会有许多优质的短视频内容,所以,如果纯粹因为个人的偏见而对短视频内容全都视而不见,必然也会错过一些“宝藏”类内容。
但是,作为用户,其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什么有时候短视频和直播刷多了会有种恶心想吐的感觉?为什么用户会对连续不断的短视频和直播产生反感?为什么短视频和直播的爽感会产生逆反心理?
包括莫言的《丰乳肥臀》、《蛙》,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一地鸡毛》等作品在内,这类作品对读者是有要求的:
2.读者有连续不断阅读的能力。
这两点在门槛和人性上都对读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短视频却不一样,短视频的特点是:
1.随时进入,随时刷出,无需衔接;
2.不需要用户有任何能力,门槛低,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儿童。幼儿园的孩子们能够随手拿着一部手机刷短视频,但是你让他们拿着手机看书是不现实的。
短视频的爆火,自有它的道理。
短视频和直播对成年人的诱惑在于它的算法推荐,它的特点是千人千面,这一点最初在今日头条这类新闻客户端产品上跑通,短视频崛起后,个性化算法推荐模式也被沿用至短视频和直播之上。
过去的新闻网站时期,系统为用户推送的信息都是固定的,即使到现在,依然有新闻资讯类产品是固定式内容。但个性化算法推荐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万人一面模式,而是采用千人千面模式,它的主体是“我”,即每个独立的用户。
固定内容推送模式下,经常会有不相干的内容被插进来,形成信息干扰,而个性化算法推荐后,系统会按照用户的年龄性别、点击习惯、浏览习惯等对用户进行画像,用户对短视频上的每一次停留、点赞、转发、收藏、观看次数等,都会被系统以数据的形式记录,继而模拟出用户的偏好习惯,再按照用户的偏好习惯进行推送。
随着短视频的流行,短视频的内容供给量也是暴增。CNNIC公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短视频创作者账号数量已达16.2亿,日均短视频产出突破1.3亿条。
知名产品经理俞军曾提到过,“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用户的需求被平台的个性化算法推荐给按需推送,绝大多数情况下,平台都是对的。但平台的算法背后却忽视了一点,即人性。
一方面,用户的使用时长增加后,其用户画像就会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平台推送的内容很有可能会乱。这一点在微信公众号上其实也有所体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也是搞算法推荐模式,但作为用户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平台推送的都不是用户想要看的,推送的内容太乱了,质量也差。刷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短视频内容同样会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平台无论怎么推,好像都不是用户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平台的算法无法理解内心深处究竟是不是真的喜欢某些内容。比如,用户如果偶然点击了一条交通事故类内容,平台就会跟“智障”一样,不断地推送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类内容,作为用户,有谁会一直喜欢看这类内容?哪怕是一些作家的讲话也是一样,一开始你可能会被作家的某段话所打动,然后平台一直推送与作家相关的内容,然而,用户在仔细思考后就发现,其并不是对作家所有的内容都喜欢。
郭静的互联网圈认为,用户之所以会出现短视频和直播刷多了会有种恶心想吐感觉的原因在于:
2.同类内容重复过多。
3.长期的声音和视觉冲击下,用户会极度讨厌某类声音,比如,那种断气的笑声。
4.内心深处的理性,用户会认为看到的视频都是“没用”的内容,哪怕刷了一两个小时,让你回忆你到底看了些什么,就会发现似乎什么都没看到。
5.不能持续提供“爽点”,短视频刷起来是非常快乐的,但如果你天天刷、月月刷、年年刷,这种“快乐”的阈值就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平台已经越来越难以为你提供让人“爽”的内容。
短视频的优势是“短”,但其弊端也是短,如果你连续不断地看一条一两个小时的长视频内容,你的收获和感官又不一样,但有几个人能且愿意看长视频?当用户习惯被2倍速、3倍速以及“短”内容给吸引后,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去看长视频。
现在的世界变化速度太快,如果你纯粹依赖于看纸质书,那么,你的信息获取效率可能是偏低的,当然,若纯粹迷恋于短视频和直播也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