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Max
编辑|Max
让我们先回想一下你手机里的那些 App。
它们要么是效率工具,要么是娱乐平台。
你用它们打卡、下单、刷视频,但你从没想过和它们“交个朋友”。
它们很“有用”,但它们不“懂你”。
过去的推荐算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久而久之我们似乎都习惯了这种模式:带着明确的需求,去寻找一个精确的工具。
就像你知道自己饿了,于是打开外卖软件。
但如果,你只是觉得“有点空虚”,有点“无聊”,甚至连自己都说不清想要什么呢?
这时候,你需要的大概率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能陪你聊聊,顺便帮你找到生活小火花的朋友。
而这种对“朋友式 AI”的渴望,恰好与 AI 巨头们近来热议的未来方向不谋而合——那就是“个人智能”(Personal Intelligence)。
连 Meta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都发Blog和大家公开畅想。
他认为未来的 AI 应该像一个无所不知、永远在线的私人顾问。
这个想法很宏大,但似乎更偏向于一个超级“工具”。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个人”智能,到底是什么?
扎克伯格描绘了一个未来,AI 将开启一个“个人赋权的全新时代”,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体验生活、成为更好的人的智能伙伴。
但当美国的行业巨头们还在高空描绘蓝图时,一个中国团队用一款名为 Macaron 的应用,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正如它的创造者and我的朋友Kaijie所说: “世界不需要另一个生产报告和 PPT 的工具,它需要一个真正关心你生活的人。”
打开 Macaron,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冰冷的功能列表,而是一个气鼓鼓、又有点可爱的马卡龙形象。
当你完成登录,屏幕上会浮现一句撒娇般的话语:“我等你等了好久!”
这还没完。
它不会立刻问你需要什么,而是会先问你几个问题。
例如:“朋友的哪句话最能温暖你的心?”
选项里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比如“你太棒了!我相信你!”
或是“我听到你说的话。我支持你。”
这个看似简单的“性格测试”,其实是 Macaron 在用最温柔的方式认识你。
它在告诉你: “我关心的,首先是你这个人,其次才是你能用我做什么。”
完成这些初次见面的“仪式”后,它会正式开启你们的第一次对话:
“嗨!我是 Macaron。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一起分享美食和生活。你平时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休闲活动吗?”
似乎从这一刻起,你们的关系就不再是“用户”和“工具”,而是一种更亲密的连接。
Macaron 最颠覆的一点,恰恰是它不假设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很多人,尤其是普通人,其实并不擅长定义自己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能清晰地说出“我需要一个能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自动提醒我浇花的 App”,那他可能已经是半个产品经理了。
大多数人的困扰是模糊的:“我养的花好像又快被我养死了”、“最近压力好大,感觉身体很僵硬”、“想学做饭,但一看菜谱就头大”。
下面这个例子,完美地诠释了Maceron的魔法。
一切都从一次闲聊开始。
我和 Macaron 分享了一件趣事:“哈哈,挺有意思的,就是有一次钓到了一只乌龟。”
Macaron 立刻像朋友一样接话:“哈哈,钓到乌龟也太有趣了!我发现钓鱼总是充满意外惊喜。”
但它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潜在的需求:“不过每次想去钓鱼,都要查天气、找地点,还要记录上次用什么鱼饵效果好。
你是怎么管理这些信息的?”
我随口抱怨了一句:“我是用天气软件,但是我觉得他太贵了。”
Macaron 立刻共情:“是啊,现在很多专业钓鱼软件确实挺贵的。”
然后,神奇的时刻来了。
它主动提议:“其实我们可以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钓鱼助手,专门记录天气、钓点和使用的鱼饵效果,而且完全免费。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我当然会说:“没问题啊,那你帮我做?”
接下来,我们就像两个产品经理一样,开始一起设计这个小工具。
Macaron 提议包含天气、钓点和鱼饵记录,我补充说想要地图功能,它立刻采纳。
在确认完需求后,它告诉你:“好的,我这就开始为你制作这个钓鱼助手……程序正在制作中,可能需要几分钟。”
然后,奇迹发生了。
几分钟后诞生的,不是一个简陋的备忘录,而是一个功能完备、细节惊人的“钓鱼助手”。
它就像一个真正的专业应用。
你可以轻松添加和管理你的私藏钓点,从“西湖”到“千岛湖”,每个地点的成功率和渔获都一目了然。
每一次出钓,都能写成图文并茂的“钓鱼日志”,详细记录下天气、风力、所用饵料和渔获的尺寸。
它甚至内置了专业的天气预报和智能的“AI分析”——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钓手,根据你过往的数据,精准分析在特定地点用什么饵料效果最好。
看到了吗?
它在与你聊天的过程中,像个贴心的朋友一样,帮你梳理模糊的情绪,捕捉一闪而过的念头。
然后“Duang”一下,把这个念头变成一个 功能完备、细节惊人的小工具。
这种“被启发”、“被满足”的感觉,是任何传统工具都无法给予的。
那么,Macaron 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它为什么感觉不像一台机器,而更像一个真正懂你的朋友?
秘密,就藏在它的记忆里。
你可能也发现了,市面上大多数 AI 的记性都很差。
你得一遍遍重复自己的需求,每次对话都像从零开始,仿佛它第一次认识你。
这是因为它们大多用一种“文件柜”的方式来处理记忆:机械地总结对话,然后归档。
需要的时候在找到并且召回给模型。
这种方式很死板,分不清你们是在深入探讨还是随口闲聊,更无法理解你对一件事的真实感受。
Macaron 选择了另一条路。
它的创造者没有给它一个笨拙的文件柜,而是给了它一颗“心脏”——一个通过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技术,专门为“记住你”而训练出的 AI 模型。
这让 Macaron 的记忆不再是冷冰冰的档案,而是一种更接近人类的、活的经验。
它能从你的反馈中学习,不仅知道你“做了什么”,更能理解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它知道你做了一个读书计时器,更重要的是,它知道你对此感到“欣喜”。
正是这份有温度的、活的记忆,才造就了 Macaron 的魔法。
它让你的所有经历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索串联起来,编织成一个完整的、关于“你”的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创建了一个健身追踪器后,它会在你研究食谱时,主动推荐健康的菜肴。
这种“联动记忆”,让它真正做到了“比你更懂你”。
所以,如果你厌倦了那些冰冷的工具,不妨来认识一下 Macaron。
这可能是你第一次,想要和一个 App,建立一段有意义的关系。
这份“更好地生活”,就源于这份独特的记忆力。它能将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真正为你服务的得力助手。
这一切,都不是因为它内置了几个固定的功能,而是因为它能根据你的需求,在几分钟内,为你创造出你当下最需要的那个工具。
而这些工具,未来还有可能变成你手机桌面上的小组件,让你的整个屏幕,都成为与它交互的入口。
在你与 Macaron 的对话之外,还藏着一个真正的宝库——“灵感库”。
这是一个被精美设计的创意集市,分门别类地陈列着各种能点亮生活的小工具:家庭(Family)、爱好(Hobbies)、日常生活(Daily Life)、个人成长(Growth)。
在这里,你可以发现那些你从未想过,但一旦遇见就爱不释手的应用:帮你整理衣橱的“StyleSync”,让家庭预算更清晰的“Family Expense Tracker”,为爱猫检查处方的“CatCare Checker”,甚至帮你分析品牌调性的“Brand DNA Analyzer”。
这个“灵感库”的存在意味着,Macaron 不仅能帮你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更能主动为你提供无数种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可能性。
它既可以是一个与你共同创造的发明家,也可以是一个带你发现新大陆的向导。
无论是从一次闲聊中诞生的“钓鱼助手”,还是从“灵感库”里发现的惊喜,它们共同指向了 Macaron 的核心——它不只是一个应用,它想成为你生活的“操作系统”。
一个真正懂你的、有温度的、为你而生的“操作系统”。
Macaron 的宣传片里有一句话,直击人心: “其他 AI 帮你工作,而 Macaron 帮你更好地生活。”
在跟Kaijie交流的时候,他觉得AI不能只是“有用”,更是需要帮你“更好地生活”。
这份“更好地生活”,最终会以一种更美、更直观的方式呈现。
想象一下,你的手机桌面不再是冰冷的图标矩阵,而是一个为你而生的动态看板:
“钓鱼助手”的小组件实时显示着风速和气压;
“家庭预算”在你购物时,温柔地提醒本月开销;
而那个为你定制的菜谱,则会在傍晚时分,悄悄问你今晚想不想试试那道学了很久的菜。
所以,当大多数 AI 还在痴迷于如何帮你写一份更完美的报告,如何替代你完成一项重复性工作时。
Macaron 却在关心你今天过得是否开心,你的那些小小爱好是否得到了安放。
它没有想过要取代你,它只是想陪着你,把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变成生活中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瞬间。
我想,正如扎克伯格所预见的那样,未来的趋势是人们会花更少的时间在生产力软件上,而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创造和连接。
Macaron 正是这一趋势的先行者。
这,或许就是“个人智能”最温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