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驱动 中国品牌加速“出海”

  图为装载着1700余个集装箱新能源产品与跨境电商货物的“嘉华宁波”轮停泊在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资料照片)

  锂电池山地车热销欧洲、HiFi(High-Fidelity,高保真)耳机海外订单激增8倍、眼镜企业通过跨境直播月销10万单——中国制造正借跨境电商“破浪出海”。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

  业界分析认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创新加速突围的“双轮驱动”下,跨境电商正从外贸“新业态”升级为品牌“新引擎”,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跃迁。

  借力“出海”:细分品类闯出大市场

  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主要表现形式,让国内企业能够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效途径,助力企业出海、扩大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欧洲国家盛行骑行运动,但一些骑行场地的坡道比较多。为了让更多人群享受到骑行的乐趣,我们在充分调研国外市场的基础上,开发了锂电山地车等产品,受到当地消费者欢迎。今年上半年我们对欧洲出口锂电山地车等产品货值近2800万元,同比增长35.6%。”广州市鑫威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德智表示,公司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业务模式,目前已布局多个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分布在波兰、德国等地,仓库备货总值超8000万元。

  从电动出行到时尚配饰,跨境电商正助力中国制造多赛道突围。在“中国眼镜之都”镇江丹阳,从镜片、镜架到镜布、镜盒,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崭露头角的丹阳眼镜企业,也开始竞速跨境电商赛道。

  丹阳泽鹿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TikTok等短视频平台直播,月均订单量突破10万单。其主打产品可变色太阳镜、轻质浮水镜框,凭借高性价比成为欧美市场爆款。“电商直播可以让海外消费者直观感受产品功能,今年以来,我们的出口额实现大幅增长。”该公司总经理李明说。

  还有不少小众品类通过跨境电商找到了大市场。比如,HiFi音频设备从小众市场脱颖而出,获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HiFi这个概念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却是某些海外市场消费者选择耳机品牌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记者从“出海四小龙”之一的速卖通平台获悉,今年以来,HiFi音频设备增长迅猛,6月至7月,受“海外618”等大促利好影响,速卖通HiFi耳机类目销售额相比日常爆增8倍,MP3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6倍,音频放大器同比增长150%。

  从数据来看,据海关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额约1.03万亿元,增长4.7%;进口额约2911亿元,增长9.3%。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作为连接各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数字桥梁”,跨境电商正深度融入全球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拓宽了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也降低了贸易成本与时间门槛。依托这一平台,越来越多优质产品和品牌正加速实现‘出海’与全球化布局。”

  政策赋能:降低企业“出海”成本

  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在广州,为支持国产电动自行车企业扩大出口,花都海关主动深入企业调研,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培训,专人专岗负责海外仓备案业务的办理及跟进处置,指导企业用好海外仓资源,实现海外消费者线上下单,海外仓直接发货,商品最快48小时送达,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侯德智说,在海关的政策宣传和帮扶指导下,鑫威车业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才有了在多个国家的出口海外仓业务,极大方便了在当地拓展市场。

  在丹阳,眼镜跨境电商产业园已集聚68家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生产到物流的一站式服务。“我们通过开展政策宣讲,联合丹阳眼镜商会针对性为企业讲解知识产权、技贸措施等知识,为产业园30余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培训。”镇江海关驻丹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此前,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围绕经营主体培育、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监管优化及规则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对支持跨境电商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商务部在《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也将促进跨境电商发展作为重要方向,提出要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法务、税务资源等对接服务。

  洪勇认为,政策支持降低了企业“出海”成本、优化供应链结构,为品牌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双轮驱动”:中国品牌加速国际化

  跨境电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业界认为,依据跨境电商发展需求,更多支持政策还在出台,企业端也在根据新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营销策略的调整。在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产品出海将迈向高质量、品牌化的新阶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部署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重点任务中,明确“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综合试验区的协调指导和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更多支持举措,为综合试验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地促进和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

  各地也在积极出台举措,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日前,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将通过培育主体、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等16项措施,打造全国跨境电商发展高地;杭州海关推出支持浙江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0项措施,助力打造高能级跨境电商国际枢纽省;平湖市发布加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高地。

  洪勇表示,依据跨境电商发展需求,更多支持政策的出台将推动中国产品向高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转型。同时,政策扶持海外品牌建设和本地化运营,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长期竞争力。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也表示,跨境电商发展的产品品牌化趋势已经日渐明显。一些3C、服装、家居品牌,凭借创新设计、优质品质,在国际市场树立起良好口碑,摆脱了“中国制造=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实现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跨越,以品牌溢价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洪勇认为,在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产品出海将迈向高质量、品牌化的新阶段。更多企业将通过提升设计、技术和服务来增强品牌价值,实现差异化竞争。(记者 王文博 何磊静 丁乐)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